探讨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作用的议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21 12:45:05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当今时代的主题, 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光荣任务。壮族伦理文化中蕴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追求, 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承和发展壮族伦理文化, 可以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关键词:壮族伦理文化;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

  Abstract: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he theme of China today, and it is a glorious task of all Chinese people, including minorities. Zhuang ethical culture contains the aspiration and pursuit for harmony on many sides, such as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nature. Furthermore, Zhuang ethical culture shares the same value also manifesting itsel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Zhuang ethical culture plays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governance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it will provide spiritual impetus and mor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ethnic areas.

  Keyword:Zhuang ethical culture; ethnic areas; harmonious society; governance;

  壮族是广西悠久历史的原住民族。壮族伦理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也是少数民族同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资源中一枝艳丽朵。发掘整理壮族伦理文化可以发现, 在壮族伦理文化中普遍蕴含“和谐”理念, 正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的宝贵资源。

探讨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作用的议论文

  一、壮族伦理文化“和谐”内涵简述

  “和谐”是壮族伦理文化的精髓之一。壮族伦理文化的和谐思想包蕴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为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提供文化资源。

  (一) 人与人和谐观

  在壮族伦理文化中, 人与人的和谐观以百姓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交往最具代表性。壮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民族。壮族伦理文化重视家庭和亲情, 在壮乡以家庭为基本单元形成了以孝悌为主的伦理文化, 成为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的道德规范, 使得百姓的生活安然有序。壮族宗教经文《布洛陀经诗》中, 伦理观最基本的内容是尊老重孝。诗中多处提到:“老人家的话就是宝, 老人家的话就是药。”[1]敬重老人、注重孝道不仅是壮乡的传统美德, 更是壮族伦理文化中的一部分。“不要欺负祖宗, 不要欺负兄长, 欺负长兄不合伦理。”[2]更是体现出壮族兄弟姐妹之间重视亲情、和睦相处的道德伦理。在人际交往中, 壮族注重友爱互助, 家庭遇到婚丧嫁娶之事, 亲戚朋友邻里都要来帮忙并且不计回报,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相谦让早已是壮乡一种高尚美德, 和谐的邻里关系遍布八桂大地。所谓家和万事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壮族伦理文化维系着壮乡千万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有序。

  (二) 人与自然和谐观

  壮族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 悠久的种植耕作历史对壮族伦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耕是壮族传统文化所有内容和特征的根源和基础, 是壮族文化的内核。”[3]农耕文化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密切着壮族人民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长久耕作过程中, 他们认识到作物生长与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 他们禁止滥砍乱伐, 注重植被的保护, 还认识到不同物种之间有着各自生息繁衍的自然规律。因此, 他们禁止过度捕捞猎杀, 遵循自然规律;他们感激自然的馈赠, 对动物有着极其宽容的心里。壮族优美传说, 如《百鸟衣》《螺师姑娘》等, 更是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农耕的发展, 使得壮族伦理文化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在今天农耕依旧盛行的壮乡, 对自然的索取和开发, 仍然坚持合理有度的原则。

  (三) 人与社会和谐观

  壮族伦理文化, 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方面, 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形式, 而且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伦理文化对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壮族传统文化中认为布洛陀是壮族民间普遍认同的“造物之主”和“始祖之神”, 基于布洛陀信仰的壮族伦理文化在壮乡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 壮族民众非常重视族群内部以及家庭内部的道德行为规范, 并将布洛陀经诗视为道德的范本, 是壮族传统的“道德经”[4]。千百年来壮族意识到人与社会间唯有和谐相处才能进步发展, 形成了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等优秀社会伦理道德, 规范着百姓的日常生活。此外, 历史上壮族也是一个饱受灾难的民族, 多次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壮族家国一体的重要性。只有与社会、与国家同甘苦共命运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 才能建设美好壮乡。

  二、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作用

  壮族伦理文化内涵丰富, “和谐”是壮族伦理文化中主要的音符。挖掘、整理、研究壮族伦理文化, 发挥其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持和提供秩序保障, 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以及实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意义重大。

  (一) 协调民族地区利益冲突,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 壮族伦理文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道德伦理支撑。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壮族地区人民百姓的道德水准开始下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 受到外来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冲击, 各种利益冲突明显。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壮族伦理文化作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优秀民族文化, 蕴含的公平公正、宽容平等、团结和睦、正直善良、乐于奉献等伦理思想。以“和谐”为内核的文化理念, 教育着壮乡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与人为善、与社会为善, 化解矛盾和利益纠纷。使得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利益驱动大环境下的当代, 不断纠正着人们错误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不断协调着各种利益之间的分配, 成为壮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对外交流与经贸往来中, 壮族人民以伦理文化中的优秀伦理道德为指导, 更好地解决民族关系, 缓和民族矛盾, 与周边国家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 也为壮族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注入活力, 为壮族人民走出壮乡走向世界搭建平台, 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总之, 壮族追求“和谐”的伦理文化, 不断协调壮族地区的利益冲突,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秩序保障。

  (二) 重视民族地区生态保护, 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自然基础

  壮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壮族聚居最多。由此可见, 壮族分布地区多是土地贫瘠、山岭连绵、丘陵错综、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然而,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生态环境下,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为代表性的国际旅游城市名扬海内外, 桂林山水更是成为中国向世界宣传旅游的名片。而来过广西的人们更是深有体会, 不仅桂林山水甲天下, 而且广西处处是桂林。壮族传统伦理文化中的道德思想, 以其乡规民约的形式表现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壮族人民遵循自然规律, 反对乱砍滥伐, 注重植被保护。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 壮族人民认识到面对壮族的特殊地理环境, 应增加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而壮族伦理中与自然为善、宽容等伦理思想, 教育人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注意保护生态平衡。壮族伦理文化以其优秀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思想, 树立着壮族人民生态保护的意识, 保护自己的家园, 为建设美丽壮乡、建设美丽中国奠定良好的自然基础。

  (三) 增强民族地区的凝聚力, 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精神支持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也是有着古老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与汉、苗、瑶、仫佬等多个民族分布在祖国西南边陲。壮族伦理文化中信奉布洛陀, 壮族民族节日、丧葬仪式等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意识。在历史上, 壮族人民为祖国守卫边疆做出过贡献。在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等革命斗争中, 壮族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做出过突出贡献。壮族伦理文化的“和谐”理念, 让千万壮族儿女与其他民族同胞亲如兄弟姐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 壮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和睦相处, 互通婚姻, 真正实现了各民族大团结一家亲的美好局面。弘扬壮族优秀伦理文化, 能够增强壮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社会中形成民族团结的主流意识和价值追求, 充分调动起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实现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提供道德支撑和精神支持。

  三、壮族伦理文化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中的发展路径

  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治理过程中, 利用壮族伦理文化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弘扬壮族伦理文化和谐理念, 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提供价值引导

  壮族伦理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壮族伦理文化, 我们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怕的原则, 科学对待, 创新形式。壮族伦理文化继承千百年来优秀民族传统, 其男女平等、团结互助、勤劳勇敢、宽容大度等优秀传统道德,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受用。壮族伦理文化中蕴含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是我们党领导壮族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的重要力量。一味否决壮族伦理文化, 认为其内容都是封建迷信、否认民间故事及神话传说资政育人的教育意义, 完全摒弃壮族伦理文化中具有民族代表性的道德伦理是错误的做法。我们既要科学继承壮族伦理文化, 从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又要坚持改革创新, 及时纠正一切不和时宜的观念, 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 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壮族伦理文化, 使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又富有民族特色。

  (二) 挖掘壮族伦理文化和谐资源, 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提供文化支持

  虽然壮族伦理文化内涵丰富, 但由于对其研究、整理、出版的力度不大, 使得壮族伦理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仍不为大众所熟知。壮族伦理文化中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歌、长篇叙事诗等人物形象鲜明, 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影响深远。加大对壮族优秀伦理文化的宣传研究力度, 首先要整理出版相关作品, 如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等。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媒体, 开设专题栏目进行宣传。其次, 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尤其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再次, 西部地区民族高校要加大关于壮族伦理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系列课题的研究, 及时进行调研。最后, 要培养民族地区文艺骨干, 尤其是鼓励农村艺人、才人、能人加入到宣扬壮族优秀伦理文化的队伍中来。

  (三) 加强壮族优秀伦理文化载体建设, 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提供文化平台

  壮族优秀伦理文化发挥作用要有切入点, 需要载体。[5]对于载体的选择, 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人民的、大众的文化载体,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壮族人民能歌善唱, 诗歌创作非常发达。通过举办歌会、民歌节、寻找刘三姐等娱乐活动, 将壮族优秀伦理文化蕴含于其中, 实现对人民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 在社区街道、村委会、居委会开展“文明之家”评选, 在社会中举办“尊老敬老”标兵评选活动, 宣扬壮族伦理文化中的“孝悌”理念。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中, 设置文化墙书写标语, 宣传壮族伦理文化, 有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西南地区高校可借鉴壮族优秀伦理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准则,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四) 推进壮族伦理文化现代转化, 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治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对于壮族伦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保护壮族优秀伦理文化, 对利用壮族伦理文化进行封建迷信和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严惩不贷。通过法律条例借此规范人民的道德行为, 让伦理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习俗有法律支撑, 有利于优秀伦理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作为壮族伦理文化来讲, 蕴含着农耕文化、丧葬文化、宗教文化、社会习俗等多种文化形式, 这些文化信仰支配着壮族人民的精神世界, 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壮族伦理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传, 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壮族伦理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要不断培养人民的民族意识, 不断提高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 使其发展和传承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壮族伦理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应该传承和发扬光大。充分把握壮族伦理文化的“和谐”内涵,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 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治理。

  参考文献

  [1][2]张声震.布洛陀经诗译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

  [3]李富强.“蛮荒”稻香——壮族农耕文化[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1998.

  [4]黄桂秋.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324.

  [5]刘武军.壮族优秀传统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百色学院学报, 2007 (4) .

  [6]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190.

阅读更多议论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