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1-08-30 19:12:32

  《大秦帝国》是一本由孙皓晖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0元,页数:48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秦帝国》读后感(一):历史巨著

  一部华夏文明一统的历史巨篇,作者的写作功底和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我们之所以成为中国的一部优秀著作,推荐希望大家阅读。我本人很喜欢这部作品,并推荐很多朋友去阅读,他们也都非常喜欢。

  《大秦帝国》读后感(二):精彩

  之前看了些评论,里面学术争论多了一些。但是抛开其他,这本书对于大家了解古代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里面的一些道理,也值得大家来深思。特别是商鞅变法这一段,相当精彩,相当让人有感悟。

  感谢作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秦帝国》读后感(三):所谓小说,何谓历史。

  断断续续读了几个月,合上书做事的时候总不期想着换个方法结果会不会转变。

  继而愿意等待,继而愿意温和,继而愿意期待。

  历史小说最怕的是称自己为正史,最怕的是以叙述完为己任。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最怕的是,统一六国之后没有了老秦,没有了外患,内忧的压制却失去了借口。

  一步错,步步错。

  能站在历史外面旁观历史,挺好的。

  《大秦帝国》读后感(四):共赴国难

  每天看一点,耗时一年半,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

  向往那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战国时代,百齐放诸子争鸣,灿烂的文化交融中,每个人都意气风发,积极进取。

  看着一代又一代的老秦人披荆斩棘,在铁血金戈中踏出一条强国路,我的内心常常有浩浩之气,铮铮之音。

  老秦人是坚韧的,每次都能在摇摇晃晃的动荡中站稳,以至看到最后子婴诛杀赵高夺回政权的时候恍惚觉得此时会出现一位像商鞅,像张仪,像樗里疾,像魏冉,像范雎,像吕不韦这样的人物从泥沼中站起,带领老秦再一次的攻克艰险。可惜这一次没有人,上一代丞相李斯的愕然转变和宦官赵高的乱国已经将老秦拖向深渊。

  在结局整个文明史上最为野蛮的毁灭之火中,咸阳化为废墟,但这个统一泱泱华夏的帝国不会就此泯灭,短短十七年秦始皇时代所统一的文明化为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我们这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民族。

  《大秦帝国》读后感(五):《大秦帝国》

  记不清用了多少个清晨和夜晚的零碎时间,终于把孙浩辉老师的《大秦帝国》全套6部11卷,洋洋洒洒504万字看完。感觉又和另一位陪伴多时的知音老友道别,怅然若失,但终究是要感谢陪了我这一程。中间几度停下来看了几本其它闲书,记得是因为韩亡时深受韩非子的气节和风度所震撼觉得需要缓缓,最后帝国在权利贪欲和妥协中崩溃如堤决千里时,不忍卒读几度搁置。秦几代君臣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惕栗法度,励精图治之后开创了皇皇功业,终于大出天下。老秦人“纠纠老秦,共赴国难”铁血,商君的“尽公不顾私”,嬴政的雄才伟略和开阔胸襟以及天下之心,每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或感动或钦佩或惋惜或鄙夷……历史长河烟波浩渺,云诡波谲,曾经前无古人的帝国法制和文明,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安在哉?孙老师对太史公的历史观有诸多不同意见,颠覆了我对嬴政,商君,白起,项羽等多个人物和秦朝法度的看法。太史公讲述的基本历史事实应当不假,但也可能因为个人人生经历而形成的三观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带个人偏好或者偏见。可是孙老师似乎也不能免俗,最后对项羽其人的残暴愚昧和后人对他无端的英雄主义颂扬,不屑跃然纸面。治学严谨,可学者也是人,当是难以做到完全客观,何况时隔数千年,谁又能还历史以真实?冲着孙老师646条的注解,治学严谨,可谓大家。带着当初读辞典不可为外人道的乐趣,读这些注释,别有趣味,这种趣味也许只有钱先生懂。他们仨去年在另外一个世界团聚了,不打扰。

  《大秦帝国》读后感(六):自说自话,自言自夸,本是闲谈,我开心就好。

  借用马老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元旦次日始,历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这部浩浩大书给读完了。每天都恨不得一口气结果了它,却始终不见书厚有所减,今终尝心愿,咋还能不得劲呢?

  商鞅欲变法, 孝公为其阔清朝野。此谓谋而后动乎?

  商法重农尚战,官员士子全赖山东六国‘供给’,是否可以看做山东六国为秦供给养分,六国亡,商法颁行天下,养分不在,秦安能存?

  自秦孝公始,秦历经六代七位君主,一百四十余年发奋图强,终统一天下,然二世三年而亡,不得不令人感慨唏嘘于胡亥、李斯、赵高的败家速度!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六国死的真惨,也就楚国蹦哒了两下;至于秦国,一定和赵国拜过把子,他们的誓言是:本是同根生,不求同时死,但愿同因亡。一个亡于奸臣郭开,一个亡于宦官赵高。呜呼哀哉!

  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秦国曾被当时的阴阳家诅咒——昏君不长命。秦武王好勇斗狠,享国四年,崩;秦孝文王无治国之能,享国一年,亡;秦庄襄王,才能平平不堪大任,享国三年,猝。是以秦可一统天下,可传万万世。一日,秦始皇对众皇子讲至此。胡亥听之,大笑曰:我若继位,三年足以亡秦。始皇帝不信其邪,隧传位于亥……

  好了,不瞎扯了!

  本书最后提起的些许刘邦、项羽事迹,再次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以前还真没读过什么历史题材的书,今读之,突然觉得中学所学的历史真TMD的淡而无味。

  《大秦帝国》读后感(七):大争之世,不进则退--《大秦帝国》

  断断续续,《大秦帝国》用了一年有余看完,在范睢为丞相、吕不韦还未出现的那段平静历史断了一阵。纵观整个战国时期,其历史背景之博大恢弘,其庙堂决策之深思远虑,其举国大战之烽火连天,其英雄人物之气吞山河,其诸子思想之百家思辩,其处事经国之利弊权衡,其故事情节之跌宕起伏,其历史寓意之深刻寻味,感谢孙皓晖先生十六年的心血著作,带我轻抚战国大争之世。

  《大秦帝国》定义为长篇历史小说,所以不要过分纠结于作者偏秦立场,如同《三国演义》中罗亲蜀态度。还是把重点放在作者以生动文笔刻画那尘封多年的历史,去感受战国文明及传递的精神。

  『成败皆在旗手』

  战国七雄兴亡都与当时国君紧密相联,是他的目标志向决定了方向,根据方向构建庙堂,庙堂再制定军民政策,最高决定层的意志影响着整个国家民族性格和行动力。

  企业竞争亦是如此,个人有幸所处互联网行业,经历了所谓的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浪潮,竞争的环境,快速的节奏,也会让人感受到不进则退的压力。个人没有还做过企业,但是在担负团队leader的时候,也深感目标和方向的重要性,对一个团队价值体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的性不强,方向摇摆不定,团队不可能有效地执行;落地过程中无疑会因条件限制要做出各种权衡和妥协,有目标和方向能是个更好的标尺;执行时也会遇到重重不如意,有一个明晰的目标,也会让团队更有坚持下去的意志力。

  人的成长似乎也有几分相通,个人的思想代表着最高的决策,内心深处的声音会带你寻找人生的方向(即你真正喜欢的东西),找到某个阶段目标后,会再拆分成计划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聚沙成塔,就会让每个人慢慢地不一样,在追寻自己理想过程中不断坚持,在达到一个小阶段目标后再向下一小目标去靠近,形成自己竞争优势或者说是差异点;而过程的挫败感、放弃的念头,会因你一直怀揣着初心,更多的变成了认识自己的喜悦,这也可能就是很多人能忘我工作而不觉得辛劳的原因,也可能是罗永浩所说做锤子这四年是他职业生涯最幸福的时光。

  对历史故事只是纯粹的兴趣,做不了学术上的考究,以上观点或太勉强关联,或根本扯不上逻辑,都是在过去一年多阅读、工作经历、生活过程中的一些感想记录。

  大争之世,不进则退,诸君共勉。

  《大秦帝国》读后感(八):写书评前你看了几遍《大秦帝国》?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看完了前五部,正在看最后一部。本想在看完之后整理一下思路再写书评,可是最近看了许多豆瓣上的书评,有的很尖锐,于是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这本书因为字数太多,所以能够从头读完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没有读完的人我认为没有发言权,不管是褒是贬。一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进行有力的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其他不同的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否定,你不能因此而进行抨击。因为不是一本书就能阐述一段历史,也不能因为和《史记》的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要超越《史记》。此外,就算作者有这个想法也没有错,就应该被批判吗?而且我认为《史记》的精华不仅在于其严谨,更在于其包含了作者的观点。作者把书定位在历史小说,而有人想通过读完这本小说而获得战国几百年的历史发展、百家思想等等,我不敢想,尤其是只读了一遍的前提下;有人想通读一遍而成为秦史专家,而获得权威的观点,我不敢想,估计作者也不敢想。

  我认为读历史小说应该具有的心态是:对某段历史感兴趣,但是又不想直接去读枯燥的史书,于是去读一篇内容比较丰富的历史小说,如《大秦帝国》。本人读过《明朝那些事儿》,读了三遍,现在正在读第四遍。一方面想整理一下明朝的历史大事件,一方面想梳理一下作者的一些个人的观点。因为这本书太厚,读一两遍很难记住。就像读一篇好文章,尚且需要读好几遍,如果是学术性比较大的文章,可能读的次数要更多。所以,不能因为《大秦帝国》《明朝那些事儿》厚就只读一遍,那样你就只是把它当小说看了,也就不要对它提出小说之外的要求。在读《明朝那些事儿》期间,对张居正感兴趣,于是读了《风雨张居正》,对万历感兴趣,于是读了《万历十五年》,对王阳明感兴趣,于是查阅了一些关于王阳明的资料。还准备读完这一遍《明朝那些事儿》之后买一本《明史》,对一些重大的事件、小说中不是很清楚的事件以及作者有自己见解的事件对比一下,看看在正史中是怎么说的。我说这些,做这些,不是想成为明史专家,只是感兴趣,想看看那些年都发生了什么,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见解。也许有一天我会对某位作家的观点不以为然,但我的做法会是写一篇文章,进行逐条批判。就比如《货币战争》风靡之后,有人专门出了一本《还原真实的美联储》,对《货币战争》中对美联储的评判进行反驳,期间我还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摩根财团》,对一战、二战期间的欧洲和美国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我只知道这段历史很复杂,不管是明史、秦史、二战史、经济史。政治很复杂、人心很复杂。

  说这些只希望大家不要对作者进行片面的攻击,要有理有据。

  当然,我还是支持书评应该以批评为主。

  《大秦帝国》读后感(九):一部波澜壮阔的帝国史诗——评《大秦帝国》

  历史小说的新崛起,是近30年我国文学的一个突出现象。它反映了新时期历史反思意识的加强和深化,也标志着我国文学创作题材更加丰富的开拓。像姚雪垠的《李自成》系列,凌力的《少年天子》系列,二月河的《清初帝王》系列等,都是卷帙繁多,篇幅浩大的创作收获。而孙皓晖费时16载,计有11卷500万言的巨著《大秦帝国》,更是历史小说类难得的新作。它规模宏大,内涵厚重,为我国文坛增添了新的耀目光彩。

  继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后,秦始皇嬴政的统一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功业彪炳、影响深远的又一个时代。秦始皇修长城、开大道,奠定郡县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其影响于后世,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国本偏处西隅,却因发愤图强,终于君临华夏,威加四夷,前后凡500年,而统一中国不过10余年,其兴起也艰难,其覆灭也迅速。这种历史的变动,蕴含许多深刻的教训。其间,变法图强,锐意创新,纵横捭阖,战胜六国,一统天下。既有庙堂上的廷争面折,也有战场上的金戈铁马,有宫廷后妃的钩心斗角,也有儒法墨各家的坐而论道;既有男女私情的美丑故事,也有敌我争斗的残酷杀戮,广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各个领域,可谓世情千姿万态,冲突错综复杂,有似千山万壑,河川纵横。诚如作者所说,“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要把这一切加以艺术的再现和评价,实非易事!非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学问,是难以担当的。而孙皓晖经过艰难的努力,相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任务。全书结构绵密,情节波澜起伏,细节丰富生动,人物刻画丰满而真实,特别是塑造了秦始皇的高大形象,复杂性格,歌颂了他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为这一人物的历史评价,做了一篇令人信服的翻案文章,更是十分难得!

  当下历史题材的创造,大略分为两类:一类以历史为舞台,演说自编的人物和故事;另一类则基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辅以细节的虚构。后一类严格意义的历史小说,不单富于文学的魅力,还具有历史学的科学认识意义。《大秦帝国》自然属于这一类作品。《大秦帝国》保持着严肃的史学和文学的高品位,有思想光芒,有真知灼见,其思想灵魂贯穿于全篇,哪怕这种思想灵魂有所偏执,却敢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对先秦思想各个流派、对中华文物的来去脉做出自己大胆的评判。作者认为,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各个民族对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从来都是在各个时代发挥创作力的精神宝库。与西方原生文明相比,秦帝国开始的中国原生文明更加灿烂更加复杂。书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数百个,大小历史事件举不胜举。作者是历史学家,占有丰富的史料。所以,读者也不妨把它作为历史书来阅读。其中,关于许多历史细节的描写,也多于史有据,虽然不乏基于作者的丰富想象。小说写到的人物,许多都是历史名人,包括著名的帝王将相、学者、文士和侠客,仅秦国就有数代君主,还有商鞅、吕不韦、李斯、蒙恬、王翦等等。其他像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墨子、孟子、荀子、侯嬴、荆轲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加以生动的刻画。人物命运的浮尘与历史风云的激荡,相互交织,相互推涌,构成一幅幅或令人神往,或惊心动魄,充满悲喜剧的历史图画,让读者心灵为之震撼,感情为之澎湃,思想为之升华!这都不能不是作者的成功!而小说最大的成就,则是为秦始皇做了有力的翻案文章。使读者对大秦帝国所开创的时代产生更为客观和公正的认识。

  关于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2000多年来,贬者多而褒者少。将他毁为暴君,将他的时代谤为暴政的时代,这几乎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定论。孙皓晖从大量历史资料出发,运用辩证唯物史观,把人物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分清主流与支流,客观地论证历史人物的功过,对秦始皇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既不抹杀他曾有滥于杀戮的历史事实,揭露了他作为帝王性格残暴的一面,又从人物的历史进步作用,对他的治国方略、军事才能和善用贤才、能够驾驭历史潮流等主导方面,做了充分的描绘和介绍,从而使读者从艺术形象认识到秦始皇的伟大,认识到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中央集权制制度的确立,对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依法治国等多方面的卓越贡献。秦始皇的治国方略,足以为我们今天借鉴,而秦帝国的迅即覆亡,其中的教训,也永远值得后人警醒!

  总之,《大秦帝国》是一部难得的优秀历史小说,也是新世纪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最重要最卓越的收获。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炯。

  《大秦帝国》读后感(十):坚持法治,代有明君

  第一部 黑色裂变

  整个裂变,本包含了战国时期齐、赵、魏、燕、韩、楚的变,变法也好,君王变庸也罢,动荡的年代,强臣与明君的数量少于奸臣和庸君,所以,遇见知音,遇见志同道合者,此生有幸。

  有多少人在歌颂商鞅,就有多少人羡慕渠梁。

  赢渠梁是一个名君,秦国从他开始,变得强大。统一大业也许不在他手上实在,但他却是这座丰碑的坚实基座。就像如果没有文帝景帝何来汉武帝,没有皇太极何来康熙,没有李渊何来李世民。时也势也,赢渠梁有着一颗帝王心,却少不了秦献公的英明和兄弟臣子的辅助。

  商鞅真的是个变法大臣,当时的秦国只有采用法家的战术。但书中说他出自鬼谷子(或者)我是有点猜不透。不知道他是横是纵,相对的人又在哪里。

  很喜欢车英和景监,不同于赢虔,他们两个与商鞅之间不仅是同事,还是朋友。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纵然成了,也会少了些江湖义气的快乐。

  赢虔,英雄主义,勇敢、识大体,懂大局。却始终放不下私仇。可怜的英雄主义人物,也可惜。

  白雪,这是多少人梦中的偶像,财富、美貌、心胸、智慧、刚柔并济、擅于观察、心细细腻,甘于幕后、还可以选择陪葬。为整个大秦后面的女人树立了标杆了。后面应该不会有超越了。

  玄奇,笔墨少,但这个女人的智慧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实属难得。墨家子弟,第一次在她身上印证不全是“”墨守陈规。

  荧玉,在白雪和荧玉面前,这个秦国公主显得逊色,但我却很佩服她。一个公主,新婚之夜被商鞅放鸽子,为了求哥哥,自己丢了孩子。为了帮变法,在商鞅对赢虔用刑时不说一字。最后,显示一个女子的真性情,赢四面前为商鞅辩护。当真是给后世的公主树立了榜样。

  甘龙,其实我是不喜欢这个老人的,在秦国变法事情上,他似乎是个反对着。但秦史是从赢渠梁为主而写,这个老人在大事面前的忍、稳、准、狠都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只不过,他的思想不跟商鞅一路,这个老爷子也不是平白的坐上秦献公的长史的。

  ——— 赢渠梁死了,大秦帝国写到这,还只是秦,大字还不到,帝国也还不到。接下来,就是赢四了。

  二、天下纵横

  终于作者开始写背景,大秦帝国不再只写秦。

  纵横篇里,把苏秦和张仪两个人合纵连横的过程写的跌宕起伏。

  苏秦初入秦,张仪选择了入楚、魏、齐。最终,两个人都回到起点。

  造化弄人,苏秦从燕开始合纵、张仪入秦连横。

  天下纵横才是天下应有的场面。

  张仪不再是商鞅一样神化的人物,会犯错,会失误。

  樗里疾和司马错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这三个人,不再像鞅、景、车三之间的关系,但同心为国。

  喜欢司马错,一次打房陵,一次攻巴蜀,看得热血沸腾。

  其它六国,看得乱七八糟。

  要成大事,明君、强臣、良将。

  看着周天子送苏秦离开洛阳的感叹,原来,周天子并不是无能,只是无能为力。

  楚怀王当真是个傻子。屈原虽然不是旷世奇才,但留在一个抽风的楚国也是可惜了,最后的泪罗江归宿也是上天注定的。

  魏无忌是个人才,魏国的时势,谁也回不了了。

  韩国的命运笔墨为多,其实,对这个生产矿的小国,还是些话敬佩的。

  燕国当真是成也子之败也子之啊。再一次证明了,当我勇敢和热血没脑子的这种人,也是非常愁人啊。混乱的朝政居然让栎阳公司和燕姬进入的燕国历史。

  齐国没有成为帝国,是真的给了秦国机会。我一直奇怪的是,为什么齐国没有成为霸主。学宫里那么多论学论政的人,没有人说话吗?也许,当齐王赶走了田忌和孙膑,天下就注定归秦了。庞娟和孙膑的结局不同于苏秦和张仪,也很让人感叹。

  我是喜欢赵国的,因为赵胜。虽然知道赵国结局,但秦赵同源,也许赵国不能成为大国,只是时运不济。

  但,哪个国家不是能用时运不济来概括呢?

  合纵连横成就了张仪,苏秦在最后好不容易在齐国找到平台,却被美貌的邹忌害死。悲哀。

  苏秦死,赢四也要死。大秦帝国到这里,也只是变成大秦,还不是帝国。

  未来何处去?

  8.6

  磕磕绊绊,终于将书看完。大国面前,个人终是小。

  没有仔细研究过秦史,对书中内容真伪不敢做评判。就写作手法写作水平而言,作者写正面强于写负面,尤其是孝公和赢正的胸怀天下,文韬武略,刚毅果敢等看得人很是感动。然而,对晚年始皇帝的评判,也许是看多了暴政、求仙、赵高等负面内容,总觉得书中有一点缺陷。

  当然,整个大秦史,何止始皇帝一人。

  最好的将军,如白起、司马错、王翦、王贲、蒙家族、李信、王陵、桓龅……

  最好的对手,长平之站白起赵奢,马陵之战孙膑庞娟,灭赵之战李牧王贲、灭楚之战王翦项燕……

  最了不起的著作,商君书、吕氏春秋、孙子兵法、吴起兵法

  最美的称呼,战国四君子,齐孟尝、魏信陵、赵平原、楚春申;

  最荒谬的存在:秦赢武、赵王迁、齐王建、韩王、子之……

  最公愤的臣子:郭开、韩仓、赵高、后胜……

  最生不逢时的君臣:燕昭王、田单、乐毅、赵胜、扶苏、屈原、韩非……

  最神一般的存在:商鞅

  从头至尾,虽然六国中有那么多本可以的人,数了数,却没有女人。这么厚大的一部历史中,除了在孝公地时候写了荧玉公司和白雪之外,后面也只是有一个寡妇清、宣太后和姬后而已。很是好奇,居然女人在那个时候那么没作为……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