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贼》读后感10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19:38:03

  《天下有贼》是一本由赵何娟著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下有贼》读后感(一):这不是书评,只是我想读此书的理由吧

  因为文章中提到了我曾经任职过的一家公司的老板。当年所有涉案的东西,在网上几乎很难查到。我想这本书应该会告诉我,我想了解的一些事情吧。

  起初我有那么点幸灾乐祸的感受,但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对的,这些人都与我无冤无仇。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最得意最强势的时候,还是要低调,或者说要想到,也许不知道什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让我们从高峰跌到谷底。

  反之亦然。谨记。

  《天下有贼》读后感(二):再精彩的调查报告都比不上现实的精彩

  掩卷之后,深思仍然,一本精彩的调查报告源于更精彩的现实,书中更多隐晦之处让人更浮想联翩。中国移动的所谓反腐,其实只是利益的重新调整,李跃的上台导致中移动的反腐放过了设备采购领域,导向了数据业务部门,其实设备采购领域中问题可能更多,涉及的大鱼更巨。这难免给人通过反腐清理门户的看法,当然这一切也并非李所能左右,而是更高的力量的平衡。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王建宙在中移动被大规模调查之前,曾邀请某已退休但影响仍巨的中央领导前往移动视察,恰恰是这一举动,导致此后大规模的调查。平心而论,中移动无论在通信行业还是同样的垄断企业中,算是做的好的,比起两桶油、烟草公司、电网公司、铁道部等更具垄断性的行业好多了。只是这样的体制,这样的故事仍会不停上演!所谓的国有企业,只是为内部人的控制及贪腐提供方便而已。

  《天下有贼》读后感(三):读后感:中国SP第一人王雷雷的商业帝国

  曾经在中国SP领域呼风唤雨的王雷雷,出身军人世家,含着金钥匙出生,大学毕业之后在上海炒期货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开办一家IT企业,并神奇般的被TOM集团收购,以此为起点,王雷雷开始了一段在中国SP市场上快马驰骋的风云里程,成为与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各大运营商的SP合作商,也是一代缺少资源的草根创业者开启SP致富之门的盼结红人。然后随着中国已经开始整顿SP市场和移动内部的反腐败、一大批SP在一场场风暴中偃旗息鼓,而王雷雷旗下的SP产业却可以神奇般的成功套现退出。而如今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后玩起来军旅特色的网络游戏,自得逍遥,个中神奇,有谁能言尽。恰得赵何娟女士的大作《天下有贼》一书,对其中王雷雷的SP帝国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整理绘制下面的图解,请各位业内人士一同观摩,体会其中。

  http://www.ytsqy.com/wp-content/uploads/2012/10/wangleilei.png

  原文地址:http://www.ytsqy.com/?p=27

  《天下有贼》读后感(四):贼由心生

  这本书前些天在微博上我关注的页面里很是被传播一些,我以为人气会很高,没想到豆瓣竟只有两篇书评。可能是我关注的狭隘了,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的火。

  这本书是财新出的,讲的是以中国移动腐败窝案系列调查为基础的中国移动近10年来的种种状况。这些系列报道也都在《新世纪》杂志上出现过,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报道结集,作者以报道为基础,在补充了相当部分材料后,整个重新进行了有条理的编稿。整本书偶尔会出现前后重复略显拖沓的段落,但绝没有一般专栏成稿博客成稿的那种松散无力。

  我读了豆瓣的书评,有豆友认为这本书的力度不够,没有指名道姓没有鞭辟入里。我觉得不然,一本书的尺度能有多大,不是作者一个人能决定的,作者只能在多方管制下不得不妥协之后拿出一个最优版本。目前这本书的力度,据我对出版限制的认识,已经很大:很多敏感的事件人物,作者都以恰当的方法提到,如果略有了解,都可以心领神会。我甚至认为,我只要摘出那么几句原话放在这篇书评里,豆瓣可能都受不了要禁止我发表。指望一本公开出版物详尽地给你描述大鳄们私下交易的细节,我觉得是不现实的。况且,即使做到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意义。当然,任何一个作者也不会知道,除非选择编造。

  也有人认为这本书对电信行业的描写不够深入,我认为这样要求对作者有些苛刻了。作者的本业是记者,不是作者,不是职业电信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不易了。要求她对电信行业的描写跟阿瑟黑利的小说比,那没有意义,行业小说作者为了一本书可以做数年的体验准备,而作者这本书是基于调查报道的汇总,并且,她还有其它很多工作,也不可能有深入企业长时间准备的机会。

  这本书对十数年移动的发展有一个脉络梳理,对个别事件都较为详细的着墨,对个别人物有细节刻画,对各方势力有完整梳理。是作者几年持续报道后回头做的一个总结,是一个全景式的报告,不是一本精雕细作的行业小说反腐秘闻。以这个标准要求这本书,我以为它基本达标。因为此前并没有类似的书籍出现,所以这本书值得推荐。

  如果再写同样题材的一本书,除了移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合作伙伴,我不认为会有谁有能力有机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这本书可以作为我们行业外人士了解十年移动的一个很好的材料。这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当然,作者是不甘心只提供这么一堆材料给我们的。她也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上升这本书的高度,但不知是监管限制还是确实没有太多精力在这本书上,这方面我看到的不多。是个遗憾,但这个问题本就是个难以填补的窟窿,可以理解。

  题目是我从书名化来的,我相信作者也同意我这个用法。我摘录作者本书最后的一段话来释义:

  我不时被问到“为什么像张春江、鲁向东、李华这些出事的,都是国企能人”?

  一个对中国行业现状非常了解的外资高管在与我闲聊时感叹:“如果在国外,在十年里把一个运营商搞这么大,全是亿万富翁了,需要贪吗?体制里面, 也就没啥好说的。”

  我在国企工作,看到这里,还挺难受的。

  贼由心生,心指人心,更指企业之心。

  《天下有贼》读后感(五):关系就是生意

  一个相熟的朋友A从国有电信公司辞职创业,准备利用自己独自发明的新型电信产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后的历程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他不停地去跑各个省级电信公司,但仍然进展有限,他也颇感心力交瘁,三个月后的一次小聚上,另外一个阅历较多的朋友,“一针见血”的指出,A现在最欠缺的不是产品、渠道、品牌,而是“关系”。A说,他这几个月,见了不少投资商,某投资商曾经说过,如果这个产品是某某人的儿子做的,他们愿意投几百万来入股,但是因为A没有任何高层背景,要想打开局面,会很难很难。我朋友遇到的这些,可能就是“天下无贼”的那一幕,如果他真的是某某高层的儿子,上演的就是书中描写的“天下有贼”的那一幕。

  俗话说,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在中国,常见的是商人与政府官员保持千丝万缕的干系,官商勾结致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虽然名义上是个纯粹的企业,但因商业的不彻底,不自觉的带有很多行政运作的痕迹,演绎了很多类似的权钱交易。

  与政商游戏类似的是,这个游戏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进入,有准入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关系”,能够成为“关系”的的因素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背景”或者俗称的“拼爹”。要感谢财新记者赵何娟的努力,她不是这些事件的揭露者,但却是事件的深挖者。去深挖这个因为政治斗争事件引发的经济案件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关系交织,期间有很多调查记者常用的手段,明访,暗访,调查工商资料,采访业务自身人事,让原本公众媒体上的显性案件慢慢接近应有的实质。虽然浅尝辄止,但还是在国内出版的书籍中难能可贵的点出了几位公子的名字。大家看完之后,可能多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受限与国内的报道环境,很多的揭露只能雾里看花的指出,让看书的人有种“看见螃蟹上桌,但没煮熟”的感觉。

  同时十分可惜的是,拼盘而成的书十分有损这本书的阅读质量。赵记者陆续发了十多篇深度报道,此书号称在深度报道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梳理而成,但我直觉赵记者没有花很多心思在“书”的逻辑结构重组上,基本仍然是那些报道的直接拼接,这就造成书内的大量内容前后重复,反复出现,不同篇章之间缺乏有效的逻辑和内容衔接。作者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取证、整理,但在成书的过程中,应该是分析、盘点、思考的成分多一些,但很遗憾,在书中没有体现。

  其实这些年,类似的交易在不停的上演着,而且我相信,不光是在电信行业,换成另外一个行业,绝对的甲方也都会上演类似的故事,像最近陆续曝光的铁路系统事件,比电信行业的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电信行业出现这种事情我觉得没有丝毫奇怪的。

  引起我另一个思索的是是另外一个命题,看《张居正》的时候,记得作者有这么一个观点,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让一个有才能但却贪污的人担任,比让一个清廉但却无甚才能的人担任要强的多。对比的两个例子可能就是张居正和海瑞,张居正是个实干家,但缺失有贪污行为。海瑞是个道德模范,但却无政治才能,因干不出张居正的成绩。像中移动的李向东、李华这种人,怎么在更大的一个范畴去考量和评价他们,我也陷入了迷惘。

  《天下有贼》读后感(六):天下有贼

  好久都没有写点什么了,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写文档都写怕了,来来回回改了又改。闲暇时间看完财新记者赵何娟的新书《天下有贼》,豆瓣上对此书的评价并不是很高,算是中等,但细细读来,仍然有很深的触动,作者用严谨翔实的调查还原了一段惊心动魄又匪夷所思的历史。

  本书讲述的是中国移动近十年来特大腐败案系列调查和相关种种内幕,虽然大都是几年前的陈年往事,相关领导人已经成为阶下之囚,但以一介弱女女子之力,敢碰电信业贪腐内幕这样的敏感话题并能有所成就,不得不让人敬佩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和敬业精神。书中的内容是作者近几年针对电信业持续深入调查报告后做的总结,是一个全景式的回放,对数十年来移动发展有一个脉络梳理,对个别重点事件进行详实描述,对各方势力和各种内部利益关系链有较完整的数理,书中最后的主要人物关系图谱可以体现出作者的调查范围之广,内容之深。虽然有些地方浅尝辄止,但难能可贵地点出几个公子的大名,已实属不易。受限于国内的现状和报道环境,很多揭露内容只能是雾里看花的轻轻一点,三言两语,云山雾罩,不能说是小小的遗憾。此外,由于是从作者之前的若干篇深度调查报道整合加以补充而成的缘故,没有进行重新的结构化和修订,结果导致书中雷同内容反复出现,给人的感觉只是简单地拼贴而成,不同报道中的重复内容没有整合删除,不得不怀疑作者和出版社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之嫌。

  作者虽然揭露的是电信业特别是中移动的内部黑幕,但是实事求是的说,相比石油、电力、金融、广电、铁路等垄断行业,这些年来,电信应该是算最接近市场的垄断领域了,至少电信是在不断降价,而不是不断涨价的企业,但很不幸,这次却被放到了曝光“腐败”的前沿。窥一斑而知全豹,其它国有垄断企业也必然存在以权谋私、权利寻租、利益交换和假公济私等丑陋现象,而且不仅仅只是个例,大有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

  近些年来,和Google、腾讯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相比,电信业在收入快速增长、利润率乃至市值方面都已处于下风。和苹果与Facebook这样的主导产业走向的网络霸主相比,电信业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霸主雄风,失去了主导产业权,骤渐沦落为跟随者和配合者。这已是全球电信业的普遍趋势。在中国这个“政治挂帅”而非“经济挂帅”的体制下,如何在各种平衡下找到出路,何去何从,才是电信从业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毕竟,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固步自封,固守城池,即便是处于垄断优势中的运营商,不进则退也已是大势所趋。

  书中作者不时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像张春江、鲁向东、李华这些出事的,都是国企能人?——他们都位居要职,为中国移动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些人甚至开创了全新的市场和商业模式,甚至于在出事后,业内也不乏打抱不平之声。这也让我陷入沉思: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让一个有才能但却贪污的人担任,和让一个清廉但却无甚才能的人担任,孰优孰劣?对比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和海瑞,张居正是个实干家,在位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但人生有污点,最终因贪腐不得善终。海瑞是个道德模范,但却无政治才能,只有清誉,没有实绩。像中移动的张春江、鲁向东之辈,怎么在更大的一个范畴去考量和评价他们,也让我陷入迷惘。

  《天下有贼》读后感(七):赵何娟《天下有贼》:烂书糟蹋了好调查

  http://beeplin.blog.163.com/blog/static/172544160201242685622671/

  因为前一段在写篇关于通信业国企改革的文章,特地买了财新著名记者赵何娟同志的新书《天下有贼》来观摩。读完以后只能感叹,这几乎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烂的一本书了。。。

  据作者自己在微博上说,此书出版遭遇了种种不公待遇,历经坎坷,再结合封面上那极端耸人听闻的宣传词,什么“光天化日掠夺你”啊,“亿万用户钱包的窃手”啊,封面上还引了另一位所谓业内人士的高论:“中国电信业之游戏,很多人误以为是三国志,实际上大错特错,其实这个游戏是一场中国特有的麻将,不过坐庄的永远是三家的主子;卖力的表现市场化,本质的垄断化;卖力的降价,大把的国资增值;卖力的要求公平,本质的各自独大;卖力的重组,本质的人事调动;装的是轮流坐庄,一不高兴就推倒重来!”

  这一切包装让人看上去觉得此书将会是一本深刻剖析批判中国电信业制度安排深层次弊病的好书——可惜,这一切只是包装误导。等你拿到书翻开一看就明白了,写的仅仅是近年来中移动的几个大案子,张春江,李向东,以及当年SP业务刚刚火起来时候的王雷雷之类老掉牙的故事。全书故事的层次没有超出揭露商业腐败的范畴,而且仅仅局限在中移动一家的故事,对通信业整体制度安排竟然不著一墨。

  那这样的一本书为啥出版时那么“敏感”呢?恐怕仅仅是因为书中后半部分非常简洁而间接的提到了温公子江公子的公司在某些故事背后若隐若现的瓜葛,三言两语,云山雾罩,如此而已,而且怎么看怎么和故事整体没什么必然关系,可提可不提。看来敏感不是因为批判的深入淋漓,只是因为要固执的点几个小老虎的名而已。这种敏感显然是很廉价的敏感。

  我曾满怀期待的指望该书能够为封面那几句我颇感兴趣的高论提供切实的案例证据,比如,“本质的垄断化”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降价”反而导致“大把的国资增值”?哪里来的“各自独大”?为什么这一切弊病和“公权力”有关?——当我费劲看完之后,不得不说,各位看官,别费劲了,本书就是一堆商业腐败案件的深度调查的汇集,根本没有触及这些“大问题”。如果你们是看到这几句话而感兴趣买了这本书,那么,恭喜你,你被骗了。

  我不知道这本书被如此定位策划,是赵何娟同志自己的主意,还是财新图书里面其他人的主意。我只能说,这种不符合实际的营销,反而毁了这一本原本可以做的很踏实的深度商业调查著作。

  另外,我严肃的怀疑作者和出版者到底花了多大精力在这本书上。本书是由赵同志从前的若干篇深度调查报道整合加以补充而成的,由散稿而成书,本应经过重新的结构化和修订,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书中雷同的内容段落反复若干次的出现,显然是因为简单将旧调查报道拼贴而成,不同报道中的重复内容都没有整合删除。每次读到这种情况,就像吃了一颗苍蝇一样难受,而这种情况在全书竟然出现了将近十次!有些内容竟然重复了3遍,仅有个别词语或者语序不同!我想问作者赵记者和财新图书的编辑,你们真的从头到位读过一遍你们自己编写的书嘛?

  至于其他气人的编辑问题,比如重要的否定词漏印,导致整段话的逻辑无法理解,也出现过几次,但是和上面这种相似内容在不同部分整段重复的问题相比,都显得不重要了。

  从书中各处的调查片段和信息量,可以看出赵同学原来的那几篇调查报导也许还是很给力的。商业调查文章,不需要讲究太多的逻辑,不需要牵扯到什么宏观的大道理,只要记者能挖出有价值的消息,就可以说是好文章。但是,书却是另一回事。糟糕的攒书态度,浮夸的营销手段,都把这本书给做烂了。财新的同志们,你们还是需要在乎一点你们的名声的啊。。。。

阅读更多读后感,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作文频道。
喜欢作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