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是一本由佟彤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3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一):中成药与生活中的他种使用
一口气读完了我手上这本《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又意犹未尽地翻阅了无数遍。对于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的我来说,得到这样一本利用传统中医教授我们健康保健温良滋补知识的锦囊之书,实在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拿着这本书的时候,自己俨然就是一位对中医知识有所涉猎和研究的中医爱好者了,开始对那些从来都不问津的甚至非常陌生的中药们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吸引。
和绝大多数现代人一样,我对传统中医基本没有什么认识,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也都是看西医吃西药的,不过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等作品的阅读和涉猎,才使自己对中医辨证施治的神奇和中医治标固本的博大精深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于是我开始尝试着在自己的身上小试牛刀,自己调理自己的身体,我先后动手或熬或煎了如固元膏、生脉饮还有其他饮品等滋补品,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疗效,但是中医本来就是一个慢慢调理的过程嘛,我依然乐此不疲。但是有一点我还是欠缺了,那就是不同季节对进补以及何种症状的体性如何调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疗效等等。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为我们介绍了如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牛黄解毒丸、藿香正气水、健胃消食片……等18类62种至今仍广为传用的经典中成药的渊源、配方和功能主治,还将这些中成药的其他功效以及使用范围做了一定的拓展,其中还特别针对这些中成药对现代人最常罹患的疾病,如头痛、感冒、上火、便秘、腹泻、胃痛、肥胖、肾虚、失眠、痛经等适用的范围,加以说明,即为我们日常的自我治疗与保健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也为那些被我们用反、用窄、用歪了的中成药正名,纠正日常生活中的用药错误……可以说,副作用极小的中成药在这里得到了广泛而灵活运用。事实上,充分利用中华古老的传统中医技艺,使它们在几千年之后依然服务于我们,恐怕不仅仅是中医学者,更是我们这些普通国人的憧憬与愿望,可是现实是除去专业的中医学科的学者之外,普通人很少能够接受到中医知识的普及,于是我们需要如本书一样以最直观的图像、最平实朴素的文字语言来向读者展示家庭常备中成药简易药理和他种使用要义的中医药学知识的普及读本。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二):不错的常用中药知识
我对中药其实并没有多少研究,因为没有吃中药的习惯,于是对中药知识基本上是来自一些中成药上的配方说明。这也是这本药方书吸引我的地方:不会像本草纲目那样全面却不实用,也不像药理书那样深奥难懂。针对像我这样只想了解常见中药知识以及了解相应的疗效的人来讲,这本书真的足够了。
全书分四大章节,第一章八大补益珍藏,重点说的是: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人参归脾丸、附子理中丸、八珍丸、生脉丸、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八大中药。彩页印刷,有图可以对照。针对每种丸,讲述细致:来历,药性,功能主治,典型征象,适用人群等。在讲述时还有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辅助说明。比如有一个因脾虚、气虚导致的发热,这多是心累引起的虚。“甘温”是指补药,而“去火”是指性苦寒的。发热也有多种原因,若是脾虚,可不能服务苦寒的药加重病情,倒是补中益气丸这样甘温药比较好。
十个女人九个瘀,这话很恐怖,不过也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月经不调,白皮,腰痛,小腹胀痛,这些症状几乎人人都有点。而因为这,想白细丰润也得从祛除瘀血开始。比如排毒通,气血通,保温保暖,不要要风度而失温度。
书中诸如此类既与养生有关,也与美容有关的例子太多了,基本上想要由内自外的美,那就要身体一定要好。虽然是药三分毒,不过中药的副作用很小,于是能通过中药慢慢调养最好不过了。
不光是女人,男人也有相关的药,比如年过四十的男人多有肾阴虚,可将六味地黄丸作为保养药。其他的若是观察自己的舌苔白腻或舌苔黄腻,则需要给胃肠去去污----这时可不是要吃什么减肥茶。而夜里总是睡不着,可试试桔皮 半夏。妈妈总是睡不好觉,可找到个法子了!
内容真的很实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里都能找到答案,比如爱出汗,一到夏天就出很多,疲劳得不了,原来也是因为“心伤”。而这个时候,可以试试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一补气,一补阴,一是酸味收敛心气)。夏天一般不能吃补药,越吃越上火,而这款也是夏天唯一能吃的补药。
看这书真是长了知识,与其花高价上最好的西药,不如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身边无毒无害的中药,美容保健又养生,真好。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三):很棒的药物指导书
自从在医学杂志中任职当记者后,对医学方面的研究又进了一步。
从小便是生活在医学之家,爷爷之前是地区的卫生部领导,我爸爸这一边的亲人们更是大部分都在老家市区的各大医院工作。读高中时,姑姑要我去考医学院,我吓得连连摇头,像我这样记性差、做事马虎的人,不正合适当一名贻误他人性命的庸医吗?还不如去养宠物、种地来得合适。
但是没想到绕了一大圈,最后却来到医学杂志的编辑部,虽然刚开始感觉既吃力又乏味,写作的兴致也被如八股文般的格式弄得全无,但在不断的走访医院、采访名医专家中,医学知识也慢慢的丰富起来,开始觉得工作也是一大乐事。同时,也因为接触的病例多了,对身体各方面也更加注重起来。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是相当不错的好书,还是39健康网出版的,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佟彤,此前也写过不少相关类似的书,主要还是引导我们通过自身的调理来远离疾病,减少去医院的机会。本书也是如此,通过几十种传世名方配出的中成药的细细剖析,给予我们改善体质、调理身心的作用。
一直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是西医所无法比拟的。在采访过的多位医生中,感受到,西医就是直接把一块疾病连根带土的挖出,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效果明显,但对身体损伤很大;而中医更强调的是改善“土质”,将身体调理到合适的状态,那么疾病没有生存的土壤,只能消失,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效果更好。可是,很多西医对此则认为:“中医没有一个评定的标准,在治疗上很难确定效果。”这也是中医的问题所在,更依赖的是医生医术的高低,而无法像西医一样,在治疗上有明确的标准。
但是,像“药房里的传世名方”——制成了中成药,就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标准,在平时身体处于亚健康的时候,按照自己的问题吃一段时间的药,调理后,便可以减少得病的几率,实在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同时,书中也提出了一部分人因为误吃药而导致肾衰竭等不幸的事,这也是给予人们在药物的使用上,有更明确的方向。
在读完后,感觉受益匪浅,并在同仁堂购买了“补中益气丸”,希望能调理自己因为用功过度,用脑过度而虚弱的身体。同时也将这本书推荐给我周围不少的朋友,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需要。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四):《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实用生活宝典
是人总会难免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或是家中的某个成员,多了解一些常用的家庭医学知识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害。作为药品而言,我们不能不吃,但是又不能乱吃。不吃药的话,我们可能会延误病情;吃错药的话我们可能会病上加病。当然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会因为某些小小的不适便急急忙忙赶去医院。所以,自己了解懂得相关的常用家庭必备药物是个非常不错的法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去认识并了解有关药物的药效,药理,服用方法呢?《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无疑是一本家庭学医百科全书。对于常见的某些小毛小病治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学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尽管书名称之为《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我更觉得应该归结为药房里买得到的常见,经典,实用药方宝典。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图文并茂相互结合的药方介绍。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小片段的介绍,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了解到相关中成药的悠久历史,功能主治和主要功效。最为重要的是其中还有相关的植物照片以及中成药的药盒图片等。而且还有相关问答形式的药物反馈,从中我们可以用最为直观的方式来了解到这些颇有功效的药物。随后的相关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的药方文字介绍。第一章节中集中罗列了某些极易让人误解而错误使用的药品。事实上,未曾读此书之前,我自己都的确有关错误的认知。直到看到了此书,我才认识到自己对于中国传统的中成药的孤陋寡闻。真当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真当是太需要有这样全面,详细,权威的药品指南了。随后的章节中,我还读到了不同药物的相关讲解。有补益珍藏的,有调养上品的,有驱邪的。不同章节的由内而外的详细分类中成药品的分类揭示,让我感悟着中华民族中成药物的博大精深。事实上,我个人还非常偏爱此书最后的家庭常备中成药用法速成表。因为里面调理清晰,简洁明了地将有关的药物的名称,功能主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一一进行了有关罗列。非常实用和值得学习。
作为相关的药方知识,以往我的确是有写孤陋寡闻。经常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是,手捧着这本《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实用生活宝典,我觉得恰似邀请到了一个权威的医生在身旁。非常值得收藏的一本家庭生活书籍。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五):自学养生——读《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明方》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上有些病痛的时候,而许多日常的病痛也许并不需要去医院就诊,而是需要对症下药,确保服用合适的药材便可药到病除。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从未接受过医药知识训练的普通人来说,如何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便是难如登天。
近几年,随着“汉方”被普遍的重视,中成药以及各种中药名方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那些所谓的“传世名方”就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遍地开,这些药房普遍的特点便是“价格贵”,用那些名医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古典名方,有着神奇的疗效,于是乎,许多人便在这些“名医”的怂恿下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买单。
因为我的姐夫是个拥有高级学历的中医,我这个医学白痴偶尔还是可以从他那里讨教到一些真正中医知识。在他的扫盲下,我可以了解到,中医的关键在于药方,而同一种药方如果按照成份配比的不同又可以医治不同的病,这便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但是中医的根本之处,在于调理,所谓的“传世名方”不是一蹴而就的神药,身体的不适在中医的理念中,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不断地确诊,不断地改变药用,来调理至完全康复。而且,是药便有三分毒,用药必须要有所顾忌,并不是说生病了,只需要一直吃药吃到完全好为止,所以,对于日常家庭来说,了解一些必备的药材以及其用途是必要的。
之前看过佟彤的另一本有关中医学的书,叫做《脸要穷养,身要娇养》,度过之后受益匪浅,可以说,作者是在用心写这样一本书,为普通大众而写。所以,这次的这本《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相信也不会让人失望。
翻开书本,不同于别的书籍在前面罗列一大堆的名家序言,这本书中,以最直观的图像来向读者展示几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图解来替代那些可有可无的序言,很是实在。并且作者还在下方细心地以问答的形式向读者讲述这些常备中成药的医治范围,简单、通俗、易懂。
整本书中,作者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实在的医德,为读者一一讲述各种实用性强的中成药,甚至还纠正了不少世人的错误观点,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加强家庭用药的理念,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全书的最后,作者还细心地附上了一张家庭常备中成药用法的速查表,对于初次接触中成药的读者来说,参照这张表格上的内容可以避免服错药,或是用量过多过少等不必要的麻烦,很是实用。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六):“漢方”经典
这是一本质地优良的好书,收集了千百年来历代名医传承下来的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牛黄解毒丸、藿香正气水、健胃消食片等等,不但常用常见而且易买易得。作者针对现代人常患的疾病,对这些常用药方进行了活解活用。感冒也可以吃中药;中药还可以美容减肥、养颜护肤;很多被认为是女性专用的药其实男女都适用等等。作者结合着药方药理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说明,读者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说明,DIY式的自行解决一些小痛小患,实用方便。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正确的实用中药和中成药,这与不懂中医药理有着很大关系,不懂药理只看药方,难免会望文生义。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究底是汉语现代化改革造成的。中药原本就叫“漢方”,与古代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在现代人来说很陌生的词语,在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儒家文化圈的边缘地区和国家,比如台湾、香港、日本、韩国、越南等地还是能够经常看到。
所谓“漢方”一定是以漢文化为药理基础开就的方子,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漢字的意义已经在改革传承的过程中遗失或者改变了,所以望文生义地理解错方子、抓错药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举两个漢字来说吧,“风”和“邪”,这也是在中医中出现几率非常高的两个字,中医中常说“中风”、“伤风”、“寒邪”、“湿邪”等等。很明显,这两个字在古汉语和现在汉语中的意义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现代人往往只是紧紧认识了药方而不懂药理(作者也在书中强调,中医理论中的肝胆胰脾肾和实际的肝胆胰脾肾器官并不对应),难免会用错药了。
和我们的情况有些不同,受我国古代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或地区却保留了很多类似的用法。日语中的感冒就是“风邪”,我不懂韩语,但我猜想那个把“漢方”改成“韩方”的大韩民族的词汇中肯定也有类似的表达。所以,没文化太可怕,不仅容易吃错药,还容易认错“根”呢。既然说到这里,不妨再多说两句,很多人认为中医药是一种文化,并倡导推崇。推崇的观点我很赞成,但是把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推崇,我并不看好。中医的药学药理都是根生于漢文化的,忽略漢文化本身(特别是古代汉语的部分)的推崇与传承,只是单独推崇中医药的话,即使把它定义为文化,它终究也是无根之花。最后,还是祝愿汉文化和中医药文化遍地开花。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读后感(七):中国人需要中医《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中国人需要中医《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
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总结并实践出来的特有的医学,千百年来一直治疗着我们中国人身上的各种疾病,只是进入现代以后,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尤其解放以后,中医的地位每况愈下。现在每个城市一般只剩下一家中医院了。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是吃小麦水稻长大的,西方人吃牛肉牛奶长大的,所以体质差别很大,所以中医对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
这几年中医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私人的中医诊所也能看到了,其实针对很多慢性病,中医还是很有办法的,尤其是中医讲究预防,中医讲究调理,很多人现在都比较能够接受中医的观点,但是问题是在我们开始重视中医的时候,却发现我们身边已经找不到真正的中医名家了。二十三十岁的中医我们心里也很难信任啊。中医都是老的才值钱,但是现在老中医也有个问题,那就是经历过文革,现在五十多岁的那一代人中不要说中医,就是稍微明白中医的人都不多了。人类的文化其实是需要传承的,中国的文化一旦出现了断层,就很难再接上了。
也许若干年以后会出现一个对传统的回归,一次类似的文化复兴运动,让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统得以恢复,那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盛世。
看了这本书对中医的认识又深入了一部,不过感觉中医还是博大精深,单单看了这一本书还是不敢贸然就按照书中的方子,去吃药。中医讲究辩证,很多症状其实是由不同的病因导致的,所以弄不好会吃错了药,所以还是要小心才是。
在书中看到原来清开灵、双黄连也都是中药,放到西医的药房中,挂上点滴,我还以为都是西药呢。看来我们的医院现在也在吸收中医中的精华和营养,与时俱进。
其实我父亲就喜欢中医,那时候就没有中医了,所以也是自学成才,看过很多中医的书,还能扎针灸,现在我家还能找到我父亲的针灸针。有时间真应该多看看中医方面的书,学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