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是一本由任祥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家》读后感(一):可以看看打发时间,但是不值得买,一点儿也不值得
谁愿意花200多块钱买人家的日记看。里面记录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等信息,权威不够权威,不是指信息不权威,而是一些官方常识类的传统内容看着就像从各种搜索引擎里截取来的词句段落,看着很是千篇一律……写实也不够写实,絮絮叨叨写自己家庭方面的事情,没有很多感情,读起来真是干巴巴的,好在作者家世好,认识人多,可以扯的故事也多。看到后面我已经完全不想看了,还是去看《天工开物》好
《传家》读后感(二):值得一看的书
粗略翻看了这一套书,作为一个吃货,看到书中的配图实在是口水泛滥。在看书的时候,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1什么是传统文化?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儒道佛,琴棋书画,或雅或俗,或出世或入世,每个人对于传统和文化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吧。2如果要用一套书来说明传统文化之精髓,什么该被记录下来?什么又该被舍弃呢?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了解来龙去脉,细述古往今来,确实别有一番风情。
《传家》读后感(三):或许给西方人看普及普及更合适
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期望值很高,但看完有点失望,多的是蜻蜓点水地讲中国传统,很形式化.也许任祥老师是台湾人的关系吧,拍出来的画面都有点日本的味道,要不就是太精致,我觉得已经过于形式美了反而给我种不真实的中国画面.最后就是她的几篇散文,包括她的子女写的感谢,也看得不太舒服.个人感觉就是,人在西方接受教育,对于中国的东西只需要读懂这本书即可,就掌握了精粹.也许这就是她的初衷,这本书真的对西方人来说更合适.
《传家》读后感(四):败家
说实话,作为教科书来说,这套东西贵了一倍有余。而且因为主编是台湾同胞的关系,不全,不能完全体现华夏民族的所有传承,内容明显的想造就一批文艺吃货,食文化篇幅颇多。
不过至少有人在整理并普及,其实对岸对传承的理解要比这里好太多,在当前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中,有太多值得保留和流传的东西,就这样默默给毁了,所谓败家,看得多了,麻木的习惯了。
哪天,都不知道和孩子说伟大的文明古国伟大在哪里,要拍出这套书来,那才大悲!书贵,但或许还值!
《传家》读后感(五):中国式茶几图书
茶几图书(tea table book,或更常见的说法,Coffee table book)一般都是硬壳装的大厚本,装帧一定异常精美,内容则是大幅大幅的漂亮图片加上可轻松阅读的小块文章。这类书多半出现在主人家客厅的茶几上,其功用有:一、做装饰摆件;二、供无所事事的客人解闷;三、提供主客之间的话题。因此,美观是第一要务,而雅俗共赏、不引起争议是第二要务。我也确实是在别人家的茶几上看到《传家》的。如果仅在茶几图书分类内评价,这套书打五星也不为过,毕竟相关要求它是百分百达到了。
不过,豆瓣的图书评分是不按分类来的吧?这么一部虽以文化传统为噱头,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既无文笔,也无深度,卖得还那么贵的大砖头,居然能得到9.X分。这是在说,即使是图书领域,以貌取人也成为了主流标准吗?
第一次注意茶几图书这个概念,是从保罗.福塞尔的《格调》那本书里。《格调》强调从细节识别人的社会等级,比如国家地理合订本,那多半是在中产阶级的茶几上,读者文摘合订本,那就是中下阶级了。至于本书,结合内容和价格两方面考虑,也是标准的中产阶级读物吧。
《传家》读后感(六):如果银子不多,可以去借来看看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惊喜。
长期以来读书,都是文字为主的,第一次自己收了一套非杂志的图片为主的书。这书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组成了,颜色的搭配,书内格局都透着一股优雅的美。
作者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这是妈妈写给儿女的书,不是专业书籍。我们不能拿专业研究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如果说专业,那么在做母亲这一专业上,作者这本书可以说是深藏感情,并且充满实干。
书里面充满了想象和浪漫,虽然很多创造可能是物质一般的家庭难以做到的,但是其中的美、善和爱是共同的,还有作为父母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这本书极大的激起了我的好奇之心,专心研究任女士在里面的小创造,和反思我自己对于生活的懒于作为。
所以看这本书,不会让读者变得渊博,但是却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深厚底蕴,和激发读者去深入了解其中一点或多点方面的知识追求。书里透露的满满都是传承,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值得每个中国人了解。
如果你抱着看文字的心来看这套书,是看不到作者最想表达的核心东西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引发我们思考的好书,给4星
《传家》读后感(七):挺好的,取名《传家》恰如其分
没想到这套书那么热门,兜了一圈评论,竟然负面居多。╮(╯▽╰)╭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是一个中国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跟我推荐书的人,说这个给小孩子看图不错,了解传统文化,于是乎就买了。
刚拿到书的时候,自己草草翻了几页,觉得不值三百多的价格,不就是些图片和文艺青年的感慨字句么?有些文章也不过是外行人的说辞,不深入,有点鸡肋啊。
可是,时隔一年,我再拿起这书,就不舍得放下。图片做得精致不说,看得出来,那些文章也是作者的经验积累,想说给孩子们听的肺腑之言。
作者的父亲是江苏宜兴人,曾任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厅长、台铁局长及台湾省政府财政厅长,在当地有点人脉和影响力,所以给作者写序的不少。作者的母亲是南京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校,1948年应邀到台湾唱戏,留了一年,后来就再也回不回去了。作者受其母亲影响很大,所以对江浙一带的生活习俗也有一番了解,要说这本书只是介绍台湾的文化传统,未免有点狭隘。
整本书,字里字外,都能看出作者是个对传统文化颇有心得之人。作者看事物、对待生活的角度很有“顺应天道”的风范和“破执”的感悟。也许这是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她能让南老等执笔真挚写序的动力吧。
《传家》读后感(八):始于小爱,终于大爱
这是一套非常美的书,这种美不仅体现在书籍本身的设计、装帧、制作;还体现在书中所展示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更体现在作者本人透过这本书所传递的一种女性之美。
任祥是女人,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因为担忧自己在美式教育下成长的三个孩子成为丢失文化根基的浮萍,进而发愿要完成这样一套,可以将家族传统和中华文化在下一代中进行传承的书籍。所以字里行间读者能强烈地感觉到一位母亲想为孩子倾尽所有的那种执着。
任祥生活在台湾——这个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命脉的地方,所以她的视角无疑更偏向于浓缩在宝岛上的那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从一个大陆人的眼光看,任祥所展现的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生活智慧、美学追求,会让我有共鸣、有向往、有失落也有反思。
有些看过此书的人觉得书中介绍饮食的篇幅太多,介绍的传统文化也都比较浅显。其实只要想想这套书是一位台湾人写给自己在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看的,你就该知道它不可能多高深。读库在介绍这套书时也写到“毕竟只是一套中国文化的入门级图书,因为所涉内容太多广深,所以难免有挂一漏万或一家之言,对于具有丰富阅读经验和传统学养的读者来说,显得浅显了些。”
但我真的很喜欢这套书,一来自身学识浅薄,从书中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二来我很喜欢“齐家心语”的部分。作者在孩子教育、夫妻相处、为人子女方面都有很多体会,读后对我很有触动,比如她谈到爱人之间爱情与恩情的变化消涨,谈到如何经营一个家……这些都让我想到很多。作者有才华、有思想、有信仰。这本书的售书所得,作者将全部捐给法鼓大学。此书始于母亲对孩子的小爱,却终于慈善大爱,我想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圆满”吧。
《传家》读后感(九):用心,与这个世界,相处
三年前,得知此书完全出于偶然,四色的封面、四季的分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副标题,内附多彩的图片,无一不深深的吸引我,甚至动了委托当时在台念书的同学带一套回来的念头。无奈,彼时还无收入,这套价值不菲的图书便成为我心心念念的愿望。
三年后,早已工作的我已经没有“囊中羞涩”的借口了,却因着疲惫与倦怠,多少次在网页上浏览这套图书,又多少次悻悻的关掉网页。平安夜,与好友流连于新开的书店,意外的在展架上看到这套书,当时开心的连忙捧起,还不忘让朋友为我留影一张。2015年,第一次踏进图书馆,在遍寻某书不得的时刻,竟意外在书架上寻得此书,虽只得春、夏、秋三辑,已分外开心。回头想想,正应了那句歌词“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不是那多看的一眼,也就不会有这段文字了
此刻,连天的雾霾终于散去,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洒在屋内,席地而坐,就着一杯清茶,慢慢地翻完《夏》辑,突然有了身在夏日的错觉。
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作者或书评,而亲自翻过之后,总会有些私人的感触。
《春》辑,最触动我的是“春日里的蝴蝶宴”,总觉得那样美丽而雅致的宴席,不是发生在旧时大家闺秀的春日小聚上,就应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名媛聚会,每一个细节都颇为用心,所有的感官都能感受到美。
《夏》辑,更加深了我对笔者的钦佩与敬仰,因着她对家人、朋友那份细致的用心。无论是友人的五十岁生日礼物,还是友人的嫁娶礼物,都是千人千样,没得重复。在这样讲究效率和快节奏的时代,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做这样一份别有心意的礼物,且不论礼物是否精妙绝伦,单是那一份心意就弥足珍贵,何况作者出品的物件,件件可谓艺术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可装点家居,更重要的是,提醒收到礼物的人,自己曾被一个人这样认真的对待着。
对待友人尚且如此用心,对待家人,笔者更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为家庭沟通设计的“情绪时钟”、“温度计”、“花开盆栽”、“人型表”……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一家人享受吃饭的喜悦,则让我回想起我家的吃饭时间,打从记事起,我家的晚饭时间基本就是我叽叽喳喳和爸爸妈妈分享一天生活的时间,也因为这样,我的父母对我的小伙伴总是极为熟悉,这也成为我和他们沟通的一座桥梁。
书翻至此,个人也有一些小小的建议,譬如希望附图能多一些注释,方便图文对应。譬如装订用线状,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展示各种图片,因为线状的书籍可以完全摊开。
因为内地与台湾的部分风俗文化存在差异,阅读过程中有时不免产生不够亲切的感觉。
这本书于我而言,是向笔者学习,用爱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各种关系。
《传家》读后感(十):任祥女士和她的《传家》,以及老六
两年前读库和新星出版社在微博上轮番宣传《传家》的时候,我一度很想入一套,觉得价格略贵,就不了了之了。后来各种双十一双十二周年庆,480的标价最低打折到了298,却发现自己没那么喜欢了。今天看见浮生记书店发微博说刚买了这套书,一副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特别高大上的样子,而且说“在京沪穗的公共阅读空间也不会有吧”,就很想给他留个言说一说我眼中的《传家》,后来想想人家小伙子开个书店也不容易我就别打击了,有什么话就来写篇书评吧。
由于专业的缘故,我勉强可以和老六算半个同行,之所以说半个是因为他是个幸福的编辑,是个优秀的出版人,而我,是个宅在图书馆或者躲在书房里看文献写文章的苦逼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如果说老六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我就是个准备布料捯饬缝纫机的角色。好些年前我还是个小本科生的时候在南京先锋书店参加过老六的沙龙,还很小女生地请他在《读库》上签了个名,去年又在自己院里听了老六的讲座,就是那场题为《编辑的执行力》的讲座,是讲读库版《城南旧事》的,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豆瓣上读库的小站有整理稿,看完以后你就能想象《传家》的制作过程了,也能理解为什么我在这篇书评里要特别提到编辑的名字。
借用我老板的一句话——那是我们俩为数不多的思维有交集的时刻——如果你是个理工科学生,那看看《传家》挺好的,但如果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还是省省时间吧。简言之,《传家》就是一套有关“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科普读物,本身的内容并没有多少珍贵之处——我甚至觉得好好把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册版的《红楼梦》包括脚注尾注都认真读一遍能汲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比把新星出版社四册版的《传家》看一遍要更多、更有用——好在作者任祥女士本身是个珠宝设计师,无论插图版式还是装帧设计都做得让人眼前一亮,又好在中国最幸福的编辑人出版人张立宪先生看上了这套书并且亲自操刀,所以才在前两年的中国书业掀起一阵浪潮。
去年的时候,任祥女士说她要用一年的时间努力推广《传家》这套书,让下一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活智慧,于是她从清华大学开始辗转多个中国高校,第二站便是南大。那天上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听了老六的讲座,我的小伙伴们纷纷感慨做编辑做到老六这个份上就值了,晚上我一个人去听任祥女士的讲座,被她的年轻美貌迷住了,也被她的嗲声嗲气吓到了。一位单论年龄已经可以被尊做老人的女性,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却可以不仅相貌年轻连一举一动间都透露着年轻,即便发嗲一般的语气让我无法适应,也吸引我听完了那场关于《传家》的讲座。我觉得任祥女士也好,老六也好,他们给《传家》的定位应该也都是“意义大于内容”的,就像任祥女士自己说这套书是要“气死外国人”的,其目的在于以中国文化最美丽、最影响深远的载体展现中国文化最智慧、最令人羡慕的精髓——因为书籍由纸张装订而成,造纸术堪称中国对世界文明进步的最大贡献,因为“气氛生活”、“岁时节庆”、“以食为天”、 “匠心手艺”、“齐家心语”、“生活札记”六个单元所提到的点点滴滴并非最高级的生活方式,但的的确确是外国人所没有的生活智慧。老六和任祥女士一样是热爱生活的人,追求生活品质,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包括书籍。任祥女士的写作和设计让这套书有了古典优雅的灵魂,而老六的包装和推广则让这套书有了经典睿智的品味,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套很成功的文化礼品书,可以送老人送小孩儿送外国友人,该怀旧的怀旧,该学习的学习,该羡慕的羡慕,任祥女士和老六就可以好好享受编辑出版的成就感了。
对于老一辈的中国人而言,《传家》的四册图文其实也就是从小到大母亲枕边床边、街头巷口的唠叨,但是对于文化浩劫后出生的人而言,多少是新鲜的,这种新鲜因为有关“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让我们作为中国人而沾沾自喜起来。我原想在微博中告诉浮生记主人的是,京沪穗的公共阅读空间里,这几年我虽没怎么去北京,但也逛了些上海广州的书吧咖啡馆,也曾看见书架墙角放着《传家》,所以浮生记这样一个坐落在古城的独立书店里有《传家》并不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这的确是一套浅显而带有科普性质的文化礼品书,里面的内容可以很高级地“气死外国人”,但是对中国人而言,那些生活智慧知道了不能说明你知识渊博,不了解却映衬了你的无知,将这套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荟萃而收藏或是赠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如果把拥有这套书看得特别高大上或是需要阅读这套书才能获取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就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