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是一本由金铭 著 / 张加之 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童心》读后感(一):你的我的大家的成长
金铭来我们学校了,虽没见过本人,倒也叫同学帮我买了一本书,顺便还有她的签名。
同学把书带给我后,我细细读了一遍,看了她的成长,仿佛是像流水要汇入大海一样的自然,一样的水到渠成,更难得的是她在繁忙拍戏的情况下也不忘学习,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
《童心》读后感(二):80后90初。共同的回忆
有幸在签售会见到了金铭本人,
拿到了她亲笔前面的《童心》,
里面的语言,质朴而简单,
像是朋友之间的娓娓道来。
书里回忆了很多她的童年经历,
虽然我在南方,时间也是有些相隔,
但很多的回忆却还是相似的。
这些只有我们80后90初才会懂的吧。
《童心》读后感(三):很真的人很实的故事
不久前有幸在宁波亲自见到金铭,儿时的记忆,电视中的面孔,忽然就真实地来到身边,有点做梦的感觉。很爽朗很坦率很能带给人换了的一个小大人,保持着一颗永远的童心。现在在读她的签名《童心》,字字实感,句句真情,边读边一起回忆我们80年代人一起经历的光阴,那段难忘的岁月,很好,支持~~~金铭,继续加油!
《童心》读后感(四):80后的童年
看金铭的微博得知她出书了,随后就预订了一本,看到书的内容,没有让我失望,语言非常的简洁、亲切,各篇章之间衔接的也非常自然。小时候,看过金铭演的电视以后就一直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对她的演戏还有日常生活都感到好奇,这本书都给了我全部答案。看完了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而且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不觉得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同为80后,我们很多经历都相同或者相近,不免让我也随着故事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总之,这本书代表着很多80后的生活状态和感受,值得一读。
《童心》读后感(五):【雨枫试读】这也是种“软着陆”
这也是种“软着陆”
撇开童星的光芒,金铭是个很实在的 80 后。看前三章除却我们 80 后正常有的一些矫情外,很喜欢她描述孙悟空的那一段——总是很同情孙悟空,本来在花果山自由自在,却戴起了金箍儿去做一个保安的工作,最后成佛了,一身大红色的袈裟安静地站在云端,看了真让人伤感。一瞬间觉得,她是个有才情的人,至少是真性情的人。
都说看一个作者的文章,如果能看到了点什么,就等于是和这个作者交了个朋友。看完全书,想必,在朋友心目中,金铭应该是个不错的伴儿。
很喜欢她为人处世遵循的原则——努力工作,与人为善。甚至有了小小的共鸣。很多人会沉湎在往日的辉煌中认不清楚自己,金铭这点做得很好。用韩松落的一句话说就是实现了软着陆。“尽人力,知天命。唯有放下,才能新生。”会逼自己,努力搏一搏,也会原谅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实能这样想,这样写下来,我觉得她不仅仅实现了软着陆,已经比原来站得高了。
演员只是一个职业,如果能透过更多真实的人生,看到人性更多的那一面,那么这是一个幸福的灵魂。好比,金铭她自个儿说的“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王殷
《童心》读后感(六):【雨枫试读】幸福的味道——读《童心:金铭的光阴故事》
上下班一个来回,再拜堵车所赐的时间,一本300页的书就读完了,不是说我上班要千山万水,也不是说金铭的这本随笔写的稀汤挂水,而是读起来就欲罢不能,读完还意犹未尽。口语化的文字里,北京小妞京腔京韵的大姐范儿随处可见,偶尔蹦出两句网络流行语更添俏皮,再加上俺也是80年代生人,还看过她演的婉君、小雨点,更觉亲切。张加之的插图也很为本书加分。
金铭在后记里说:“我以为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看他有多少钱或者名声,而是看他对生活的态度。我经济独立,父母身体健康,朋友多多,自已有许多爱好,实在没有理由不幸福。”
从背起书包上学堂,去“特长班”(体校、少年宫),边上学变拍戏,放弃保送艺术院校选择高考冲刺上北大,这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在今天的孩子看来都是苦差吧。而金铭每一件事情的做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看她回忆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停在校门口小卖店喝北冰洋汽水;看她考试时候“造福”后排同学;看她冲刺高考时候父母给她制造安静的复习环境而两三个月每晚风雨无阻出门遛弯几个小时;看她拍摄琼瑶剧时候跟刘雪华学哭戏技巧,捏咆哮哥马景涛“松弛”的脸,收工带着剧组去找小店吃卤煮,以及全家送粮票请剧组吃炒疙瘩;看她机巧应对娱乐节目的访谈;看她对待旅行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随意态度;这些青春的碎片,光阴的故事,都透着的幸福的味道和灵魂的香味。
《童心》读后感(七):【雨枫试读】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读《童心》有感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读《童心》有感
对于当下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同时对子女生活大包大揽的家长们,《童心:金铭的光阴故事》可能会带来一些启示。
金铭三岁半就被父母送进朝阳体校,住校学习体操,五岁时已经被教练十分看好。但是临近上学年龄,继续练习体操还是去上学,父母把这个选择权交给了小金铭。“我想上学”,五岁的金铭自己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选择。
十二年后,读高三的金铭面临被保送进艺术类院校和参加高考真刀真枪凭实力拼一张北大录取通知书的选择时,父母仍旧把这个选择权交给了金铭自己。金铭选择了参加高考。金铭的母亲只是又追问了一句“你想好了?”“我想好了。”金铭回答
金铭在书中写道“许多年后我回想起这段经历,都会由衷感谢父母对我的选择的尊重。”
金铭在自主选择中不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谁都知道,拍戏是件辛苦活。面对拍戏的辛苦,金铭说“其实也没什么,我从小就知道这是我的工作,拍戏就是这样的,我不怕辛苦,没有困难是过不去的。这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抱着“我是为孩子好”的“宗旨”,将孩子的生活全面包办,使孩子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和愿望。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变得听天由命、任人摆布。由于缺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一学习过程,长大后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不顺归结为家庭和社会。相信许多人身边都不乏这样的实例。
希望这样的父母们通过金铭的成长过程,能够得到一些启示,留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韩笑
《童心》读后感(八):快乐地长大了
我真真是因为金铭看她的书的。
小时候,婉君、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琼瑶的电视剧我真是基本都看过了,好多还看了好几遍。其实我还是爱看男欢女爱,但着实挺喜欢金铭,以至于我还给她写了信,当然和其他数不尽的观众来信一样没有下文。
那段时间有点流行童星,曝光率最高的莫过于金铭、蒋小涵和宫傲。我记得有一期实话实说还是什么节目的请这几个童星,蒋小涵成名的代价是过早的成熟和无奈的孤独,她说当全班同学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分成几个几个的小圈圈的时候,她就是那个单独的点;而金铭则说自己完全没有这种烦恼,和班里同学关系特别好,没什么当明星的感觉,都跟哥们似的嬉笑玩耍。
这俩女孩我都挺喜欢的。多年之后,发现她们和自己一样不知不觉地长大了,而且都发展得相当不错。蒋小涵去英国读了书,回来之后成功转型为电影频道的支持人,也参加了一些影视作品的演出,形象很好,基本不回再被人当童星看,主持风格也很知性舒服。金铭去了北大,毕业之后进了煤矿文工团,现在也是各种通告都上,做主持、做演员、做嘉宾。
若论知名度,怕都不如小时候街知巷闻,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大概都不知道童星当年的风光了。但金铭书里坦然的态度我觉得很赞,只把演员当做一份职业,不被年少成的名所累。
从书的角度来看,我有点小失望,后来想了想,是因为我本来打算读一本自传,但其实这是一本随笔。书中是浓浓的京味,儿话音落在了笔端,让我还得适应一下。
从内容来讲,没有太多的人生感悟,看到的只是一个快乐的北京小妞无忧无虑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上面说过的那个访谈,果然,她说的都是真的,这孩子运气不是好在成了童星,而是成了童星之后还能享受普通孩子的那种小环境的快乐,有着实贴心的无论男女的闺蜜多年始终相伴。那童年、中学、大学,除了演了不少戏之外,真是学的全学了,玩的全玩了,一点没耽误。
喜欢宠物、喜欢旅行,都是和读者我如此的对脾气。
每个人走过三十来年的人生都很难没有风雨,顶多也就是没有大灾大难,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各种滋味一定都经历过,也一定有的程度还不浅。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公众人物,还得调整从小到大后的落差。但书中所言尽是淡然坦荡,读者看了很欣慰。不去苦情,也不故作感慨,也不卖弄自己的私生活博眼球赚同情,而只是简单记述自己可以活着说愿意公开的部分,传达快乐、积极的情绪,正能量满溢,很好。
《童心》读后感(九):【雨枫试读】——金铭的光阴故事
【雨枫试读】——金铭的光阴故事
y 马凤洁
虽说我自己也是80后,但对小金铭当童星时候的作品其实不太熟悉。我问姐姐,姐姐说,金铭啊,我知道,小雨点。或许她来读这本书,感受会不太一样呢。封面上写着:“她的故事,就是一代人的故事”。其实,每个人的光阴故事,都是值得书写的。我还是为金铭高兴,因为她没太受童星的光芒影响,而且她有个很坚定的妈妈。相比较小时候可爱的小金铭,我更喜欢如今写出这些文字的这个淡然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爱意的大姑娘。
更让我高兴的是,因为这本小书,我更加相信,每个人都有写这样一本小书的机会。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用文字纪念。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傲慢感,觉得现在新出版的新书,质量高的实在不多,还是更喜欢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但渐渐发现,其实那些经典都是有较为明显的时代背景的,处于当代的我们,还是要多接触一下现在的社会现实。今早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现在的出版业不太景气。如今,我国出版图书的速度还是如雨后春笋般让人欣喜的。虽说如今小书店不太容易生存,但我还是看到很多热爱读书,甚至想要日积月累,也要写书出版的文学青年的。古语说,文以载道,有德者方有言。如果能看到更多有营养的好书出版,也是件乐事。金铭的这本书,虽然或许不会名留青史,但是让读者看到不少希望。这是金铭给我们带来的光与热,我们当就此书反思,我们自己将要给社会的光与热又将是如何模样。
小书用的纸张不错,绘画也偏清新可爱,文字读来也比较轻松。我看到这个大姐姐自小就努力工作,努力做功课,认真对待工作,旅行时喜好静,喜爱随心飘荡,珍惜生活中可以捕捉的任何美好。于我,她不是一个长大了的童星,她是个亲切的大姐姐,用她自己的故事,来唤醒读者对自己儿时、读书时、初工作时、独自旅行时的种种美好回忆。作为一名读者,我很感激她出版了这本小书。
昨晚在书馆,跟来书馆的读者们闲聊,发觉每个读者,一旦读书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以后,就会产生自己的偏好。有位女士分享说她自己读小说百读不厌,喜欢读亲子类,生活类,励志类,传记类书籍,对于经济管理等不感兴趣的书籍,几乎不读。我们惯常看到朋友们手里捧着一本新书,第一句话都是,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我渐渐对回答这样的询问有些犹豫,不敢轻易评判。其实,每一本出版了的,甚而没有出版的文字篇章,都有自己存在的使命。就算是再差的一本书,都有可以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我们不妨打开心胸,多接触一些平常不太主动接触的书籍。或许,另外一片新天地,就在前方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呢。
《童心》读后感(十):最珍贵的心 ——《童心:金铭的光阴故事》小感
最珍贵的心
——《童心:金铭的光阴故事》小感
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就要过去,很快很快的,大四就要来临了,尽管我们专业是5年制的,但是听到学弟学妹们说的一声学姐,就会觉得自己“苍老”了。年复一年,比我们大的80后也已经成为了他们曾经强烈反抗过的那群人,原先以为要成为老姑婆的孩子,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即使是我的同学,也已经有人结婚,生子,我们在岁月的夹缝中摸索,徘徊,生怕错过什么,却常常错过了那些真正美好的东西吧。变得势利,变得无可奈何,变得就像我们曾经轻狂不屑的那些为生活而低下高贵的头颅的人。我们长成的样子,远远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一如已经被生活的油烟蒙蔽住的心,失却它原本的鲜红。
可是在《童心》中,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可怕,一如我们也可以找回的曾经,它就鲜活地如同干细胞一般,深润在我们的骨髓里面,等待有一天,有一个契机可以将它激活。也许是因为我不太喜欢看琼瑶剧(毕竟等到我的童年的时候,我们最爱的东西大约就已经是“小神龙俱乐部”之类的)或者时间已经到了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当中,关于金铭的印象并不是非常多,也可能是因为这样,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有些奇妙经历的北方大姐姐,在用她豪爽而且乐观热情的笔调,向我们讲述属于她的青春吧。
会在读到他们那时候喜欢北冰洋的时候,不屑的想起我们有“火炬杯”的大支;会在讲到小霸王的时候,想到我们后来对电子宠物和MP3第一代的那种狂热的渴望;会在讲到崇拜小虎队的时候,发觉我们的这个年纪比较喜欢的是动漫、SHE或者周杰伦(不知道为什么我小时候比较喜欢约翰尼?德普,超前有时候是一种罪啊)……你会发现这个聚光灯下的人生其实你可以懂得,一如你会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心的笑,即便没有经历过,但是也曾经拥有过同样激动和值得铭记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所以,这是一本要用从心底散发的善意去唤回你内心的纯真的不完全版日记,是一首用幸福去对唱属于另一个人的温暖的歌,是一代的故事,却又叫所有的人回忆起属于他们的故事。
还记得我们小升初的时候,浙江的一档广播节目有一部不属于我们的故事但成为我们青春的一部分的广播剧——《让青春继续》,后来翻录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青春的土壤中,只有记忆是潮湿的,我们不是植物,不能在这片土地上深深不息,当我们回眸青春,仿佛有一种说不清的痛,很多人问过我青春的诀别是否意味着年迈的将近,其实,青春,它一直都在继续……”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其实发现,最后那些痛苦、机遇、荣光,最后都没有我们最珍贵的年轻的心来的珍贵,对,就是纯粹的,金子一般的童心。
y 林怿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m.14:22
写于履坦巷18#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