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昆虫记蚱蜢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昆虫记蚱蜢的读后感篇一:看了文中对绿蚱蜢的描写,我才注意到,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美丽的昆虫:纤细的身材,薄纱般透明的大翅膀,通身浅绿,像颗翡翠。这美丽的虫子有个很好的食性——杂食,什么都能吃,可以吃瓜果蔬菜,也不戒肉类,最爱的食物是蘸糖的蝉。
它们捕食蝉,捕食者比自身大许多的猎物,它们比鸟儿要勇敢,鸟只捕捉比自己小的,而绿蚱蜢捕捉比自己大的作为猎物,它们的攻击短暂而致命,蝉只来得及发出一声尖叫,就咽了气。绿蚱蜢便从尸体上获得补给,它剖开蝉的肚子,寻找美味可口的糖浆,它们喜爱甜食,蘸糖的蝉肉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它们并不好战,除了捕食,邻里之间相安无事,偶尔发生小小的食物战争,只要一方吃饱离开,战斗马上就会结束,吞吃同类只有在对方变成尸体时才会出现,很是和平。
昆虫记蚱蜢的读后感篇二:绿蚱蜢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非常熟悉而又常见的昆虫,时常在田间地头捉来玩耍。更有甚者,逮来许多只后,用一根长草茎穿了放在火中烧烤。也许你不相信,胆大的男孩子是敢烤熟后吃了的。我就亲眼见过。因为此种原因,在懂事后读到由于蝗虫的猖獗活跃而造成的重大灾害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和难以置信。最多承认是由于蝗虫数量过多,团结一致所取得的胜利。
然而在《昆虫记》中,着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观察发现的眼睛,用生动客观的文字逼真的描述了绿蚱蜢的凶狠与凌厉。法布尔将其称之为“猎手”!法布尔的笔下尽显了绿蚱蜢的凶猛与厉害,并同时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猎手”的生活与婚恋情况,让人在惊叹之余倍感妙趣横生。
昆虫记蚱蜢的读后感篇三:这个寒假我读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着作《昆虫记》。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打开了作者小传。原来法布尔只是一个穷人,他开辟独立的实验室也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可想而知,当时的写作环境是多么地恶劣。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人性的眼光去描写虫类,描写出了与我们平时了解的截然不同的昆虫世界。读了这本书,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一个个细节都逃不过作者的眼睛。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文章的就是《绿蚱蜢》这篇文章了。这里主要描写了蚱蜢的生活饮食习惯。原来绿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看似平平淡淡的文章,却反应出作者热爱生命的情感。法布尔给我带来了知识,也为看似无趣的昆虫世界添上了一抹色彩。
从作者的昆虫世界中出来,我很佩服作者的观察能力啊。普普通通的蝉,在我们眼中只是一种普通的昆虫,在夏天“知了知了”叫的昆虫罢了!而在作者眼中,蝉却是一个歌唱家,是一位勤劳是能工巧匠。
生活也应该如此,要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得到超脱事物的乐趣。
四年级的时候,科学课要求种豆芽,观察都豆芽。我马上按着老师的要求,开始种豆芽。首先把豆芽泡在水里,没过几天,豆芽就萌发了。露出了一点绿意。当时我真的好开心,好像拿到了什么国际大奖一样。
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是就是去观察豆芽,豆芽好像懂人心一样,每天努力地吸取营养,长得很快。妈妈提议把它煮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是也很想尝试从出生到现在自己第一次种的食物。虽然很苦,但是它在我口中却是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