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本由(法)让-保罗·萨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一):关于自由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又不是为所欲为的决定,因为既要对自己又要对周围的人负责,也就是说自己在做某一个选择的时候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周围的人。
我们的行为证明了我们是怎样的人,而不是嘴上说说的话,心里一闪而过的想法。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二):不存在的存在主义
所以存在主义不是任何一种人道主义。在今天的希望中,我们看到了莱维对萨特的智商碾压,说实话,萨特的晚年有点悲凉的意味,因为他似乎终于发现了自己智商的上限,为他的迷之自信懊悔不已,懊悔自己在集中营里的那段时光实在太闲了。加缪年轻时早就做出预言并多次警示萨特,萨特直到1956年才拍脑门大呼上当,简直呆萌。萨特说人不知道人是什么,因而否定人性,而加缪说至少我们知道什么是人。虽然晚年的萨特发现了他的错误,但已经无法重构他的理论,为“节制”另找了一种表达方法,重又回到了加缪所走过的道路上。存在主义在历史上从未存在过,而只存在于自相矛盾的论述中。个人欣赏萨特对于形而上的“母亲”和“兄弟”的解释。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三):萨特
读书笔记26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前面一篇讲话稿,二战刚胜利之后的,关于存在主义的一些解释,同基督教的有神论存在主义和他和海德格尔所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做了本质界定。
后一篇是对话录,80年他死之前不久说的,本质上讲他对人类的前途是悲观的,无论是个体还是种群。他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怕没法避免了,他参观过苏联,觉得很好,后来苏联入侵匈牙利,捷克,阿富汗,他开始担忧,反对他们。他不寄希望于未来,他觉得他无法完成的事后人也未必可以完成。他坦言他希望再活十年,心里清楚可能只有五年了,说完不久他就去世了,几个月都没撑到。
人类怀着希望前行,前途却是绝望在等待着。这或许是无神论的悲哀,萨特不信神,对于证明上帝的存在也不感兴趣,对他来说,证明上帝不存在,对于存在主义学说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本体和存在或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人类自身吧。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四):笔记
(P16)我要估量这种感情的深浅,只有付诸行为,以行动来说明和肯定我的感情的深浅。
(P16)情感是由人的行为形成的。
(P17)在你选择一个人向他请教时,你作这项选择就已经承担责任了。
(P19)因为人是自由的,而且没有什么人性可以认为是基本的。
(P20)事情是由人们决定要怎样就怎样的。
(P22)因为使人成为懦夫的是放弃或者让步的行为;而气质并不是一种行动。
(P25)对所谓人的处境,他们的理解是相当清楚的,即一切早先就规定了人在宇宙中基本处境的限制。
(中略)
如果人不联系这些限制而自由地决定自己和自己的存在,这些限制就是微不足道的。
(P26)任何意图都具有普遍性;在这个意义上,任何意图都是任何人所理解得了的。
(P35)一个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五):关于《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我岩二郎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看图说话
萨特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存在先于本质 。人必须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一切行为承担责任。人类最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
存在主义着从不把人当作目的 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
由于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所以要承担责任 不但对行为的后果负责 而且对自己成为怎样的人也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 所以它是一种人道主义 即把人当人 不当作物 是恢复人的尊严。
我觉得是在强调行动力和责任感…同时把人的地位放低 关注人的存在/成长。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六):真理即是绝望
存在先于本质,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个世界是经验的,所以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善与恶,一切标准都是可以推倒重来。在这个维度上,人一方面是自由的,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试探这个世界的真理,一方面人属于尚在形成的人,当我试图看向人的终点时,是绝望的虚无,在这种绝望的基调中残存一丝希望的可能性,好比我坚定地相信一切都已注定,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一切都在恰如其分地将这个世界推向只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已知当中,在生存的意义上,当专注于此生此世时,我宁愿相信人其实是有选择的,来减少原本就已经泛滥的卑微也可以被称作智慧,这样看来,人的第一层智慧是了解,第二层智慧便是欺骗自己。唯物与唯心,人只能生存在两者的灰色地带,任何事物太绝对必然导致灾难性的真理,包括主义。或许,人类世界的合理性只介于0与100之间,这么看来,也许不会有绝对的真理存在了,那并不适用于人类的认知,换句话说,即使哪儿个疯子得到了最终的真理,也会被第二层的智慧撅弃,这是不是另一种层面的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七):“我不是毒鸡汤,我是正能量”
只说说演讲稿,也就是书名这部分的内容,后面的谈话录(没认真读)就不谈啦。
我算发现了,研究一个哲学家的理论有一条捷径,就是读他她和别人的撕逼文啊!灯不挑不明,理不辩不透。文人之间斗法,那真是句句小心,字字斟酌,务必要把自己的理论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总结,并且对别人的反问(和困惑)都针锋相对的做出解释。萨特的这份演讲稿也是。
很多人指责存在主义消解了上帝和世俗道德的引导意义,使人觉得可以为所欲为不求上进。萨特赶紧喊起了冤:上帝固然不存在,但这也说明人的一切行为都要由他自己承担责任,不是道德引导人行动,而是人的行动定义了道德和人的自身,存在先于本质正是此意。“行动”和“责任”是两个萨特着重强调的词汇,他理解的存在主义把所有的重担都放在每个人自己身上,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你要遵从你的内心,你的选择将定义你自己,你的行动将把你引向未来。(少年热血漫的即视感)
不仅如此,萨特还强调人的成长性。虽然过去的行动已经定义了你自己,但你也能通过未来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定义,“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而且“懦夫可以振作起来,不再成为懦夫”。
相信萨特讲到这儿完全是一副“这他妈还不正能量!?这个锅我他妈不背啊”的表情。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八):机智的萨特
萨特出版《存在与虚无》之后,虽然以严谨的逻辑让人欣赏,但太过晦涩,以至于“法国的普通读者读起来也十分苦恼”。而正因晦涩的哲学,让人难以读懂,往往就伴随着断章取义的曲解。
萨特一度十分苦恼,“存在主义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而另一方面的谴责来自于萨特的存在哲学并不承认有所谓的“普遍的人性”存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误解,萨特终于忍无可忍,于后出了这本小册子,实有狗尾续貂之嫌。把人道主义加进存在主义,或许是适时的,却更像是投机的。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这也就否定了神创造人的观点。“人就是人。这不仅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样看来,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有选择的自由,而自由难免干涉他人。人总是在不断做出选择中生存,而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要承担做这个选择相应的责任。并想想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人在选择的同时要承担责任,这是存在的痛苦,而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这是存在的乐观。
存在主义旨在说明,人的本质是不断改变的,人具备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而同时,一个人的所有处境都是自己的选择,你之所以成为一个懦夫或者一个英雄,并非命中注定,而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人,除非他选择堕落或者自己选择不做选择。行动,才是存在的唯一动力。“人只是他企图成为的那样,那只是在实现自己意图上方才存在,所以他除掉自己的行动总和外,什么都不是。除掉他的生命外,什么都不是。”
现在看来老生长谈的东西,可放在战后迷惘的青年人眼中,无异于希望之光。看看太宰治,就知道谁是流氓了。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九):忠实地选择 勇敢地面对 永远地自由
当尼采说出“上帝死了”的时候,他要让我们自己去面对没有上帝的一切后果。当一切道德律令不在以道德律令的天然至高威慑我们的时候,道德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始终面临着的问题,无论你是否意识的到。可只要你不去直面它们,它们将永远深深地左右你,不管它叫什么,道德,真理,下意识,意识形态,人性,科学,等等一切贴切的不贴切的词语。这种选择我们的东西,甚至是你照镜子时候看到的另一个世界的你的脸,你的眼睛,你用他者的欲望注视自己的目光。而每一个边缘的弱者,又何尝不是在以他人的眼光审视着自己,放逐自己,埋葬自己。在这个风雨不透的欲望世界,每一个禁锢着的人,难道不会被那隐秘的至高无上压迫的无法呼吸?于是我们听懂了萨特的大声疾呼:“选择!自由!承担!”在这样的痛苦的死地后生中,我们将再次砸碎一切上帝死后重新非法僭越的上帝。我们拒绝被先天定义,被他人定义,我们人生的意义,只能也必须由自己创造,因为,存在先于本质。 虽然,这,是,痛苦。 可人生来就是要受自由之苦的。 孤独者发现孤独,寂寞者发现寂寞,一切人发现在这个日益社会化的社会里个人日益个人,自拍的人发现没有观众,藏在家里的人发现离不开陌生人,自恋的我们发现其实是我们丧失了爱上他人的能力。去***!让那些欺世盗名的塑造见鬼去吧!我们被环境创造,可我们看透了这一片纷乱的环境,我们终于可以选择自己,选择自己的道德,创造自己的道德,创造自己。而当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选择了自己的可能时,同样也是为整个人类选择了道路,承担了责任。存在主义者不会以道德审判他人,因为他知道人人选择不同,可是他将用人人衡量自己的道德,他是一个为全人类裁决的立法者。当有人问他“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做会怎么样?”他一定不会说“不会每个人都这么做。”因为这样他其实已经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存在主义者的道德将能通行于全人类,即使一个喜欢同性的存在主义者,他的道德也将是让每个人忠实地选择自己的欲望对象,存在主义者绝不会以道德的名义烧死异己者。 欢呼吧,这是一种勇敢者的哲学,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哲学,这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哲学,这是一种可以同时走向其他一切哲学的哲学。无论你是否会像萨特一样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哪怕最终走向了教堂,走向了清真寺,不要紧,存在主义者说,只要你永远真诚地指向自己,解放自己,你就是解放了全人类。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读后感(十):求教问题一二
对存在主义只读过这么一篇小短文,有一些疑问,希望大神们多多指教啊!
1 萨特用裁纸刀和人的比较来说明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和裁纸刀是有区别的,裁纸刀是被人造出来的,而因为上帝不存在,所以人不是被造出来的,于是人的存在先于本质。那动物呢?别的生物呢?如果上帝不存在,那它们也不是被造出来的,它们是不是存在先于本质呢?如果是,那人和它们的区别在哪儿?人相较于它们的尊严在哪儿?
2 萨特说“在这一形象或那一形象之间作出选择的同时,他也就肯定了所选择的形象的价值;因为我们不能选择更坏的。我们选择的总是更好的;而且对我们来说,如果不是对大家都是更好的,那还有什么是更好的呢?”那我是用什么标准来评判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呢?如果没有先天的绝对价值的话?另外为什么我不可能选择只对自己好,而对他人不好的事情做呢?还有如果我清楚的知道这样一个形象是只有我有资格充当的呢?
3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到不但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抉择,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为了全人类作出抉择的立法者——在这样一个时刻,认识无法摆脱那种整个的和重大的责任感的。”但如果这个人没有意识到呢?(萨特可能说这就是逃避)
4 “所以任何人都应该说:‘难道我真有这样的资格吗,使我的所作所为能成为人类的表率?’如果有人不这样问,他就是掩饰自己的痛苦。”似乎只有一个理性的人才会这么问,但如果一个非理性的人?他根本不关心资格的问题,根本不受良心的困扰,又何谈掩饰?另外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一般人都认为十恶不赦的事情,可他却觉得大家都来做这样一件事情非常好,怎么办?
5 “如果价值是没有把握的,如果价值太抽象了,没法用它来决定我们目前所考虑的特殊的、具体的事情,那就只有依仗本能一法了。”但本能是从哪儿来的?本能不能认为是人性吗?到底倚仗的是本能还是随机性?
6 “它宣称除掉行动外,没有真实”那么想做,和真的去做,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我的动机是好的,但做了坏事,那“真实”只是我做的坏事吗?我的动机就那么无足轻重?
7 萨特在文中否定了希望,说努力做事别抱希望。但如果不存在希望,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呢?如果没有希望,我们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没有动机,难道我们只是漫无目的的行动么?如果有目的,那个目的可不可以理解成希望?
大概就是这样,总觉得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孔夫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极高的相似性……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