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海平面》是一本由雅昵著作,29.80元出版的2012-5图书,本书定价:26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一):低于海平面
在这个稍不留意都会被假象所蒙蔽的时代,在这个泪水越发稀少感动越发难得的时代,在这个荒唐但又真实的年代,这本书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感动,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这个集智慧,善良,理性,宽容,才气,可爱于一体的奇女子以一种看似孱弱的方式俘虏了我的心,同时也为自己书写了一部传奇。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二):一般而已
我用一天看完这本书,真的如作者最后的一句话说的,家书一本。如果从旅游书籍来看,真的不敢太推荐,讲的内容比较细碎,作者在书中的调侃很多,不如实实在在去买本关于荷兰的旅游文化书看。我还是建议大家别买这个版本,排版的有点不合理,前面的图片最好穿插在中间的页面里,看起来才比较好点,不然前面简直是剧透。这本书,一样可以看到底看到结局的书:从不认同到融入其中。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三):很生动的描绘了荷兰人的慢节奏生活
从一到荷兰说起,荷兰人的热情,荷兰人的较真儿,以及荷兰人对生活的热爱,跃然纸上。很生动的描绘了一幅荷兰人的生活画卷。荷兰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各种事情的认真程度让看书的人不时莞尔,但是也不由得心生佩服。对荷兰人请客的描述也让人难以忘怀,虽然我看完后对荷兰的大餐以及餐厅不太向往了,但是那种亲近自然,与动物为伴的生活方式很是羡慕。这本书读完可以向荷兰人学习下如何慢节奏生活,当然,全盘照搬就不必了。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四):很好玩的一个女性
1.作者很善于观察和记录生活,关键是语言还活泼好玩。文中描写的欧洲生活对我而言并不显得新鲜而陌生,因为时常有看他们的电影电视,但是透过一个中国人的眼睛和观念来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是觉得盎然有趣。
和这样的女性一起生活,觉得她老公很赚。
2.浮光掠影的旅行弱爆了,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就在那里生活吧,以一个普通的居家过日子的人的眼光来了解和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文化,他们的独特性。
不好意思,随便写写,很不成熟。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五):幽默可爱的流水账
低于海平面
我一天就读完了。挺有意思。大概讲得就是:
一个同丈夫一起去荷兰的一个中国女子,风趣幽默,善谈,很让人向往那里的生活,描写的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语言,似乎就是一个流水帐,却如此可爱!很真实的感受。
记忆深刻的桥段。
1. 荷兰皇家飞机上,乘客不用安全带,大吃大喝
2. 新家,荷兰人的细心,作者只买了拖把就哦了。
3. 荷兰的宁静,安详,以人为本,荷兰人以自己为本,不是自私的意思。
4. 作者去了一周就痛不欲生的想家。
5. 荷兰人的低效率和节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念。
6. 荷兰食物太难吃了。没有味精,一切都是粘糊糊的,黄油糊糊的味道。
7. 荷兰人请客,真是遭罪,细节太搞笑了。
8. 荷兰人的随便,其中描写中午饭的,一个苹果,刺啦一声摘了标签就吃,有意思!
9. 荷兰朋友给作者放地道中国音乐,其中:有首歌是诸葛亮演唱,哈哈。
作 者给LG理发。
参 加荷兰人的婚礼,这对荷兰人和中国有渊源。
去荷兰看花,郁金香太美了。
参加中国人的夏令营,种种好的不好的,很真实,很无奈,很无语。
作者家旁边的公园举行现代行为艺术,描述的很生动。
荷兰去的保险,医生情况。
作者的感想,深有感触,我真想去感受一把。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六):在家里
这是一本红蓝调的书。外表欢快到爆棚,但其实细细咂来,还有一股深层次的忧伤,这种忧伤在每一个去到异域生活的国人身上也许都能看到。
其实这本书最开始想叫《在家里——我的荷兰生活手记》,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还是叫回了:低于海平面。
荷兰人的在家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死宅”,它更多代表的是荷兰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把出去吃顿饭都看成是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大多是时候他们都在家里吃饭喝茶喝咖啡,修剪花园,甚至自己动手建房子。因为出去吃饭的人不多,所以也可能想见荷兰的餐馆里服务生的数量肯定比我们少的多。
其实不仅是荷兰,很多欧洲国家的生活都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充满资本主义的繁荣”,他们很注重自身的休闲,周末时候街上的很多商店都是关门的,因为店家也是要过周末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写道的一个修地板的工人,这位仁兄因为受不了市区的喧嚣(其实,在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作者看来,喧嚣真是无从谈起),所以搬到了郊区。据这位仁兄跟作者说,要是再晚几天找他,就找不到他了,因为他要去瑞士滑雪了。看到这里,一股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在荷兰,蓝领都是可以随时去瑞士滑雪的!!
其实这就像这本书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样:上帝安排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不管在哪里我都让自己的生活达到我所能够达到的最精彩。
在这本欢快的出国手记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别人的生活状态。阅读于我们来说,就是为了打开一扇窗,这本也不例外。
《低于海平面》读后感(七):生活在荷兰《低于海平面》
生活在荷兰《低于海平面》
书写得挺有趣的,是一位小资的家庭主妇,丈夫因为工作需要去荷兰两年,于是就跟着丈夫,去了荷兰。
小资就是小资,多么难得的海外生活的机会啊,可是雅妮就是受不了,一到荷兰就开始闹情绪,吃不好,生活不习惯,什么什么都和国内不一样,女人吗,想聊天也找不到人,就是不想聊天,大街上也没几个人,那还是城市呢,要是去农村就更看不到人了。这日子简直就不是人过的,于是就闹着要回家。真佩服雅妮老公的气度,每天工作不说,还要天天哄着这么一个老婆,不过想一想,她老公在荷兰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哄哄就哄哄吧,要不一天到晚干什么啊。
荷兰那么大一点的地方,还真有几个世界闻名的大城市呢,不过作者住的地方不是大城市,不是阿姆斯特丹,不是海牙,不是鹿特丹,那么就可想而知,有多么大了。中国人出国除了上印度和日本,都会感觉人怎么这么少呢?其实是我们习惯人多的原因了。
作者最纠结的还是吃,西餐吃多了肯定会怀念大米粥和咸鸭蛋,不过不是到处都有中餐馆吗?到处都有中国城吗?可是那外国的中餐和中国的不一样啊,就是大米做出来都是一个粒一个粒的,不是一个味道啊。调料也不一样,要什么没什么,这让家庭主妇可真是难为无米之炊了。何况这位主妇连包饺子都没学会,这可怎么生活啊。
好容易被请到荷兰人家去吃饭,没想到那个罪遭的,一顿饭七个小时,没吃饱还饿够呛,以后有经验了先吃个八分饱再去。小资就是小资,什么都感觉不习惯和不适应,其实要是我,就会感觉很好奇,很有趣,每天都会经历不一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了解和学习另外的一种文明,多有趣啊!自己舒服不舒服的,真算不得什么。呵呵,看看这就是土老冒和小资的区别了,人家小资可没瞧得起老牌帝国主义,这有什么啊,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家好。
住了那么久了,也该出去逛逛,怎么去趟荷兰,总不能不去阿姆斯特丹吧。查好火车表,欧洲的火车都很准时,抄下来时间就可以了,做几分钟下次,反正车站名也看不懂,可是没想到没赶上那趟火车,只好坐下一趟了,这回什么时间下,就只有凭感觉了,还好有老公。
越往后看,作者的抱怨越少了,作者感觉荷兰越来越美了,生活也越来越舒心了,还是人家外国好啊。每天都无忧无虑的,坐在草坪上晒太阳,发呆,不用为明天为房子为生活拼命奔波,真幸福啊。
当你越来越喜欢荷兰的时候,两年的时间就快要到了,真糟糕,这日子还没过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