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什么叫圣贤?怎样成为圣贤?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但是我们所公认的圣贤,也就那么两三个人,如孔子、孟子、朱子,足见圣贤之路坎坷。
然而有一位仁兄,矢志不渝,一心追寻着虚无缥缈的圣贤之路。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年生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创立阳明心学,配享孔庙;他是伟大的军事家,用兵神出鬼没,屡次平定叛乱;他是伟大的文学家,诗文造诣深厚,《古文观止》选录三篇。没办法,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不过,以上所有光荣称号,都与当时因触怒刘瑾而被打了屁股又被贬的王守仁无关。他现在只是一个坐在颠簸的马车上,一边感受着屁股上火辣辣的疼痛,一边回忆自己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
1472年,浙江余姚,王守仁同志呱呱坠地了。他生得好,不久他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举家搬入了京城。所以,王守仁可以说从小就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他的父亲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儿子自然也不能差。所以王守仁从小就被严格要求,读书写字,一个都不能少。但是王守仁却爱不走寻常路,天天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有一天,他兴冲冲的跑到他爹面前,说:“爹,我有一个梦想!”他爹听了很高兴,就问他:“什么理想?”“做圣贤!”“啪”王华二话不说,就是一个巴掌——完了,全毁在这小子手里了!
虽然有理想是好事,可是王守仁挑的这个理想可操作性不高,毕竟除了一些疯子、精神病患者说自己实现了该理想外,公认的也就那么两三个。王守仁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于是成天空想,不务正业,放着有钱有势的的家不回,天天在外面和和尚道士混在一起,希望从中获得灵感。但天不遂人愿,除了念经打坐外,他什么也没得到。有一天,他又开始作怪了。这次,他没有在外面疯跑,而是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庭院中,对着竹子一动不动的看得入神。他父亲就纳闷了:难不成这小子学乖了?想醉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了?于是他好奇地问:“你在干嘛?”王守仁神经质的说:“嘘!别吵,我在格竹呢!”这下可把王华气坏了,他冲着王守仁说:“好!好!我不管了!”说罢,拂袖而去。
王守仁就这么对着竹子干瞪眼了三天,最终,他果不其然的——病倒了。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的故事。也许很多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可我觉得,我从中看到了一个人,在面对未知时的执着探索。
大病一场之后,王守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游手好闲,有开始捧起四书五经来读。于是他考中,上京做了兵部武选司主事,是个六品官。他整天坐着喝茶,和同僚谈笑风生,表面上是风光无比,可他的内心却无比煎熬:这不是他想要的。但还是要混日子,也许就照这么下去,王守仁也许能熬到退休,弄个二品官的帽子戴戴,然后回家养老。但命运不容许他继续平庸,于是转机,或者说劫数来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就是前文提到的上书——被打——贬官这么一套历史上不变的流程。但上天故意要刁难刁难我们的王大人,为什么呢?因为他贬谪的地方有些特殊,在贵州的龙场。那里除了山就是山,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一世纪都算不上富裕的地区,在当时就更可想而知了。但王守仁没有退缩,反而一路高歌,到了龙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王守仁似乎到了此生最无助的时刻: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半生的自己;荣华富贵,拥有远大前程的自己;矢志不渝,追求圣贤之路的自己,这些之后,他究竟得到了什么?不过是韶华白首,只会空想的自己!他内心的不满,终于在宿命的龙场,在那个宿命的夜晚,达到了顶点。
黑夜笼罩了寂静的山谷,对于王守仁来说,夜却如黑雾一般,将他层层裹住,使他陷入了狂躁。矢志不渝,追寻圣贤,错了吗?仗义执言,挺身而出,错了吗?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那上天为何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之地步?既然你决意夺取我的一切,当时为何又给予我所有?
冥冥之中,他仿佛听见了回答:夺走你的一切,只因我要给你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是你穷困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在圣贤之路上一路追寻,磕磕绊绊,终于到达了终点,此一瞬已是永恒。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王守仁的名字也将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