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科学角度说,心灵感应可能确实存在。研究发现,两个大脑可以通过某种方法相互沟通,脑波可在其主人不知不觉中同步化,这种效应并非只限于恋人,密友和同事之间也可以产生。也就是说,浓厚的情感可以将彼此间的思想联系起来。
“心灵感应”一词于1882年由英国“心灵调查协会”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迈雅斯提出。后来,英国皇家科学大学教授威廉•巴雷德轻和利物浦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利吧•罗奇等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心理学现象之一。
“心灵感应”一般发生在非常熟悉或亲密的人之间,如同卵双胞胎、母子、情侣等。这是因为关系密切的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导致彼此的观念和行为体系相近,也共同生成了很多相似的潜意识。在特定的时间,这部分潜意识可能会被同时唤醒,神奇的心灵感应也就随之发生了。
从科学角度说,心灵感应可能确实存在。研究发现,两个大脑可以通过某种方法相互沟通,脑波可在其主人不知不觉中同步化,这种效应并非只限于恋人,密友和同事之间也可以产生。不过,与心理学相悖的是,这种现象很可能是一种大脑对大脑直接发生的生理刺激转移的真实反应,其产生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双方关系的长短,而是在于双方之间移情作用的程度。也就是说,浓厚的情感可以将彼此间的思想联系起来。
曾有科研人员把同一只母兔生的几只小兔子(即多胞胎)放进核潜艇中,随后潜艇潜入被冰覆盖的海水中。在实验室中,兔妈妈脑内被埋入电极。此后,研究者在指定时间杀掉1只小兔,同时检测母兔的反应。结果发现,每一只小兔被杀的瞬间,母兔都有生理反应。这个实验虽然有些残忍,却证实了动物身上可能存在“心灵感应”。
说到“心灵感应”,人们往往误认为“第六感觉”和“心灵感应”一样,但其实两者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这种感觉称之为人体的“第六感觉”。第六感觉的感知,并没有什么专一的感觉器官,而是由机体各内脏器官的活动,通过附着于器官壁上的神经元,把信号及时传递给各级神经中枢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第六感觉”和“心灵感应”存在一定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