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为什么不吃河马有哪些原因

发布时间:2022-05-17 11:39:26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好像河马跟鳄鱼在一起的时候,鳄鱼并不会攻击河马!更不会想着吃了河马,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鳄鱼为什么不吃河马,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鳄鱼不吃河马的原因

首先,河马是一种两栖动物,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河马是草食动物,但是稀疏獠牙长十厘米,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攻击性。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夜行性: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

其次,河马的身躯庞大,但在水中行走很轻便。在炎热的太阳下,体表带着泥水更能使其免受烈日的曝晒。河马的皮肤的汗腺里能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作为天然防晒剂,以湿润皮肤,常被误认为是排出来的血,称为"血汗"。因为它的皮肤非常敏感,长时间离开水便会干裂,所以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懒散地呆在水里,靠水的帮助来调节体温并防止皮肤干裂,夜间睡觉则在岸上。它的视力很差,甚至在水面以上也看不清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生活,因为水下常常十分浑浊,根本无法看到远处。

再者,河马喜欢营群栖生活,由雌兽统领,每群20~30只,有时可多达百只以上,尤其是在水草稠密的地方,平均每5.5平方米就有一只。它有一套特殊的、如同阀门一般运用灵活的肌肉组织,在潜水时能将耳朵和鼻孔关闭起来,每次潜水时间可达5~10分钟左右,但不像水生哺乳动物那样在生理上有对水的适应能力,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也很长,能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奔跑,因此只能算是一种半水生动物。平时河马将全身没入水中,只把耳朵、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这样不仅能够正常呼吸,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危险而不被敌人察觉。除了安全和凉爽外,水也能帮助支撑其庞大而沉重的身体,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

而且,河马虽然总是呆在水里,但它会游泳,更会潜水。在受惊时,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潜伏水下时一般每3、5分钟把头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潜伏约半小时不出水面来换气。河马平时较安静,一旦发起脾气来,常常打架,它们各自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去刺伤对方厚厚的皮肤。有时在河里发起怒来,它敢顶翻小船,把船咬成两段。

综上,你觉得鳄鱼还敢吃河马吗?其实,还是敢的,如果那是一个小河马,而且离开了河马群,这可就糟了!所以说,小孩子还是不要轻易离开大人的好呀!

河马的介绍

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河马是半水生的。白天的时候他们会为了保持身体的清凉而待在水中或泥沼里。公河马具有领域性,繁殖及生产皆发生在公河马掌控延伸的水域中。

河马的外形特征

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体躯庞大而拙笨,体长为350~450厘米,尾长约56厘米,体重3000~3500千克,但比较矮,四肢特别短,肩高只有140~165厘米,还不及象的一半高。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嘴里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长度可达60~70厘米,重量为2~3千克,[1]犬齿的长度也达75厘米左右。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皮肤很厚,背部和两侧的厚度可达4~5厘米,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前后肢上各有大小几乎相等的4趾,趾尖有蹄,其形状如同扁爪,趾间略微有蹼。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河马的皮上没有汗腺,但却有其他腺体,能够分泌一种类似防晒乳的微红色潮湿物质,并能防止昆虫叮咬。河马不能在水外待太长的时间。出于这个原因,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阅读更多十万个为什么,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生活小常识频道。
喜欢生活小常识,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