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都不同,食用餐具也不同,国外流行的刀叉和中国传统的筷子,筷子在中国又代表什么呢?
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
从形式而言,筷子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就材料质地来说,筷子可以是金银象牙,可以是毛竹树枝,甚至可以是塑料钢铁,五花八门,千变万化.
筷子的使用方法,应该是一根为动筷,一根为固定筷.如易之”阴阳”,如太极的运化.在动静之间,在嘴的开合之间,完成了食物从攫取到吞食的一整套过程.简捷,快速.
一个”夹”的动作演化成”挑”、”卷”、”插”...等一系列抑扬顿挫的表演,在手舞足蹈的飞扬之间,中国人的餐桌因筷子的介入而变得神采灵动了.
中国人最基础最原始的哲学体系其实只有阴阳,而一切文化的源头说到底也只有阴阳,而筷子似乎是最好的明示.从计算机的发明,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似乎都在受着同一种图腾,同一种哲学的启示.而这就是八卦图腾、太极图腾,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虚化的文化,是一种不太注重形式,不太关注结果的文化.他强调的是一种尽兴而来,兴尽而归的心境,至于有没有见到预期想见的人和事,是不太会有多大差异的.中国文人可以在半道因兴尽而从探望友人的路上返回家中睡大觉,就是一种最好的例子.
筷子是一种虚设的存在,其实中国人心中根本没有筷子的概念,也没有吃的概念.所以满汉全席只有在中国才会有的,吃窝窝头、啃树皮、吃草根、走二万五千里也只有中国人能够完成.筷子可以没有,吃饭仍可照旧,不在乎有没有手中的两根小棍子,只是享受生命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一个插曲,至于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那是插曲以外的事情了.
中国文化的特质成就了一个民族的坚韧,中国文化的特质也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软弱.这坚韧和软弱之间有了许多的容忍,他不在乎男人辫子的有无,不在乎忽必烈还是成吉思汗抑或是努尔哈赤的铁蹄,在他似水般软弱的流淌中,他保全了自己,同化了敌人,在他漫不经心的飘逸中,他成就了连绵不断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辉煌.
心境的追寻也是一个民族弱根的一种表现,太过于心境的体悟,以至于会没有道德、没有廉耻、没有人心,特别是在一个政权逐渐巩固,逐渐稳定,经济一天天发展的时候,当权者一己心境的追寻可能会是千万百姓的灭顶之灾.
筷子只是形式,但这一形式对一个民族的存在或许功不可没.中华文明或许因筷子之故而得以文明健康,得以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