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日臻成熟,爱情如潮水般悄然袭来,大学生恋爱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很普遍。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谈恋爱?下面就由生活日记小编告诉大家大学生为什么要谈恋爱吧!
大学生为什么要谈恋爱
一、青春期生理的需要(性激素的作用)
大学生身体发育已到了晚期,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是一种正常现象,需要释放性能量,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生活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成熟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大学生们对爱情有着强烈的向往,他(她)们向往浪漫、甜蜜、爱与被爱的感觉,向往青春飞扬的日子里留下美好的恋爱经历;“向往有情人的情人节,想过情人节、收玫瑰花,进一步体会爱情到底是什么。” 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这就是恋爱。 “见到倾慕的异性就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希望对方能时刻陪在自己身边,否则就神情恍惚,无法去专心做某事”,这就是最典型的校园爱情。
二、社会道德规范,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压抑
禁欲主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供精神力量压抑肉欲:宗教提供的是原罪和上帝,哲学提供理性,成人社会又总是向青年灌输性有罪的观念。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的恋爱观。大学前的教育为应试模式,对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完全处于忽视或淡漠的态度;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中学教师们把精力放在功利主义的纯应试教学上,无人敢冒“不务正业”、“教坏学生”的风险去试行青春期教育。中学青春期教育近于空白,使大学新生们心理发育大大滞后于生理发育,毕竟家长只会对高升学率、重点率的教师顶礼膜拜,不会感激一个教给他们孩子青春期知识的老师。处于高压下的广大中学生,缺乏对异性的了解,缺少和异性的交往,虽然学习压力可以暂时抑制青春期本能及对异性了解和交往的冲动,但高考过后进入大学,压抑了许久的这种渴望便一下被释放出来。性冲动是生理现象,它不会随压抑而消除,只会在压抑中积蓄力量发动下一次冲锋,长久的压抑会造成剧烈的心理紧张焦虑。大学里个体的独立性无形中为这种渴望开了绿灯,恋爱的产生就不足为奇。
三、参照群体与从众、攀比心理
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刺激及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恋爱存在误区,一些男女大学生虽然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求,但因同宿舍的同学谈恋爱,自然会激发起恋爱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如周围的人都谈恋爱了,有了男(女)朋友,卿卿我我,仿佛每天都活得很滋润,未曾恋爱的会产生羡慕心理,心中也隐隐有想谈恋爱的念头,不自觉地追求这种感情的寄托。“周围人人都谈,我为何不谈?空虚的时候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就想去找个女朋友,到底是谈恋爱好还是不谈好?”同寝室的其他女生谈恋爱了,似乎没有男朋友的女生是不受欢迎的、无人要的,如果不随大流,则显得无魅力,不惜降低求偶条件,千方百计希望得到异性的青睐,只不过这样仓促找来的爱情似乎总是不很完美。
四、社会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大学生恋爱,较普遍的是为了解除内心的空虚、离家后的寂寞。
有人觉得大学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加上一点爱情的佐料,可填补内心的空虚,何乐不为。亲密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羁留荒岛的鲁滨孙,也需要培养出一个忠实仆人“星期五”来满足他的人际交往的需要。完全没有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交流往来,所带来的是一般人很难忍受的孤独。男女亲密关系发展的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恐怕不会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关系不可比拟的。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青年引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爱情,“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这是一个最终联合并具有意义的大结合。” 大学生由于孤身在外,缺少家庭应有的关心和爱抚,缺少感情上的交流与理解,而恋爱则可补充这种不足。校园内除了学习就无事可干,且天天看着那一堆堆厚厚的书就心烦,“精神空虚”成了许多大学生口边的话,由于空虚、无聊,只有找个朋友来寻求安慰,谈恋爱可以消磨时光。女生说:“无所谓,反正有人追求我,不玩白不玩,可以互相解闷。”甚至还有的人说:“大学生除了学习就只有谈恋爱了。”这句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是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普遍的心里空虚的事实。有的人性格内向或有某种人格缺陷,导致社会交往较少,内心苦闷孤独,如果有一同病相怜的异性能理解你、帮助你,两人有共同的语言,时间一久,即使觉得对方做恋人还欠缺条件,但已是心有灵犀,只求理解、不求其他了。
五、寻找事业上的知音或真正的人生伴侣
为以后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奠定基础寻找意中人,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是目的最明确、意图最纯正的爱情,是值得提倡的。多见于高年级成熟型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七年制学生,也有部分低年级学生;一些学制较长的专业的学生谈恋爱,是想到毕业后就已大龄,且漫漫长途需要人的陪伴。
六、个性因素:两人很默契,在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影响恋爱的最重要个性因素是归属与服从,归属需要促使青年向群体认同,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青年的交往机会,对群体的共同归属又增强了两人之间的人际吸引力,进一步的发展便可能导致恋爱。在恋爱中,恋人能感觉到自己属于另一个人,被另一人爱抚的滋味,能享有两人共同所有的东西:财产、感情、秘密,恋爱能直接满足归属和服从的需要。两人的性格很相似或互补,志趣又很相符、情投意合,两人在一起总有话可谈,自然而然就“粘”到一块儿了。“我是一个重情感的人,也有一个心爱的女友;我们都是 20多岁的人了,两人相恋是理所当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
七、经济的需要
对有的女生来说,找男朋友可以帮助解决经济问题,有的女生漂亮且成绩优异,但家境贫寒,恰好有的男生家境富裕,但学业不佳,于是为了相互取长补短,成为朋友。他们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以自己的发展前途为目标互相利用,根本不考虑对方的利益,这种关系容易破裂。
八、追求浪漫,打发无聊的时光文化
在两个方面有意无意地加深褒情贬性的倾向,许多大学生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尝试一下早已向往的被诗歌吟诵的甜蜜爱情,文学作品经常渲染爱情的纯洁、神圣,加强了青年把爱情理想化的倾向。他们从诗歌小说中得出,纯粹的精神追求比低级的肉欲重要百倍,于是追求高尚神圣的爱情,贬低肮脏的肉欲。
有些大学生,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低年级女生,往往港台爱情剧看多了,一味追求超越现实生活的精神恋爱,这种很虚幻、很幼稚的恋情,一旦遭遇现实挫折,便分崩离析。男女恋爱能适当来点理想色彩与浪漫情调是好的,可使彼此的恋情多一点诗意与韵味,但不能超乎现实。还有低年级、学习任务较轻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他们平时业余时间多,又很少专心于学习,彻夜玩电脑游戏、打牌、看小说,当这一切都没有吸引力时,就想到了交朋友,并深陷其中。恋爱的目的,在传统与现实中都是为了寻觅终身伴侣。
“大学期间谈恋爱主要是为了什么?”
31.6%的受访者者认为是“体验爱情”,36.8%认为是“充实大学时的生活”, 10.5%是“随大流”,10.5%则“说不清”。
当今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对于恋爱的结果并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加深认识,培养感情,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着意追求爱情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的过程,强调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来完成时”,未免失之偏颇。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心态使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做一种感情体验,以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把恋爱当做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恋爱可以使人升华,可以使人发现自己的弱点,可以鼓起勇气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