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月亮走我也走。错觉是一个很奇妙的感觉,接下来生活日记小编就根据人会什么会出现错觉和你们进行讨论,希望对你们有用。
人出现错觉的原因1.眼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
根据这种理论,垂直一水平错觉是由于眼睛作上下运动比作水平运动困难一些,人们看垂直线比看水平线费力,因而垂直线看起来长一些。
同样,在缪勒一莱尔错觉中,由于箭头向外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大的眼动,箭头向内的线段引起距离较小的眼动,因此前者看上去长一些。
眼动理论听起来颇有道理,有些研究也发现,在眼动的范围和缪勒—莱尔错觉的大小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另一些事实说明,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例如,用很快的速度呈现刺激图形,使眼动无法产生,或者用稳定图像的技术,使图形的网膜映像固定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照样会出现图形错觉。这说明,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为了克服眼动理论的困难,以后人们提出了传出准备性假说 (Efferent Readiness Hypothesis)。这种理论认为,错觉是由于神经中枢给眼肌发出的不适当的运动指令造成的。只要人们有这种眼动的准备性,即使眼睛实际没有运动,错觉也要发生。这种假设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事实证明。
2.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人根据轮廓形成的神经生理学知识,提出了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神经生理学水平解释错觉的一种尝试。这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各种错觉,如波根多夫错觉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在解释错觉时和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思想联系起来,这是好的,但这种理论只强调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而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和机制的关系。例如,在波根多夫错觉图形中,如果给一只眼睛呈现倾斜线,给另一只眼睛呈现两条平行线,人们仍然看到了位移的错觉,这是用网膜上的抑制作用无法解释的。
3.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人们误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结果。以潘佐错觉为例,由于两条辐合线提供了线条透视,夹在它们中间的两条横线在深度上被分开了,上方的线段应该比下方的线段远些。而画面上的两条线段实际相等,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相等。按照大小距离不变假说,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估计了物体的距离,因而把“远处”的线段看的长一些。
常性误用理论把错觉和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在大小知觉的场合,当距离改变时,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也相应发生改变,而知觉到的大小却不发生改变,这是知觉恒常性。当环境提供了深度线索使平面图形的不同部分在深度上分开,也就是使他们的显现距离发生变化时,而视网膜的投影大小不变,人们由于错误的利用了知觉恒常性的特性,就会把“远处”的物体看得大些,而把“近处”的物体看得小些,因而出现大小错觉。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错觉的介绍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扭曲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的分类心因性错觉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叫做心因性错觉。电影《红楼梦》中的紫鹃丫环,见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老是时吵时好,她不清楚宝玉待黛玉究竟是不是真心,于是编造了一个“明春家里来接姑娘”的谎言试探贾宝玉。宝玉听后信以为真,顿时傻了眼,还将花园湖中的石舫错当成是来接林妹妹的船,于是大呼:“把船开回去,把船开回去。”将不会移动的石舫,错当成接林黛玉的船,这种错觉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所以是心因性错觉。
一个热恋中的人,在电影院门口等待着恋人。还有一二分钟电影即将开映,而恋人却尚未到达。此时华灯初上,光线昏暗,他很容易将某个匆匆行走的路人错当成是自己的恋人而迎上去打招呼,这也是心因性错觉。文章开始部分列举的三个成语,都具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所以均属于心因性错觉。
生理性错觉
生理性错觉,是错觉地感知了体内某种生理性活动。例如有位婚后三年未孕却又迫切希望怀孕的妇女,服了许多“送子丸”、“赐子汤”等秘方后,有一个月的“例假”超期数日未来,她以为怀孕了,十分高兴。丈夫、公婆也自然很兴奋。婆婆问她是否想吃酸食,有没有恶心。果然,次晨起床刷牙时出现了恶心,看见油腻食品不想吃,喜欢吃“话梅”,还出现了偏食。她不仅体重增加,而且还感到了胎动,于是来到妇产科医院检查。奇怪的是,医生经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B超检查后证实她并没有怀孕,而是得了一种叫“精神性怀孕”的疾患。精神性怀孕就是假孕症。由于精神因素,造成了功能性闭经。在别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下,使心理矛盾变成了躯体症状,出现了生理性错觉,将早晨刷牙时咽喉部受到刺激出现的恶心,当成了妊娠反应。在别人提示“是否想吃酸食”的暗示下,出现了“爱吃话梅”的现象,将生理性的肠蠕动,错觉成胎动;将肥胖,错觉成“子宫增大、腹隆”,这一切,都是生理性错觉。
病理性错觉
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觉,这是病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多于高热谵妄、意识清晰度不高的情况下出现。例如,病人可将正在输液的盐水皮条错看成毒蛇;将床边柜上的花瓶,错视为骷髅;错将吊灯看成为可怕的巨蟒……病理性错觉常常带有可怕的成分,所以患者情绪常常是惊恐万分。当体温降低并非处于高热中,意识程度转为清晰时,病理性错觉也就不医自愈了。
猜你感兴趣:
1.《落日的幻觉》课后练习及答案
2.安全心理学论文
3.错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
4.引起耳石症的原因有哪些
5.精神病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