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硕士真的很水吗?

发布时间:2022-12-25 11:02:05

英国硕士真的很水吗?

英国硕士真的很水吗?

01、英国留学一直是热门,尤其加上近几年英镑汇率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来英国留学。但是英国的硕士只有一年,有很多人质疑它的含金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过来人怎么看。



Daniel:一年制硕士说水也水,说不水也可以。

本人去年是帝国理工的EEE学院硕士,目前在帝国理工留下来接着读博了,转到了computing学院,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

这一年,不光在原有的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中拿到了distinction(卓越),而且通过自学machine/deep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完成了手势识别的毕业项目。跨专业申请到了计算机系大牛教授的phd。

我是14年一个排名60 的北京本一里的小专业,有多小呢,只有一个正教授和四五个副教授吧,正教授还是自动化专业的硬被学校安排来我们通信专业当系主任。没想好出路,gap了一年,又不想考gre,就申请了帝国理工eee的专业。

来了后,周围同学虽然中国人居多,但不是英国本科就是国内名校,没见过世面的我听他们聊自己的校友圈和自己的经历都吓尿了。

那怎么办,来都来了咱也不能怂啊,我用我蹩脚的口语,不断去获得第一手信息,了解department里的各种情况,决定自己要读博后更是仔细思考方向。

英文教材一本本啃,课程录像一遍遍看,每天逼自己接触十小时以上全英语的知识。

其实这个英语环境在国内也能创造出来,但是你人在伦敦,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这时候的精神状态mindset是完全不一样,效率也是double的。

读英语教材为我打开了新天地,发现线性代数居然那么浅显易懂。

YouTube简直就是一所生动的资料库,你编程上什么问题都有人用视频给你讲清楚。Google这么好用,怎么还会有人用Baidu?

在做项目的时候,通过博士生学长学姐的带路,做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继续做下去两个月就能发顶级paper(因为已经被其他老师录取就放弃继续做这个项目了,这个工作他们自己做了,目前已经投到ICCV2017了)

回到问题来,水不水?就我而言,这一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是四年本科远远比不上的。

先进的教学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学校管理模式,一年没有一点时间浪费在体育课,政治课,思想品德建设,团队建设,学生会活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反倒令人专注无比。

出了学校,伦敦带给我的冲击又可以写好多,让我对素质,生活质量,人脉等词汇的理解又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个不多说。

一切的出发点是我是很迫切想提高自己的人,但是少了眼界和方法。这一年的经历补充了我最缺的这两个东西,会让我受益终生,所以我觉得不水。

插一句,7个欧洲同学都是学霸,和我同班的西班牙小哥以88分的平均分破了department历史记录。

所有欧洲同学都拿到奖学金继续读博,这点中国学生远远比不上(和欧洲人学费便宜也有关系)。

经常有种感觉,中国学生在纠结考试,老外在讨论Google and deepmind,是谁告诉我欧洲人又懒又没有大局观的?

不明白大神的世界,更不懂名校的圈子,对于我这种小人物而言,一年的收获已经对得起那些学费,对得起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并且彻底改变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我就觉得不水了。

并不是不能保证你就业赚大钱走上人生巅峰的东西就叫水,水不水在于这个东西能否帮助你,改变你,突破你。



摇滚樱桃:曾经的英国留学党,目前在这里工作。

有几方面的原因:

1. 英国留学是一个产业,本科比硕士好一些,但是也相当产业化,非欧盟学生是他们赚钱的大头。

打个比方,英国的比思特购物村现在出现很多outlet特供的奢侈品包包和服装,质地设计都跟旗舰店差一筹,因为他们抓住了买奢侈品人的心理。

英国留学产业也是一样,他们抓住了国际学生钱好赚的心理,开设一些亚洲学生认为热门的专业,降低录取的门槛,基本成了有钱就可以申请的境况,学校的教授又何尝不知道这个产业的运作规律呢?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工作,是大学的市场战略分析师,面试前有给过我一些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要得出目前留学产业的走向和趋势,哪些专业热门,针对哪个地区的学生热门,哪些区域的学校热门,录取人数增长趋势,新专业走势等等,完全是当成商业数据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入学率,提高整体学校收益。

另外英国的大学教授们的工作动力从来都不是来自于教课,英国大学教授讲师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教课从来都不是他们的主要绩效。

所以很多大学老师基本就是完成上课任务即可,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自己领域的研究上面,这个问题就不是针对留学生了,对于所有本地非本地的学生都是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学生,但是并不会很充分。

2. 这条跟上面那条有关系,正是因为留学变成一门产业,很多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差一些并不能在一年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最典型的是连基本的英文能力都提升不了多少,我身边不乏一些找人代写论文的学生,有在海外本科加硕士呆了四年连一句囫囵英文句子都说不好的。

这样的人回国以后他们是要面临就业的,国内的雇主看多了良莠不齐英硕毕业的学生的真实水平,作为雇主不再把英硕回国的求职者放在眼里,我完全可以理解。

这样的结果是伤害了真正优秀的留学生。所以如果你是真正努力学习能力佳的学生就努力在国外找找工作,因为海外的工作经历才能证明你不水。

即便留学归国的人跟本土毕业生相比是少数,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一些不好好学习实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就劣币驱逐良币了,大大破坏了留学生文凭的含金量。

3. 如果家里有条件供你读一年硕士,那最好此经历当作一段体验,回国可以放低姿态,踏踏实实的找工作或者还更可能取得雇主的信任。

另外如果雇主或者面试官自己本身有留学经历的话有时候会是一个优势,至少他们知道留学经历是怎么一回事,对面试者也会有更多的理解。



Claudia:你们以为硕士文凭是大马路上捡的?

很多人会说,一年能学什么,很想反问一句,你们四年大学又学到了什么。愿意学习的人,哪怕学一个月,也能比不愿学的人学一年得到的东西多。

他们只看到假期时我们在朋友圈晒旅游照,晒走过的各国,却看不到考试前通宵复习,deadline之前反复修改论文报告时的情形。

答主专业略苦逼,课程非常紧,几乎每天都是早上八点上课,下午三四点下课,中午只有一小时吃饭时间。

每周还有三天下午五点到七点的tutorial,两学期八门课,每门课八九百页,期末没重点,考试覆盖全书,第三学期三个月两个毕设。

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人基本全过,倒是很多英国本地人挂了不少。请问,这个硕士水么?

答主在出国前乃至到现在,都不停有人在我妈耳边说,她一年出去能学什么,不就是出去玩了一年么。

相信我,他们只是认为时间=效率,或者纯粹是以讹传讹,和网上的键盘侠们没甚么区别,不要理会就好。

至于说招聘单位认不认,得看你的专业排名程度以及HR的专业程度了。比如答主学校,在普通人眼中,乃至在国企对口专业招聘单位眼中,都只是一所二流学校开外甚至可以称为野鸡大学。

但是在对应各大外企里,答主学校几乎成了他们人才培训基地,英国本地公司每年招聘的应届生有近一半是来自答主专业。你还觉得水么?

给个小建议,如果说今后回国发展,进国企的话,还是以学校排名为重;外企的话,还是以专业排名为重。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不要站在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努力所得的。

阅读更多教育考试,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生活小常识频道。
喜欢生活小常识,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