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25年之延续与倒退

发布时间:2019-08-18 03:46:00

看完这片,最大的感觉就是同情中国的演员们。你看甄子丹,打了这么多年终于磨练出了点演技,赵薇也在《姨妈》和《画皮》里也终于悟出了点儿表演的门道,可没过多久又都被一股脑地投进了《锦衣卫》这个烂筐子里,你还能要求他们什么呢?

与1984年的香港电影《锦衣卫》相比,这一版《锦衣卫》完全就是另一个电影,从内容上并无太多可比性,但终究是血脉同缘,制作班底也脱不了香港武打片的干系。因此,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武打镜头的处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令人失望的是,这种延续只是原地踏步。

和好莱坞电影喜欢在片头用字幕交代故事背景不同,华语电影人好像总怕观众不认识字,常会采用旁白的形式。而84版《锦》的旁白只是介绍了锦衣卫的大致情况,09版的旁白中却掺杂了太多具有感情色彩的评价,甚至用“锦衣卫之哀歌”定下了全片的基调,不能不令人怀疑导演对自身讲故事能力的信心不足。

美国人评论电影时,总喜欢用“卡通”这个词,多用来形容性格单调、形象扁平的角色,比如《阿凡达》里的将军。相比之下,许多华语电影中的人物连“卡通”都称不上,比如本片里赵薇饰演的“乔花”(好怪的名字),吴尊饰演的“大漠判官”只能用木偶来形容。影片并没有将他们的性格充分地展示给观众,因此也就很难找到其做每一件事的理由,尤其是在发生一些很突兀的转变时,会极大突出创作者的存在感,也就是明显是编导让人物这样去做的,这种情节多了,剧情也就变得支离破碎,人物也都变得有些可笑。

相当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赵薇的乔花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创作者打算将其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讲述整个事件过程,那么这个旁观者在事件进程中应该是会受到触动而有所转变的,而不是像乔花那样自始至终对青龙都充满好感的。从最早喝了两杯酒就莫名敞开心扉,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迅速显现,再到后来的甩都甩不掉,这个女子的形象从开始就依附在青龙的身上,其独立人格的缺乏更是影响了青龙形象的立体化。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女人不可爱,她爱的男人也就显不出可爱来。至于那个只会耍帅的“大漠判官”,以及集脱衣舞与打斗于一身的“脱脱”,更是不值一提。尤其可惜了《叶问》里令人印象深刻的廖师傅,只混到这么个小角色,挂得太早了。

可以说,从讲故事到人物塑造上,新版和老版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老版人物性格虽然简单,但前后一致,故事也讲得极其流畅,观看时有一种酣畅之感。而那些突出影片主题的台词,或在中间时段通过歌词,或在临近结尾借助大反派之口,在呼应前面剧情的同时将影片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相比之下,新版开头没多久出自乔花之口的“尊严”之说,以及后面对大漠判官的赞颂,均显得突兀而可笑,缺乏足够的剧情支撑,只差一支话筒,否则真就成了朗诵。

当然,正如前文所说,两部影片还是存在一些延续性的,最明显的就是武打风格。甚至有那么一瞬,看着午马带领众镖师从山上杀下来,我竟恍惚想起当年的《倩女幽魂》。可惜本片并未继承那种热血,而是更多地展现了中国武侠片中的花哨打斗,那些从来离不开转圈和翻跟头的武打镜头。或许当初看起来很好看,但我不知道看了这么多年是否还有人对其存在新鲜感。在拳拳到肉真实打斗风格盛行的当下,华语武打片的虚华让我越来越反感,如果有人说这是华语片的一大特色,不能轻易更改,我只能将其看作是部分华人重视表面,忽视实用内涵的一种体现,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不改也罢。

至于另一种沿袭,实际上更加可悲。老版用赵不凡帮卖炭老头捡拾掉在地上的炭,体现出对刚正爱民清官的敬仰;到了新版,用更为直白的“有他这样的正义忠臣,老百姓一定会有安乐的日子”这样的台词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倒退。中国人一日摆脱不了清官思维,一块玉玺就能改变国家命运的威胁就会一日存于华夏。或许有朝一日,老百姓们也能领略现代“锦衣卫”之风范。


《锦衣卫》:25年之延续与倒退 作者:我就是我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