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10 12:32:05

我十分喜欢两部电影。一部是1995年岩井俊二导演的《情书》。一部是2000年娄烨导演的电影《苏州河》。《情书》的风格唯美,温婉。《苏州河》纪实粗糙,影像大胆极端。但是两部电影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由同一个演员扮演两个相貌及其相似的女人。作为重点之一,一部影片中的两个外貌完全一样的角色,左右了,或者说是决定了影片的题旨——由此产生的“奇观”效果。而围绕这两个“奇观”,两部影片构造出一些形式感极强的影像来推动观众心理对于眼前“奇观”效果的追寻。追寻的结果是展露导演对于青春的反思和留恋。
  
  为什么这两部影片如此类似呢?原因是它们的创意都基于1991年的一部法国电影《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波兰人基耶斯洛甫斯基。他因电视电影集《十诫》和电影《蓝。白。红》三部曲而传世。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里,有两个名叫 维罗尼卡 的姑娘,一个是波兰人。一个是法国人 她们有一样的面容,一样的兴趣爱好。影片一开始不久,波兰的维罗尼卡在舞台上唱歌,声音如天籁。她唱到一个高音时,突然猝死,倒在舞台上。而此时法国的维罗尼卡正在和男友做爱,她感到心如刀割。却不知道为什么。从此之后,她的生命就像缺少了一半的活力。死去女人的歌声似乎总是伴随在她的生活里。直到有一天她爱上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会制作牵线木偶。男人告诉她,每次的木偶,都作出两个一摸一样的。以防一个坏掉。维罗尼卡似乎有些领悟。影片结尾,她翻出一张以前旅行时拍下的照片,照片里广场上,一个一摸一样的女人注视着自己……
  
  维罗尼卡 这个电影从最早的刻录vcd到现在的dvd,一直是一个质量极差的版本。从未见过别的版本出现。但是,每次看到波兰的维罗尼卡在高音歌声消失的瞬间身体坠地时,我还是心脏扑腾扑腾的跳。那种对于死亡的悲悯感竟然如此强烈。而在那一瞬间法国的维罗尼卡的心痛,又是多么的孤寂和无望。
  
  导演把对个体的复杂性思索寄托于由一个天使幻化出的两个镜像。在影片开始不久,就让波兰的维罗尼卡死去,而在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里,留下孤独的法国的维罗尼卡去彷徨,寻觅 心痛和感伤。直到最后她看到照片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仅仅因为世间曾有另一个自己的存在。最简单的手段,却留给观众最深刻的思考。
  
  
  《情书》则完全不同,影片从头到尾,两个镜像(中山美穗)一直在交替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更商业,也更直白,但是留给观众的思考却弱了很多。或许是心灵感应这个命题太过于宿命,或许是害怕担上抄袭的罪名,岩井俊二和娄烨都没有在剧情里加入这个成分。也就使得两部电影中主人公的设置显得缺少人文色彩。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论述他的电影的创作时曾说,一个女孩对他说,我看过你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我相信有灵魂的存在。于是导演很感动,他认为这一件事就说明他的电影拍得值得。
  
  很多人知道基耶斯洛甫斯基都是从他的《蓝白红》三部曲开始。而其实,三部曲是他的最后作品。若论艺术成就而言,维罗尼卡当推第一。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中没有青涩的记忆,没有悔恨,有的只是对生命的赞叹,昏黄的影调里闪耀着人性的多彩光芒。而《情书》和《苏州河》中更多的是对青春和成长的慨叹与神伤。这也是前者为什么会更厚重,更具艺术性的原因。
  
  我一遍遍的听着维罗尼卡临死唱得那首《走向天堂之歌》,心情起起落落。
  
  是以为记。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 作者:欧阳峰 (转载)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