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陈木胜的最新作品《保持通话》正在电影市场上攻城略地,虽然票房不及声势更大、卡士更强的《画皮》,但在口碑上却更胜一筹。《保持通话》翻拍自2004年的好莱坞惊险片《一线声机》,随着影片的好评鹊起,又传来一条消息:《保持通话》的美国版权方对陈木胜的表现非常满意,有意延请他到好莱坞执导主流商业大片。
且不说这条消息的真实性有几分,单就个人素质和拍片绝活来说,陈木胜是香港不多的几位适合好莱坞制作的导演之一。我们知道,好莱坞拍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模式,制片人是一个剧组的核心人物,负责主创班底的搭建和生产进程的控制,而编剧则是一个流水作业的过程。有那么一句话说,好莱坞的制片人手里一共也就掌握着15个剧本,多年以来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增删修补和交叉感染。也就是说,电影故事的母题和模式是寥寥有数的,每部影片的编剧所要做的就是丰满其血肉和构思其细节。有擅长幽默台词的,有精通科幻细节的,有善于情节拐弯的,编剧们通力合作会打造一个非常完满、细腻的剧本出来,交到导演的手中。而导演需要做的就是用镜头语言来完成脚本,影象风格和动作场面是导演重点发挥的环节--而这正是陈木胜的强项。
香港电影圈导演的培养,院校科班出身的少,片场学徒干起的多,刘伟强、陈木胜、程小东莫不如此。陈木胜出自杜琪峰门下,早年在无线电视台为其做助理导演,拍过《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聂远版 黄日华版 孟飞版)等电视剧。1990年执导了自己的首部影片《天若有情》,后被徐克提携,执导由其监制的武侠片《新仙鹤神针》。他在1995年以《旺角的天空》的天空上位,1996年更以《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成为香港顶级枪战片导演。在多年的拍片生涯中,陈木胜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论影片的黑色残酷和深邃犀利,他比不了杜琪峰和韦家辉。论构思的天马行空和新意迭出,他比不了徐克和刘镇伟。但是如果论枪战、追车、爆破等火暴场面的拍摄,谁都比不了陈木胜。
《双雄》的剧本有着明显的缺陷,前半部分氛围十足,黎明和郑伊健的对峙隐隐有点《喋血双雄》的意思,而后半部分索然无味,全靠陈木胜的动作优长来保持张力。他把青马大桥的壮观与警匪追逐的惊险有机地融合起来,劲爆之至。《新警察故事》把电戏、轮滑等现代元素加了进去,再在狭窄的香港街道上来一场大追车,成龙的动作自然是卖点,但丝毫不能遮掩陈木胜的光彩。到了《保持通话》里,一段长达十几分钟的追车戏出现了:古天乐驾驶绿色甲壳虫小车起步被甩,从干涸河床上以特异的姿态冲了过去。再一跃而起跳到反向的车道上,左躲右闪地避开迎面来车,引发了几十辆车的连环相撞。最后,小车穿越一辆装满可乐的货车,满天花雨般的可乐罐儿散落一地。枪林弹雨,风驰电掣,浓烟烈火,玻璃纷飞,陈木胜在每部影片中都大搞“破坏”,每次都玩出了不同的视觉奇观。
杜琪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拍一部个人情怀的电影透透气,票房惨淡也在所不惜。徐老怪总是按捺不住引领电影新风的冲动,弄不好就艰深晦涩,无人喝彩。而陈木胜多年以来始终咬住主流商业电影不放,把“破坏之王”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好莱坞所需要的:制片人给你把后勤保障了,编剧给你把情节铺好了,就等着你导演临场调度,后期剪辑,折腾些观众没见过的画面了。如果说之前好莱坞对此还有疑义,不知道陈木胜离开香港有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那么《保持通话》这篇命题作文可以作为最后的试金石。限定剧本,同题竞争,陈木胜拍出了一点儿不逊色于原版本某些环节甚至超出的水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陈木胜离好莱坞有多远?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从能力储备来说,他具备了西行执导的资格。从现实可能来说,他还得等待机遇的垂青。现在看来,一扇通往西方的大门正若隐若现地向他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