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范文:《黑天鹅》影评

发布时间:2024-07-31 22:17:05

  影评范文:《黑天鹅》影评
  
  《黑天鹅》这部影评无论是从题材,主旨到剧中各放异彩的人物形象,还是其在声音,色彩以及构图上独到精彩的艺术处理手法,都令观众为之赞不绝口。看完影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和认识,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从中看到了“神性与兽性齐飞,天使共魔鬼一色”的双重人性。善与恶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世界不可能只有善没有恶,也不会只有恶没有善。同样,我们的人性中不可能只有高尚没有卑微、只有良知没有邪恶。
  
  有人从中看到了性魅力对女性人格与命运的主宰。性魅力是从精神层次散发而出而在肉体展现的一种自信与张扬。它打破拘泥而呆板的界限将女性内在的自信与激情毫无保留的散发出来,热情而奔放。
  
  有人从中看到了艺术创作上极致的完美。并不是动作的静准,态度的认真就可以演绎出完美的作品。只有将灵魂付诸于艺术,达到灵与肉的结婚,用生命和灵魂去演绎,才能达到艺术上极致的完美。
  
  有人从中看到了超负荷压力下的心理扭曲,妮娜精神分裂乃至最后将自己杀死的悲剧都缘于她对天鹅皇后一角的渴求,在无意识状态中神经紧绷成弦,超负荷的压力得不到疏解,进而造成了精神的分裂心理的扭曲。
  
  有人从中看到了封闭式教育对子女成长的桎梏。用压制的手段束缚住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成熟的欲望只会加速这种欲望的疯狂堕落。因此,父母的合理教育与正确引导,将决定着孩子成长中心智的健全与否。
  
  下面介绍下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和评价:
  
  一文本赏析
  
  主旨
  
  影片着墨于妮娜从单纯善良的本性中挣扎释放出邪恶黑天鹅的苦痛蜕变,尽管她精神的分裂展现给观众的是艺术上极致的完美,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影片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对追求人性自由欲望解放的反思:当欲望超过一切时,将会有奇迹的出现,亦会有悲剧的产生!
  
  妮娜一直在痛苦迷茫中挣扎,饰演黑天鹅对她的挑战就是让欲望超越一切。让她从那个循规遵矩的顺从者,一步步地触碰到自己内心所隐藏的激烈的阴暗面,然后撕裂结痂,释放内心深处的黑天鹅。托马斯教她以自慰的形式去感受性,去挣脱她内心的枷锁,以肉体欲望去超越她的精神束缚。让一个单纯圣洁的女孩去体会如何施展性感,如何释放情欲,这种转变和要求无疑是聚变的,可以说脱胎换骨的,更可以说是致命的。对于弱者身份的妮娜而言,黑天鹅的灵魂跑进她的身体里,让她的自我变得无比强悍,无人能伤害,是出于本能。只是她的力量微弱,无法做到真实的堕落、厚颜无耻。加之又没有征服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所以只能向自我伤害的精神分裂发展。在她单纯的行为举止中,她像正常女人那样拥有自私、嫉妒、诽谤、报复、反抗的情感,证明她的思想中也存在着很多肮脏、龌龊的社会剪影,那是人类排泄的异物,不隔绝于世,必然受熏染。欲望创造了妮娜身体里不可思议的黑天鹅,同时也夺走了妮娜继续生活的勇气。因为一个天真善良的人在无法继续对抗内外负荷的身心状态下,外界和一切转变对妮娜来说都是刺激的疯狂的,同时也是突兀的,紧张的,惊悚的。此刻对于她而言,所谓的个性自由,人格解放一并蓄势爆发,完全扭曲,彻底崩溃。因此到了最后,这种挣扎与苦痛造成了她严重的错觉与精神迷离,她心中的邪恶在上台展现黑天鹅之前的那一刹那彻底爆发。她的幻觉让她彻底失去了自我,欲望带来的憎恨让她看不清自己,而彻底化身为黑天鹅时,她的内心也被彻底的摧毁了。尽管在妮娜展现给了观众完美的天鹅湖,但留给观众,更多的应该是讽刺,赤裸裸的讽刺。这是对人类盲目抛弃善良的本性而去追求所谓的人性解放而造成的血腥而毁灭性的悲剧,是对人性自由血的控诉!
  
  题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芭蕾舞者如何艰难而疼痛地召唤出她身体里那只黑天鹅。28岁的芭蕾舞演员妮娜有着无可挑剔的技艺但却一直跑跑龙套而已。直到艺术总监托马斯决定重拍《天鹅湖》,她终于有了一次成为天鹅女皇的机会。而托马斯在妮娜咬了自己那一刻看到了她圣洁无暇的外表下也有着一股一直未被唤醒的“黑”。多年来母亲畸形的教育将她拘束在少女的粉色世界,她虽然有着白天鹅的善良,矜持,单纯的本色却难以释放出黑天鹅所要求表现的热情奔放性魅力十足。所以说她虽然有着毫无瑕疵的精准舞姿,但却难以胜任一人分饰两角。为追求着艺术上一人分饰两角的完美,为化身为邪魅而妖冶的黑天鹅,妮娜在传统矜持与人性自由解放中不断挣扎,由白天鹅向黑天鹅之间逐渐转化,但这也使原本善良无害的她逐渐迷失自我开始精神日渐分裂。她努力去突破多年来“妈妈的小女孩”的角色,黑天鹅几番挣扎破茧,却又几番遭到压制。随着妮娜心中黑天鹅羽翼日趋丰腴,幻觉和欲念将她折磨的快要发疯,电影的气愤也趋于惊悚而血腥。最后,妮娜在幻觉中完美的演绎出黑天鹅,但追求个性自由过程中痛苦挣扎而造成精神的分裂,无疑也将这个原本善良单纯的小女孩像白天鹅一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人物
  
  妮娜
  
  女主角是这部影片的灵魂所在,一出场便以紧皱眉心的形象出现,精致发髻、瘦削肩胛、天鹅一样优雅的修长脖颈,如同一只毫无抵抗力的白天鹅,娇柔而脆弱。尽管优雅婉约,身形却过于清瘦、干硬,表情僵硬,幽怨委屈,由于过于保守懦弱,一举一动无不畏畏缩缩、诚惶诚恐。每一次跳舞,都恪守动作上的精准,缺少了几分激情与性感。妮娜时时迷惘、眉尖紧蹙、怯生生的表情,将那种小女孩的脆弱娇柔表现的恰如其分。源自母亲的期望,自己的要求,和总监的期许所带来的压力,让她一次次地陷入疯狂而无意识的自虐当中。每当面对镜子中娇弱软弱的自己她便会疯狂的撕裂自己的肌肤,妮娜临近崩溃的精神与病态的心理被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艺术道路上对完美黑天鹅的追求与自身本质的善良矜持发生抵触时,她的人格被分裂,幻想出无数血腥邪恶的场面,而那纯洁娇弱背后时而闪现的黑天鹅的性感邪魅又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影片中妮娜的三次自慰,被演绎得隐忍、热烈而逼真,似目睹黑暗的情欲一浪高过一浪。当妮娜突破了圣女贞德般的内心禁锢,开始接触到性欲,她也一步步地释放了自己内心魅惑邪恶的黑天鹅。最后一场黑天鹅之舞中,妮娜面罩黑纱网,浓烈而妖丽的绿色眼影斜飞入鬓,杀机四伏。而那盛气凌人的眼神所散发的邪魅杀机不禁会令人汗毛倒竖。她浑身闪烁着欲念,逡巡,环顾,世间都是她的领地,世人都是她的臣仆。那么专横,那么魅惑。当妮娜做完三十二周挥鞭转,双臂扬起如巨大的黑翼扬起,四面八方都投下了魔魅般的暗影,那种邪美,真令人望而生畏。
  
  母亲
  
  母亲对女儿畸形的爱和期待是禁锢妮娜人性的根源,为剧情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说明。曾经的辉煌因沉淀情爱生下了私生女而断送了自己的舞蹈生涯,因此她把自己对芭蕾的期望与梦想寄托于女儿身上,无形给了妮娜追求天鹅公主想一举成名的巨大压力。另外,年轻时的滥情纵欲令她失去了自己的事业,经历了莫大的苦难与挫折,使她坚信性和肉欲对舞蹈事业的发展是毁灭性的,她因此她扮演着一个禁欲者形象的强迫自己的心爱的女儿停留在粉红色的少女世界,她不愿自己的女儿再重复自己错误和苦难成长阵痛,不愿意让妮娜再因为性和欲断送自己的舞蹈生涯。
  
  母亲在剧中的表现除了对妮娜“无微不至”的束缚管束外,也有着一种诡异的色彩。包括因为女儿不吃蛋糕就想要将蛋糕扔掉以及莉莉来找妮娜出去吃饭时母亲的不友好都令人不禁去质疑母亲的真实与否。因此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剧中的母亲其实并不存在,只是她内心里一股严格自律的力量产生的幻影。当然这种诡异与不合理性又恰恰说明了妮娜在这种非正常教育方式下逐渐畸形扭曲的心理。
  
  母亲在影片中多次阻碍妮娜内心中黑天鹅的释放并时时刻刻压抑着其内在黑暗欲望的膨胀。例如,当妮娜在家门口与幻想中的黑衣自我擦身而过,这恰恰预示着其内在的自我逐渐膨胀,而恰恰在此刻她却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一个苛刻严厉的母亲形象立刻将她拉回现在那个拘束纯洁的世界;后背的抓痕恰恰体现出她对这种压抑生活的反抗,因为内在的黑色羽翼逐渐滋生,而母亲却将妮娜的指甲剪掉斩断了其内在膨胀滋生的人性欲望;按照托马斯布置的作业妮娜在床上自慰,正值高潮之际却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妮娜因为自己的纵欲羞愧不已,而这正是母亲将纵欲的女儿拉回少女世界的有力体现;在最后表演白天鹅落台前在千万观众中她眼里充满的是她的母亲。一方面是因为母亲多年对她严格要求,而此刻她终于在重重压力下成功了,她最想看到的人便是对她有着殷切希望的母亲。而另一方面,白天鹅人格的回归象征着她又找回了原本那个母亲严重粉红色的单纯善良的小女孩,而母亲恰恰又是代表着禁欲而人性自由受到束缚的世界。
  
  妮娜和莉莉从酒吧回来的那一晚,她在幻觉中将母亲推出门外时,门板狠狠地夹住了母亲的手,她却并不去在乎母亲是否会痛,可见在她的潜意识里,无比的厌恶乃至痛恨这只塑造她的手,因为但是正是这只手,在她的人性将要释放的时候一次次的把她往回拉,将她束缚在那个粉红色的无菌的童话世界里。虽然这一幕仅仅是妮娜的幻觉,但是看到这,我心疼了,尽管这样一个专制亦或是自私的母亲压制了你拥有自我的权力忽视了你内心对人性自由的渴望,但这畸形的教育背后毕竟是爱,是怕你成长的路上走岔路。
  
  莉莉
  
  莉莉形象恰恰是妮娜对现存竞争以及自己的弱点的恐惧,肩胛处黑色的纹身像黑天鹅铺开的羽翼,如黑天鹅般性感而蛊惑,散发着无尽的“性魅力”。她的第一次出场便以放荡不羁的形象现身于象征正统的古典芭蕾舞的排练室里,给观众留下一个惊艳的魅影。莉莉出现的这天傍晚,妮娜在归途中首次与遍体黑衣、长发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见。这是她潜意识中的“黑天鹅”首次出现,暗示妮娜其实对风情迷人的莉莉既羡慕又嫉妒。莉莉的无拘无束热情奔放,像一个标杆树立在妮娜追逐自我的途中;同时莉莉作为她的竞争对手,并且是最符合黑天鹅张扬放纵的表演要求的舞者,作用就随之无穷放大,混杂了妮娜自身内心的黑色欲望也就是与她性格本身完全对立面的一个自我交互出现,并且越来越频繁,成为了她的最大对手和阻碍她的假象敌人。在妮娜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精神不断被撕裂,导致莉莉一次次充满了她的幻想中,包括她从酒吧后跟随她回家欢愉的莉莉,与托马斯在后台亲热的莉莉以及最后在化妆室刺伤并且拖进洗手间的莉莉,而事实上她欢愉以及刺伤的对象都是她自己内心的黑色妮娜。
  
  贝丝:
  
  贝丝角色的塑造从侧面折射出妮娜在追求天鹅公主过程中心理上的挣扎迷茫,在善于恶之间摇摆,患得患失。一方面贝丝事业上的成功是妮娜追求的完美,所以她在贝丝砸乱的化妆间里偷走一支口红,暗暗期望着像贝丝一样成为万人瞩目魅惑人心的SwanQueen;另一方面,贝丝的疯狂,在失势后对妮娜和托马斯的咒骂,主动车祸断腿,以及妮娜幻觉中贝丝用小刀向脸部狂刺都在潜意识里牵绊着这只善良单纯的白天鹅不敢放手去追求,她担心贝丝的今日会成为自己的明日。同时,白天鹅善良的本性又不可能使她面对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羡慕敬仰的偶像落到如此凄凉悲惨的命运而无动于衷。而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贝丝此刻的处境,或多或少是缘于妮娜,她在备受内疚自责折磨的同时也加深了莉莉对自己威胁的恐惧。因此,贝丝这个角色的塑造,强烈突出了妮娜这种偏执的患得患失,既推进着她欲望的释放,邪恶人性的膨胀,同时也有着善良本性对自身所做所求的反思。
  
  情节结构和节奏
  
  起承转合运用的几近完美,以致于虽然情节不够复杂却起到了很强的感染力。导演编剧精心安排看似惊悚悬疑的手法自始至终牵引着观众,经常在紧绷和松弛之间不断地来回切换,既不如大部分文艺片一样始终偏于平淡,也不似恐怖片那样频繁越界。而是逐渐吸收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越来越投入,注意力越来越集中,直到最后气氛上已经烘托到一个高点时,同时将故事带入高潮。当你一开始融入剧情,可能会感觉稍嫌缓慢,但妙处就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在为下一步铺垫,每一个角色的对话都在观众心中慢慢竖立起这个角色不断丰满和完善的性格特征。
  
  妮娜的整个经历中大小波折无数,令观众从头到尾都没信心最终到底是悲是喜,从选角风波,到母亲的怪异表现,到酒吧之夜和莉莉的欢合,到两次迟到和精神的近乎奔溃,再到化妆间的血案。观众似乎一次又一次的被说服最终会是一个惨烈悲剧结局。一直到最后一刻妮娜从舞台顶端坠落,说:”thatwasperfect.”观众才能放心。而直到此事还是会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到底结束之后她的伤势如何。在诸多回旋之中,最大的一个还是妮娜在那么多事情之后还是得到了正式登台的机会,而她的表现,也同时将影片推入了让人窒息的高潮和结局。这时观众心理彻底被击穿,心里上在最投入的时候受到最强烈震撼,效果极佳。
  
  二影像解读
  
  声音
  
  精细得无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声音,简直像是无言的解说,令这部电影更加饱满,增添奇幻、妖异的魅力。配乐上虽然没有天鹅湖这种历史经典铺陈,可是丝毫不为逊色,从头到尾紧扣人心。尤其是那不断重复的经典敲击型伴奏,一次次绷紧观众心弦,极大程度吸引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配乐上的考究完美的对邪恶的人类欲望进行了感官上的描述,给观众造成了震撼的听觉冲击力。例如,当酒吧之夜妮娜同幻想中的莉莉以同性的方式欢好,由于别致的姿势,观众和妮娜都只可以看到莉莉怪异扭动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纹身:从并蒂花变成了振起的翅膀,这是妮娜内心中的黑天鹅挣扎而出。此际阴险的大提琴与纤细忧伤的小提琴两种弦乐同时响起,交织在一起,既是对黑天鹅破茧而出的礼歌也是对曾经单纯善良白天鹅的哀婉。欢好之时,莉莉的脸始终埋在妮娜双腿之间,唯有象征着黑天鹅破茧而出的撕拉声阵阵传来。另外,当妮娜在最后一天排练结束后,发现托马斯与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欢好,然而恍惚间,那张放荡快活的面孔却是自己的,而御于自己身上的人,却也不是托马斯而是剧中的黑魔王。与托马斯的欢好,当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躏,则是她真实心灵现状的物化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此刻的背景交响乐中混杂了一种诡异的禽类的叫声,这应当是妮娜心底黑天鹅急欲破体而出的声音。在妮娜受惊飞奔开去时,更有鸟类展翅扑棱的声音。音乐的恰如其分真是如虎添翼,当情节骤然转到高潮,主角的精神幻觉骤然出现,伴随着大提琴的层层压迫,这是导演在以音乐的魅力来婉转的解释着情节背后的寓意,每一次妮娜的幻觉,那精神分裂的背后实则是体内黑天鹅的破茧。
  
  色彩
  
  色彩在剧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整体的剧情基调,更主要的作用是色彩的运用恰当的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既推重着剧情的发展同时也是剧情的渲染说明。
  
  整个故事情节在色彩的变化中不断推进,白色粉色--灰色--黑色,这既是妮娜内心黑天鹅释放的过程,更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望膨胀过程。自幼在母亲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妮娜,一直生活在粉色与白色的童话王国中,从她闺房的布置以及其粉色的大衣变可以看出其单纯羞涩的内心。对比之下,莉莉,母亲以及贝丝的着装则一直以黑色为主,因为黑色象征着人性的释放,一种欲望的外在流露,而这种黑色的性格恰恰又是妮娜所要挣扎追求的。因此在她潜意识里的黑天鹅逐渐被唤醒,她的衣服着装也逐渐从最初的白色粉色为主变成了灰色,无论是他练舞时的练舞服还是在家中的家居服。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她追求的是莉莉那样的热情奔放,肉欲外溢,她需要从灰色进一步进化成黑色,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黑天鹅。在酒吧中,妮娜穿上了莉莉给她的性感的黑色背心。这将她内在的黑色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才有了接下来幻想中的与莉莉在床上的欢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妮娜的雪白色绒毛状的围巾,这是妮娜潜意识里单纯善良的白天鹅的象征。而当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这条围巾便不见了,可以理解成那只单纯善良的白天鹅在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将是热情奔放的黑天鹅。而当妮娜收到托马斯诱惑又被推开后,她坐在镜子前抽泣,此刻那条绒毛围巾再次出现,寓意着她时而闪现的白色本性,而此刻的彷徨无措又将她在追求向黑天鹅蜕变的过程中不时地往原始的自己回归。
  
  穿插在白--灰--黑三者间的逐渐蜕变的过程中还有着一个颜色----红色。鲜血的红色。在妮娜潜意识里的黑天鹅逐渐被唤醒,在她努力打败本性的纯洁善良去追求激扬奔放,都会有红色的鲜血充斥着画面,残忍而血腥。这是妮娜的肌肤被撕破的过程,更是其灵魂分裂的过程。当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去追求人性的解放,欲望的自由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这种红色而血腥的残忍,这是对这种人性自由血的控诉!
  
  构图
  
  导演在剧中进行了巧妙的构图,没有刻意去陈述诉说情节,而是通过多处道具的运用展现出耐人回味的寓意无意识将情节推进。它巧妙利用着电影艺术来操控观众的兴奋点和恐惧点,当后三分之一的剧情一触即发时,令人呕吐的桥段不断涌现,血腥而恐怖的特技效果恰到好处,却又同时有着惊异的惊悚感和满足感,观众自身的体验顿时占了绝对上风。影片几乎所有的转折和变化都模棱两可地混淆着,例如做为竞争对手的莉莉和妮娜的脸的转变,以及不止一个场景的镜中人的异变。这些惊人的细节都让观众不禁时刻思考着究竟什么是幻觉,什么是现实世界。本片用了无数镜子,酒吧里的洗手间,家里的厕所,剧场里的更衣室,很多次当妮娜背后镜子里的倒影转身都为本片增加了几分惊悚悬疑的色彩。酒吧之夜在妮娜笑着进门时,她的身影出现在多面镜中,被分裂成无数个“妮娜”,暗示此时的她已呈分裂状态;在镜子里一个妮娜的身影后闪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着蹑手蹑脚地走开,这表示莉莉就是从妮娜脑中分裂出来的。而事后在排练场与莉莉的对话又恰恰证明了前一夜的虚幻性。影片多次把镜头对向地铁,透过地铁车窗上映出的倒影,见证着妮娜从白天鹅蜕化成黑天鹅的过程。嘈杂昏暗、狭小拥挤的空间,不得不亲密贴紧的无数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门窗,凄厉的呼啸风声,车厢像是一个盛满梦魇的巨大铁盒。从妮娜在地铁玻璃窗的映像中第一次为自己涂上性感的口红,到之后当妮娜的性意识觉醒后,地铁中一个老者对着她大做猥琐动作,这见证着妮娜从毫无性魅力的小女孩逐渐具备了这样的性吸引力。妮娜的幻觉中导演并没有刻意去把说明事情的真实性,而是在每一次妮娜纵欲后通过一两个镜头简单带过,既是对之前所发生事情的解释说明,又使观众不禁豁然开朗。电影中不断闪回出现的黑白场景鲜明对比着,黑白交替的主角,妮娜妈妈油画前后的强烈对比,都给予了观众足够的心理暗示,即无辜与邪恶的较量,纯真和黑暗的逝变。
  
  照明
  
  因为整部影片有着浓郁的惊悚凄凉色彩,因此在灯光的使用上更多的采用了戏剧用光,影片脉络以妮娜从纯洁的白天鹅过渡到灰色进而迸发出内在的黑色自我,因此照明上也尽量去营造这样一种白灰黑的艺术效果,为影片增色许多。在明暗的不断交替中,影片情节不断推进。如排练后灯光的突然熄灭,加重了妮娜脆弱无助而彷徨迷茫的心境;每一次当妮娜对着镜子撕扯自己的手指,灯光的昏暗效果都会将这种血腥和恐怖推向制高点;特别是最后的一支黑天鹅之舞,戏剧性的灯光使用的恰如其分,将黑天鹅邪魅奔放的阴暗气息淋漓尽致的散发了出来。
  
  三整体关照
  
  风格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可以将一部投资规划和演员阵容并不磅大的影片拍摄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而在创作技巧上,他保持了一贯特有的冲击力和自成一体的风格。他的所有作品都在摄影和配乐两个方面达到顶级。而他对人性中各种邪恶欲望的感官描述都在这考究的摄影和配乐技巧下彰显的更加出色。他将一个苦痛挣扎的少女,一场黑与白的极端冲突表现的真实而生动。他的每部作品都因这种视听上的冲击力震彻了观众们的心灵,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类型
  
  这部影片的类型应归属为悬疑片。沿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采用另一种巧妙复杂的“戏中戏”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医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跳跃的思维方程式展现的生动而神秘。整部影片巧妙地起承转合自始至终牵引着观众的神经,时而惊悚血腥,时而神秘凄凉,经常在紧绷和松弛之间来回切换,既不如大部分文艺片一样始终偏于平淡,也不似恐怖片那样频繁越界。而是逐渐吸收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越来越投入,注意力越来越集中,直到最后气氛上已经烘托到一个高点时,同时将故事带入高潮。这时观众心理彻底被击穿,心里上在最投入的时候受到最强烈震撼,效果极佳。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心理学手法,朋友告诉我这种手法音乐作曲中有不少人会试图运用。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情节上复杂度不够,但是又有很强的感染力。观众一直在猜测与震惊中追随着情节的发展,会因为某一个细节豁然开朗,又会因为一个镜头而去质疑虚幻或是真实。甚至到最后妮娜完美的演绎了黑天鹅,观众也依然会去猜测她的伤势如何。可见影片自始至终都是在悬疑与解惑中不断推进的。
  
  四总结
  
  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影片,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网友的影评,但是一直无法在万千思绪中缕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总结这部片子的主旨。直到昨晚我也在睡梦中惊醒,梦到了自己像妮娜一样长出了一对黑天鹅的翅膀,邪恶而鬼魅,我被这样的一个自己吓到了,我看不清自己,开始迷茫而恐惧。而这时,我也终于明白,内心深处是在抵触着这部影片,不愿正视,更不愿去往深处思考。因为,我在妮娜身上看到了自己。
  
  欲望横流的社会,似乎每一个善良单纯的孩子都不得不去面对,最终也不得不去改变自己。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只是将那欲望邪恶的黑天鹅一直存在只不过紧紧的关押在最深处,还是这样的社会我不得不为了走的更平坦而向这种不正常的黑暗妥协。总之,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向黑天鹅逐渐蜕化。我也曾挣扎,苦痛,这不是我想要的自己,但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努力做到黑天鹅的邪魅张扬。从小的家庭教育展现给我的不过是一个单纯善良的无菌世界,而当我的羽翼逐渐丰盈,当我独立的行走在社会上,我看到了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势力,黑暗,暴力,以及各种的不平等,我们是要强迫着自己违背自己的原则释放着内心深处那可耻的欲望,还是继续保留着哪颗善良而纯净的心灵,出淤泥而不染?韩世强老师曾在《中国反思》中提到,唯有冷漠,虚荣,冷酷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中爬的更高,而善良,单纯,原则只会让我们压在社会的底层。这很可悲,不是么?从《黑天鹅》中那个彷徨无助的妮娜身上,我看到了一样迷茫的自己,想不去改变,却又不得不去改变,而当我真的在逐渐的改变,本性的自我又开始唾弃种卑劣的人格。于是,矛盾中的自己精神也逐渐分裂,心理也愈发的扭曲。我知道自己不会像妮娜一样杀死黑色的自己,但是这中挣扎与苦痛其实早已让我的心灵迷失,我认不清自己,认不清哪一个是真我?黑天鹅悲剧的结局是对这种欲望解放血的控诉,当所做所为违背了你的本性你的原则,矛盾的心理一定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我之所以最终将影评定题为“对欲望解放的反思”,是因为这部影片结束这几年来我对自己怀疑,对社会的恐惧,以及对人生的迷茫。一味的强调欲望的解放,人性的自由,最终带来的只可能是黑暗与邪恶,而这种黑暗和邪恶伤害的不仅仅对是他人,也可能是给自己。与其强迫自己改变,违背自己的原则本性,不如踏踏实实的做我们自己。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