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赔偿]的影史地位,正如黑色电影专家艾迪·穆勒所言:“如果让我只用一部作品来说明什么是黑色电影,那毫无疑问我会推举[双重赔偿]。”很难说清是该用黑色电影来定义[双重赔偿],还是用[双重赔偿]来定义黑色电影,它从题材到气质都如同类型范本,具有悬疑曲折的故事情节,真实阴暗的人物心理,技巧性十足的光影应用,以及出人意料但又引人深思的结局。谋杀骗保险的故事,在希区柯克等悬念派导演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双重赔偿]却将荡女杀夫和保险员做扣两种常见模式拧为一体,让故事更具一环扣一环的层次,给人的直观感受也更险象环生,所不同的是,比利·怀德令人难以置信地采用从一开始就让主人公自白的情节,让故事不再落俗地纠结于“谁是凶手”上,而是带着结果反观整个过程,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怀德以高超的叙事技巧令影片取得非凡的效果。
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道德标准,[双重赔偿]几乎具有惊雷一般的震撼效果,它第一次让两个从头至尾的道德反派占据整个银幕,无怪乎当年作为男主角首选的乔治·拉夫特在听剧本故事时,一个劲追问男主角是不是最终亮出卧底身份,此逸事说明在大多数人看来,没有一个正面人物来支撑就不能叫作电影,但比利·怀德却大胆地这样做了,他所采用的批判并不是派一个高大全人物来醍醐灌顶式的,而是通过各种技术细节来深层次烘托,比如为女主角的房间填加闪光铝粉,制造出一种令人迷醉的性感效果,把人物的心理坠落过程直观展现出来;而片中多个阴暗光线的场面,以及投在墙壁上如同监狱铁栏的百叶窗阴影,则暗示了人物的困境和结局,这些细节元素从根本上将[双重赔偿]与肤浅的罪案电影区别开来,使之穿越了时代和题材的局限,即便在六十余年后的今天观之,仍给人以超凡脱俗耳目一新之感。
以心理悬疑角度来看,[双重赔偿]不输于任何一部希区柯克电影,但无论是技术手法还是细节铺垫,影片都打着明显的比利·怀德印记,台词的精彩显出怀德多年从编剧熬成导演的拿手绝活儿,而一些意想不到的桥段,如男女主人公在超市的婴儿用品前商量如何杀人等,则洋溢着如假包换的怀式幽默。如果你先看过怀德后来那些游刃有余的经典喜剧作品,如[热情似火]、[龙凤配]等,绝对难以相信[双重赔偿]这样清冷刚劲的悬疑片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样全能型的影坛人物,足以告诉容易激动的现代影迷们一个道理——大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封号地。
DVD:集大成者
作为经典电影百大、黑色电影十大等排行的榜上常客,[双重赔偿]发行过众多DVD版本,几乎每次发行黑色电影套装,该片都会名列其中,但若论质量,在此之前还以2006年8月LegacySeries发行的双碟特别版本最值得称道,该版本修复了正片,增加了两条评论音轨,收录了关于黑色电影的纪录片“悬疑的阴影”和1973年的电视版《双重赔偿》。同年11月,哥伦比亚三星发行的法二DTS版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包含所有Legacy版本内容,还为评论音轨制作了法文字幕,花絮则增加了法国影史学者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访谈纪录片。
此次发行版本囊括以上两版所有内容,不仅包含了所有花絮(纪录片“悬疑的阴影”、访谈评析“最后一支烟”和1973年电视重拍版本),而且在法二版本评论音轨的法文字幕基础上,翻译增添了中文导评字幕;正片音轨还增添了一条六区国语配音,而正片增加的中文字幕,则以香港年代公司曾发行的三区中文字幕为校底,质量十分精良。此外,碟一还附有预告片(配有中文字幕)和近三分钟的影片主题音乐;碟二则收录了原英文版剧本,对于雷蒙德·钱德勒侦探小说粉丝而言,属于不可多得的珍稀品。所以此版绝可谓面面俱早,集前贤之大成。
花絮:大人物那些事儿
比利·怀德与编剧雷蒙德·钱德勒之间的奇特关系,在两款花絮中都被津津乐道:众所周知,比利·怀德喜欢既亲自撰写剧本,同时又喜欢与人合作执笔,坚信两个人的智慧绝对强于一个人独揽,但在改编此片时,怀德的御用合作编剧并不喜欢詹姆斯·M·凯恩笔下这个故事,认为改编成电影必败无疑,不得已,怀德只好另觅他人。在看过大侦探作家雷蒙德·钱德勒的成名作《夜长梦多》后,怀德认为此人乃可用之才,便毕恭毕敬将其请来,但当时的钱德勒其实没什么改编剧本的经验,第一天的幼稚举动便遭到怀德的无情嘲笑。两人的不和,其实来源于性格的巨大差异:钱德勒属于埋头苦干的内向型作家,而怀德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话痨型编剧,两人合作过程中一直极不愉快,钱德勒甚至向公司打小报告,认为怀德有多动症嫌疑。尽管怀德也对这位书呆子咬牙切齿,但他知道确实也只有他能胜任改编剧本,因为凯恩的原著小说虽然语言也很精彩,但毕竟太过书面,而钱德勒在口语化台词上的创作力,在当时的好莱坞的确属一属二。有趣的是,黑色电影专家们认为,比利·怀德在接下来的作品[失去的周末]中,塑造出一位被酒瘾缠身的落魄作家,绝非偶然,灵感正是来源于同样也是酒鬼一个的作家钱德勒。就这样,两个相互憎恨的天才,却在磨磨擦擦中完成了一部无可挑剔的完美剧本。
影片在演员的选择上,赢得电影学者们一致的惊叹:彼时芭芭拉·斯坦威克已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享有最高等级的片酬,她是好莱坞极少数同时拥有多面演技和迷人面孔的女星,因此比利·怀德脑中想到的第一个菲利丝扮演者,便正是斯坦威克。接下这样一个坏到骨子里的反面角色,斯坦威克起初也十分犹豫,周围很多人都认为此角将毁掉她的演艺生涯,而怀德只说了一句话:“你是演员,还是胆小鼠?”斯坦威克听后但当即毅然接下,甚至接受怀德建议戴上假发,极力营造出轻浮虚伪的外貌效果。相比之下,男主角弗雷德·麦克默里的明星级别要差得多,本来公司也想请乔治·拉夫特这样的大腕级演员,但演惯了英雄式正义人物的大明星们对于这样彻头彻尾邪恶的角色简直感到震惊,怀德只能把目光投向腕级低一些的演员,麦克默里之前大多演些滑稽搞笑的电视剧,在应邀看到剧本后也很纳闷:“有没有搞错,我TM是演喜剧的!”但是怀德坚持鼓励其做一次正剧尝试,事实证明此举明智无比,麦克默里发挥出连自己都吃惊的表演天赋,从此事业也扶摇直上。片中饰演沃尔特上司凯斯的爱德华·G·罗宾逊,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性格演员,在台词处理上有着过人的天赋,连钱德勒在现场看到他连珠炮式地背出自己笔下大段大段的独白都感到异常惊奇,罗宾逊起初还因为是配角而自感屈才,完全没想到此片将他带入新的事业高峰。花絮中的一名学者提出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认为罗宾逊饰演的这个角色正代表了比利·怀德本人,犀利、有趣,包括矮小的身材,片中基斯甚至曾对沃尔特说:“你不比聪明,只是高一点罢了。”
花絮碟中法国电影学者的访谈集锦“最后一支烟”,内容则主要集中在影片的结局设置上,在凯恩的原著小说中,结局万分曲折复杂,男女主角又经历了逃亡和自杀等等过程,这在搬上大银幕时肯定要做一定的简化,而且以自杀作为影片结局,也是当时的道德标准所不能接纳的。怀德起初拍了一个男主角被送往毒气室的结局,画面清冷,气氛肃穆,怀德十分得意,但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还是被自己推翻了——让主人公沃尔特在残余最后一口气时自行叙述重个作案过程,无论从法制惩罚上,还是道德批判上,都会产生更发人深思的效果,而且最后沃尔特上司凯斯的出现,也与前面多个情节相照应,一直被沃尔斯点烟的凯斯,亲手为其点上最后一支烟,成为令人拍案称奇的经典结局场面。不过这些感慨在解释给照海斯法典行事的审查人员时着实有点费劲,他们认为简单粗暴的毒气室结局更有助于教育大众,毫不考虑其艺术性的差别。还有一段经典情节差点命送于审查刀下,那就是沃尔特和菲利丝在作案上车后打不着火的细节,这一意外状况令观者与主人公同样紧张非常,让观众一瞬间就站到了两位罪犯的立场上,审查制度对此段十分审慎,幸亏最后在公司据理力争下保存了下来,没有辜负怀德当初突发奇想力排众议的灵感结晶。
比利·怀德的顽童精神众所周知,在[双重赔偿]终于艰难完成后,公司进入了前期宣传阶段,当时正值王牌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制作的新片[自君别后]大热,宣传语声称“[自君别后](SinceYouWentAway),是电影史上自[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以来最伟大的四个字”,怀德对这种大豪华大场面影片嗤之以鼻,于是恶搞式地自己买下一版广告写道:“[双重赔偿](DoubleIndemnity),是电影史上自[凋谢的花朵]以来(BrokenBlossom)最伟大的两个字”,此举将塞尔兹尼气个半死,甚至扬言要诉诸法律,但大师希区柯克却对此大为赏识,于是也买下一版广告写道:“影史自[双重赔偿]以来最伟大的两个字:比利·怀德(BillyWilder)!”
影片在当年上映后取得巨大轰动,从影评界到普通观众都是一片惊艳之声,1945年的奥斯卡上,[双重赔偿]获得多达七项提名,怀德踌躇满志走向盛典,却被歌舞喜剧片[与我同行]挤下了大奖宝座——此届奥斯卡被公认为评委集体昏庸,[与我同行]只在短时间范围内娱乐了一些人,而[双重赔偿]却划出了整个一段黑色电影时代。在此之后,模仿之作风起云涌,一下子冒出千百个杀夫或妻来骗保险的故事,影坛开始流行自叙形式拉开影片,用百叶窗阴影来衬托人物阴暗内心被一用再用……但是没有谁能达到比利·怀德[双重赔偿]的高度。1973年,一部完全模仿的电视版《双重赔偿》播出(本碟在花絮中也有所收录,可以对比来看),当时已经67岁的芭芭拉·斯坦威克接到刚看完后的怀德的电话,这位大师只说了一句:“他们根本没理解。”就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