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在念大学的时候看过,平平无奇而且比较浮面零碎。电影感染力强得多,不单是因为张国荣,还有陈凯歌对中国历史的体验毕竟比李碧华深。《霸王别姬》的野心不小,要处理的是民国至文革的一大段中国历史,陈凯歌把原著里香港的一节删去了,可见两位作者的「重点」不大相同。
说回电影,「天命」可以说是《霸王别姬》(电影)的总主题。谁能够深切的理解历史,人生在世就是蜉游,随波逐流,戏子在台上要展现的是感情,可是那种感情不容于台下。程蝶衣对段小楼的同性爱不容于世,是宿命的影子。但电影里,其实不论是谁也得跟着历史洪流走,少时有情有义的大师兄如此,感情丰富的蝶衣如此,刚强机智的菊仙也是如此,谁都不能幸免,谁都是一样。观众都把焦点放在张国荣饰演的蝶衣上,看他的深情、嫉妒与执着。当然张的演出实在完美。以戏论戏倒不能忽视段小楼,他从有情到无情,是电影的重心。小时候他见义勇为,敢于为蝶衣反抗师傅;后来日本侵华,中国人的八年恶梦,他尚有民族的骨气,并不怕死。到抗战胜利后的五十年,中国人追求统一的梦想终于达成了,可是他的生命却一直在消蚀,电影到文革批斗一幕更为精彩,人性扭曲泯灭,是真正的末世地狱,一片红海之下的叫喊不正等同于冤魂喊声?他说蝶衣是汉奸,说菊仙是妓女,所有的对望,都成为绝望的投掷。从有情同无情,不是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坏人,相反他或贪生、或软弱也好,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如何激得起这样的历史波涛?他一直跟着时代走,是众主角里最懂得妥协的一个,但到头来一个霸王在台上还是老了,甚么都没有的反对着观众流泪。他的无力感比任何一个角色都要强。而历史也在他的身上展现最强的毁灭性。反正在任何年代下都容不下程蝶衣。蝶衣的假戏情真,他的真性情却只容于假的戏台上。他的戏就是展现「真」的一个仪式,在台上他可以名正言顺的爱他的师哥。可是后来连这个仪式都被夺去,连一个弄假成真的机会都没有了。他不能装假,便不能活。他只忠于自己的爱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对美的捕足,当然那是水中花,镜中影,而他只知道这种捕捉,对于师哥及菊仙对他的爱情以外的关爱,他是看不到的。他得不到师兄的「爱」,在批斗里还是要复仇,这点也是他的真,但世界容不下他这点真。人生的真相终究是绝望:对爱情,对人生,对艺术。我觉得结局的处理不直接影「虞姬」自刎的一刻的处理实在高明,因为他/她的死绝对不是凄美或是悲壮的,而是简单的像一般人突然又沉默地死去,他/她的死没有任何对历史与社会控诉的能力,只能说一句,如果他真的要忠于自己,也就只可如此。这就是所谓「天命」了,而这也正是《霸王别姬》这套京戏的最精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