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影评:刻骨的伤 铭心的痛

发布时间:2022-01-12 10:14:40

  一
  
  《观音山》,伤痛无处不在。
  
  可以是一座城市,在地震中变成废墟。
  
  可以是一座寺庙中的菩萨,在地震中残头断臂。
  
  可以是肢体的伤痛,比如那个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的女孩。
  
  而更多的伤痛,是心灵的伤痛——
  
  比如那个叫南风的女孩,不堪忍受酗酒施暴的父亲,离家出走。
  
  比如那个叫丁波的男孩,母亲去逝,父亲另娶新欢。
  
  比如那个叫肥皂的胖子,家庭富裕,却得不到父母的关注。
  
  比如那个叫常月琴的京剧女演员,丈夫离世,儿子又在车祸中丧生。
  
  ……
  
  二
  
  有些伤痛,是天灾造成的,比如地震。
  
  有些伤痛,是人祸造成的,比如车祸。
  
  有些伤痛,是意外造成的,比如正在酒吧中狂欢的男人,却被人失手打中了下身。
  
  有些伤痛,是别人带来的,比如肥皂,被另一帮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暴打抢钱。
  
  有些伤痛,是自己带来的,比如悲痛万分的常月琴割脉自杀。
  
  ……
  
  三
  
  最大的伤痛,往往来自于曾经拥有的幸福的破灭。
  
  比如常月琴,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连遭失去丈夫、儿子的重创。
  
  比如丁波,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失去了母亲;又因母亲去逝时,父亲竟不在身边而怀疑父亲早已另觅新欢。
  
  经历过这些伤痛的人,往往会害怕拥有新的幸福,因为担心这份幸福不能长久。
  
  比如丁波,明明深爱南风,却不敢拥有她,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带给她幸福,害怕她会离开自己。
  
  三
  
  刻骨的伤,铭心的痛,让人怎堪忍受?
  
  有人会选择逃避,假装忘记伤痛。比如肥皂,根本不回家,每天一幅快乐的样子。
  
  有人会选择麻醉剂,麻痹自己,也给自己的身体和家人带来新的伤害。比如南风的父亲,酗酒,然后施展家庭暴力,最终因酗酒毁了自己的身体。
  
  有人会选择轻生,人死了,就不知道痛了。比如常月琴,割脉自杀。
  
  有人会选择报复对抗。比如丁波,大闹父亲的婚礼。
  
  有人会把伤害自己当作威慑别人的武器。比如南风,用酒瓶打破自己的头,逼小混混还肥皂的钱;当着酗酒父亲的面,连灌三瓶白酒……
  
  四
  
  《观音山》,为治愈伤痛开出的药方,没什么新意,却是一剂唯一的良方——爱、沟通、宽容、对未来的期望与达观的信仰。
  
  撞毁的汽车,可以修复;被地震摧毁的城市,也可以重建。
  
  丁波回家了,通过与父亲的沟通,化解了对父亲的误会。
  
  南风回家了,宽容了身患重病的父亲。
  
  常月琴从三个救她的孩子身上,找回了母性;通过助修观音寺,重塑了信仰;通过与高僧的对话,领悟了人生的修行。
  
  ……
  
  五
  
  《观音山》,大致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抗与冷漠。
  
  第二部分,人物内心伤痛展示。
  
  第三部分,化解矛盾,用爱疗伤。
  
  微晃的手提式摄影,既是突显了影片的纪实风格,也是表达人物内心的迷茫与恍惚。
  
  六
  
  结局,常月琴的失踪,是个悬案。
  
  可以理解为她跳下了悬崖,也可以理解为她已悟道出家。
  
  但即便是她跳下悬崖,也与此前的割脉自杀有着截然不同的境界。
  
  割脉时的她内心满是伤痛,这种痛使她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而结局,她已参透了生死,心中有的只是爱与欢喜。
  
  七
  
  这是一部真诚的,有慈悲心的电影。
  
  《观音山》,撞击到了我的心灵。
  
  这是近年来,最具文艺片气质的国产影片。
  
  八
  
  演员表演很棒,重点表扬范冰冰、张艾嘉。
  
  影片中的瀑布太美了,希望有朋友能告诉我,实景在何处。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