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影评::谈谈该片道具的设置

发布时间:2019-08-31 05:17:15

  道具的运用是导演拍摄影片的点睛之笔,合理而成功的设置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导演表达意图和目的的重要方式,影片《喜马拉雅》主要讲述了在尼泊尔西北方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风俗的故事,而导演通过对盐巴、牦牛、摇镜筒等道具的运用对强化影片的故事内容,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具有积极作用。
  
  导演选用这些道具都是赋予它们象征意义的,盐巴象征着生存方式与环境,牦牛象征着人物性格,而摇镜筒则象征着宗教信仰,在这些道具身上都透露出一股生命的张力,更好的诠释了影片的主题。
  
  盐巴象征着影片中土著居民的生存方式与环境,盐巴的本质特征是咸又白的,它是当地的特产,也是用来交换过冬粮食的主要交换品。影片《喜马拉雅》中大篇幅的情节是描写土著居民运盐的过程,而整部影片也是围绕着盐来展开的。白色的盐巴象征着人们运盐路途的生态环境:雪山连绵,冰封环绕。这就凸显了人们生存的艰辛而又不得不为生存去面对雪山高原的恶劣环境。盐巴的味道是咸的,代表运盐的路途多灾多难,在影片中过绝壁独桥这一情节将其完美的展现。他向观众阐释土著人们必定会尝尽生存的苦痛,盐味人生。导演有机的将盐巴与影片中的环境结合起来,让观众形象的感受到这种生存方式与环境,也让观众体会到在这种方式和环境的压迫下,土著居民必定有一股生命的张力,为刻画人物性格奠定了基础。
  
  典型的环境影响典型的人物性格塑造。盐巴蕴含了典型的环境描写,则牦牛就凸显了影片中典型的人物性格塑造。牦牛被称为牦牛之舟,本身就具有耐寒、耐渴的特性,并且不知劳累,适应高原的恶劣环境,而导演正是根据它的这些特性才赋予了它人性化的特征。可以说牦牛是背负着生存方式与环境的压迫而运盐的,这映衬了影片中的土著居民的人格特点。影片中两个人物凸显了牦牛的特性,卡马可以比作一头年轻的牦牛,心急气壮,不甘受传统思想束缚,敢于挑战雪山的凶险,彰显了年轻牦牛的勇敢特性。在运盐道路上,他果断并不畏艰险的挑战雪山,而且对一直反对自己的泰乐也进行帮助,这反衬了动物中最本质的同族同类的关怀。也彰显了卡马人性的善良与坚强,泰乐可以比作一头老牦牛,虽然满腔热血,但终究力不从心,在运盐途中倒下的一刹那,正是象征着一头老牦牛的顽强精神。导演巧妙是使得牦牛与影片中这两个人物相结合,彰显他们的性格特点,当然,牦牛不仅仅代表了这些,也是代表着全部落人们的性格,都是一样为生存抗争,都是一样的顽强。导演通过对牦牛的合理处理和设置,展现了影片中人物显现的生命的张力,为影片的主题升华起着积极作用。
  
  人物性格的形成确立了一个传统风俗和宗教信仰,然后这些传统风俗饿宗教信仰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摇镜筒就是这样的。影片中反复的强调神灵的作用,听从上天的安排,信仰的喇嘛教。摇镜筒象征着人世的轮回,使得死人来世少受苦,影片中泰乐死时,他的儿子为他拿起摇镜筒,象征了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性格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导演设置的这一情节也映衬了儿子对父亲的爱,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一片片雪山连绵的高原,一个个性格如牦牛的人们,把生命的张力体现的淋漓尽致,启示我们生存的艰难,培养我们坚强的性格,再加上合理的道具的运用,使得影片主题更具透射力度,指导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作者:姚明飞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