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之前,曾看过影片《爱》的故事梗概,当时自己总结了一下,基本就是重情重义的有钱人与追求真爱的漂亮女孩之间的俗套故事,要不就是帅哥美女一哭二闹三上吊四抱抱的偶像剧桥段,于是观看的兴趣大减。但由于导演是拍过《艋胛》和《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的钮承泽,便还是在心里为它留了一个“以观后效”的位置。后来在媒体看片会上,不出所料,影片充分印证了我对这位满族台湾导演的信心是正确的。而片中大量接地气、让人心下莞尔的生活细节,编导对俗套故事的不俗掌控,及其深厚生活体验对死板爱情类型的翻新和丰富,都让我有超出预期的惊喜。
印象中,台湾导演拍爱情片,大都脱不去那种又甜又嗲的脂粉气,《爱》却难能可贵地充盈着可触可碰的生活质感和生活本身散发出来的喜感。比如人物虽都是俊男美女,但各有状同你我的缺点和毛边,空虚的、隐忍的、胆怯的、结巴的、刁蛮的、富人家的、普通人家的,比起庸常爱情偶像剧/片中那些不食人间烟火“专业谈恋爱”的货色,观众对他们更容易代入认同并对号入座。而编导为每个人物设计的颇具个性化的台词和举止,也让其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丰满。
《爱》虽然讲述了三段爱情故事,却与《全城热恋》那种相互割裂有些陈旧的三段式结构不同。导演一上来就清晰交待了人物之间的网状关系,而后三个爱情故事互相交织平行推进,各有侧重却毫不刻意,影评共同组成了诠释爱情三味、立体坚实又清新自然的电影结构。而妥帖充塞支撑这种结构的,则是大量提点人物、揭示处境乃至推进情节的新鲜细节。这些俯拾即是的生活化细节,或幽默,或辛酸,让整部影片节奏错落而明快,观众则在哭哭笑笑中,轻松抵达爱的终站。
其实港台导演拍内地生活,大都脱不去那种隔岸观火的虚假和隔靴搔痒的别扭,但《爱》中大段的北京戏份却自然而亲切。赵又廷在北京胡同里等房屋中介赵薇,西装华服的他面对满地乱窜的京巴狗、穿街过巷的自行车和围坐打牌的老人,左右碍事手足无措,形象地传达出某种客观真实的文化差异感。而后两人的爱情战争,在派出所、满族聚会、北京小学校等内地观众熟悉的场所中次第展开,原籍北京的钮承泽颇为地道地铺展着道地的京味风土人情画卷,初步营造出一种横跨两岸“风景”,却没有文化习俗硬伤的大华语电影的可喜风貌。
影片名为《爱》,其实细究下来,并不局限于男女之情,亲情、友情、同僚情也暗含其中,而且编导也并不回避姐弟恋、先性后爱、恋爱不结婚、先包养后自立、劈腿回头爱等非传统或不圆满的爱情形态。这种对多元爱情兼容并蓄、等量齐观的现实态度,对于讨好年轻观众自然大有裨益。另外非常难得的是,影片在探讨爱情之外,还自然带出某种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如陆平最后对多年女友柔伊的分手祝福就颇为让人感慨,而宜珈父母吵吵闹闹却深爱彼此的贫贱夫妻情,也让人笑入心坎情绪泛潮。另外柔伊对当年口吃男同学的回忆,对自己何以甘心被包养的无奈经历的回顾,都在爱情故事的梦幻外衣下,传达出某种真实的生活感喟与坚硬的人生积淀。这些也正是《爱》这部电影比那些华丽空洞的爱情电影高明的地方。
虽然如此,电影《爱》看起来依然颇为养眼、欢乐、讨好,它偶像剧一样的通俗形式似乎在提醒大陆的电影创作者,太阳之下无新事,俗套并不可怕,它和类型一样,往往是经过时间与观众考验的利器,骨子里不过是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沉淀罢了。与其一味标新立异没头没脑,倒不如扎根俗套,从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谋求个性与商业的平衡,以自己的姿态拥抱大众的趣味,不庸俗却也不避俗。当然这需要创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省悟生活的真诚态度,可能不容易,但无疑是一种靠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