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以偏概全小题大做
宫斗剧的流行非一朝一夕了,有粗制滥造的烂剧,但也不乏《甄嬛传》这样制作精美的佳作。展现复杂黑暗的人性,但终究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流价值观,电视剧并非历史纪录片,也须容得虚构。党报的批评有失公允。
电视剧除了娱乐功能,毕竟还要考量对观众思想及文化的引导,须对观众负责。虚构历史或过分曲解历史会误导分辨能力低的人的历史观,而过分展现人性黑暗难保青少年不会有样学样,将勾心斗角追逐权利投入自己的生活。
《甄嬛传》,除了超高的收视率备受关注,还因为被官方报纸《人民日报》批评为“煽、色、腥”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甄嬛传》以及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廷剧,果真就那么罪大恶极吗?悖论是,就是真是罪大恶极,各大卫视的收视率为何因为《甄嬛传》的播放而率创新高呢?
评判权交给观众
看罢《甄嬛传》,给我个人的印象有以下几个:其一,制作精致,无论是台词,还是服装、道具,还是几位主演的表演,抑或是故事情节的设计,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一些粗制滥造的宫廷戏;其二,当算当下我国电视荧屏上各类宫廷剧的集大成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剧集较长内容丰富,更在于它将宫廷之中的虐心、内斗表现得淋漓尽致,像给皇帝带绿帽子这样的桥段,更是打破了众多黄帝的“高大全”形象,给人以非常痛快非常真实的“复仇感”。
如果说《甄嬛传》都算重口味,我只能说,发出此评论的才真是重口味。《甄嬛传》的桥段,不过是现实之中官场角斗的真实影射。君不见,在官场之中,局长是可以陪小三跳湖自杀的;电视剧评论两位副局长是可以大打出手的;小三为了上位是高举反腐大旗的;信访局局长也是可以因为被逼无奈走上信访之路的……明明在现实的官场之中,充满了方方面面的重口味,却批评一部被广电总局审核过的电视剧重口味,这是神马逻辑?
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追问——为何国人这几年喜欢看宫廷剧?在笔者看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事件的偷窥心理,使得我们特别想看一看上层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现在发生的一些事件,或许就会在几百年后以电视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可我们又活不了几百年,只能看几百年前的真相,看宫廷剧能让现在的我们对古代的屁民说:我们知道真相,你们那时口口相传的都是谣言,是噪音,是杂音。
第二个原因,我们身处规则缺失的权谋社会之中,不学点职场宝典,都对不起这一辈子。学会甄嬛一样的本领,在职场和官场之中,有起有落但最后终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东,是一种本事。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二号首长》和《候卫东官场笔记》这等描写争权夺利和官场潜规则的小说,为何能在当下并不景气的出版行业中占有那么大的销量了;也就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余则成这个如何把信仰与权术都搞得那么精湛、不是国民党却可以在国民党官场之中兴风作浪的“潜伏者”了。
第三个原因,国人喜欢回顾历史、做梦穿越,不喜欢幻想未来,很大原因上是因为作为屌丝和屁民的我们,根本看不到变化的希望。看不到未来,只能醉心于回顾,然后尊重现实。有钱的出国移民,没钱的可以意淫回到古代,而且,在梦中可以达到“母仪天下”的高度。既然在现实之中,找个“高帅富”那么难,那我就在宫廷剧之中,找个最高最帅最富的给你们看看。
《甄嬛传》对社会有坏影响吗?我看未必。我们的社会之中,本来就问题多多,谁影响了谁,还不一定。而且,《甄嬛传》作为一个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的大戏,在艺术层面,在文学的遣词造句上,在娱乐精神上,在满足当代人的观赏欲望上,都是一部可以观摩的电视剧。而且,我们也不能说看了《甄嬛传》的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观众,就“煽、色、腥”了,最“煽、色、腥”的那部分群体,估计都在小三和酒场之间陶醉着呢,哪有时间看电视啊。因此,《甄嬛传》貌似大俗,实为大雅。
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我国著名电影演员赵丹的名言:“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因此,我们不妨《甄嬛传》的评判权交给观众,让他们评判一下这部剧是优是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