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情思

发布时间:2022-11-24 13:31:38

红楼情思

黄叶斌

武昌阅马场,即辛亥革命首义广场。南北对峙中,一新一旧两座红楼巍然屹立默然对望,在辛亥革命百年后的历史时空对接,同时,又将参观者的情思与历史老人的叙述和为民主共和而捐躯的忠魂对话。

初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辛亥革命百年祭奠的礼炮刚刚过去40天。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上月因为参观者爆满而未能入内。适逢周末,宽阔的首义广场上热闹非凡游人如织。在广场入口处,一组高大而肃穆的群体雕塑挺立于曾经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旧址上,鲜活于人们的拜谒、敬仰和怀想的目光中,定格于游人留下影像的闪光灯之间。在花岗岩的底座上,手握汉阳造步枪、站立于迫击炮后面准备发射、高擎九角十八星义旗的几位战士,神情凝重,眼中喷火,姿态各异:或冲锋、或振臂、或仰望、或沉思、或呐喊……顿时,我的视线被它的静穆威严所吸引,心灵被它的无声心语所震撼,情绪被它的磁场氛围所感染。无疑,这组雕像是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精神写照,是一代忠魂回归故土的化身,是共和民主理想的形象载体,是告慰英烈启迪后人的时代宣言!

在外面看,这座经过两年施工而成的V型赭红色的建筑,其建筑面积万平米,展厅面积近7000平米。其双坡屋顶、飞檐翘角的外形,酷似“一飞冲天”的鲲鹏之翅,又似遨游太空的飞船机翼,古朴新颖而又气势非凡,诗意点缀而又沉稳大气,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其血色的质感似乎是革命先烈的鲜血凃染,令人在视觉和触摸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心悸与疼痛。

这座博物馆有三层楼,五个展厅:“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起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参观路径大约1572米。凭着证件免费取得门票,随着人流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馆”一楼,也就从现代时光穿越回到了历史的隧道。一楼处于地下一层,即第一展厅“晚清中国”。其设计的寓意也是不难理解的: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难道不是人间的地狱吗?在地上的两层楼难道不是世纪之光的呈现吗?

从左侧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那昏暗迷离的灯光、土灰惨淡的色调、逼仄曲折的通道、倒锅式的前倾墙壁——尤其是那镌刻在两边墙上的12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名称,更像一条条钢鞭无声地抽打着游人的心弦,令人愤懑、疼痛而窒息。晚清社会生活的衰败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现状,通过复制放大的旧照片和形象雕塑,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令人感叹百年前的中国大地已经是一座地浆奔涌的火山口了。这种历史潮流的回旋、冲撞、挣扎与咆哮,是顺应世界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是呼唤颠覆与革新的文明曙光的一种照耀,是人心所向的民主共和正义力量的前奏曲。

在“革命原起”展厅,再现了“地火运行”的历史片段或瞬间场景。天幕上空,以影像的形式放映出孙中山拟定的同盟会12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如雷贯耳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回响。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成立,同时,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华人华侨也纷纷建立了各种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革命组织,如光复会、光复军、共进会、文学社、立宪党、科学补习所和新军等。谭嗣同等六君子、秋瑾女侠、徐锡麟、林觉民等黄花岗起义的72烈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与戊戌政变后汉口自立军的组织者唐才常和秦力山的斗争与被捕,以及康有为、梁启超和公车上书学子的维新运动,使人在敬佩的同时不免生出几分惋惜之情。同盟会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思想、组织、宣传和经验方面的基础。可以说,在热血中开放的民主共和之花,是在凄风苦雨中含苞萌芽的,是在枪林弹雨中冶炼淬火的,是在英魂的坚韧挺拔中呵护成长的。因此,这种花朵,是人间最艳丽、最奇特、最尊贵、最永恒的时代之花!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依次来到了第三展厅“武昌起义”。这是一条仿真复制古街,石板地、小街坊、夜晚的灯笼、执勤的士兵、密会的场所、起义的场面……借助于实物、图片、人物雕塑、微缩景观、浮雕、沙盘模型、电影资料、环幕影院和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把百年前的时空记忆重新还原,让你在观摩、聆听和感受中接受历史老人的讲述与回味,让你在惊心动魄的那场战斗中触摸胜利果实的孕育和生长的艰辛历程。这是多么难得的一次体验啊!由于三次意外事件的发生,参加辛亥革命起义的彭楚潘(27岁)、刘复基(28岁)和杨宏胜(36岁)三人不幸被清政府捕捉斩首。幸运的是,当时还留下了他们就义时的照片:尸首分离的惨状、死不瞑目的悲壮、张口大喊的英勇。是的,据史料记载,刘复基等人在敌人的屠刀下高呼“同胞速起,还我河山”的口号,如世纪之初的一声惊雷将封建帝制的颓废大厦摇动坍圮,为辛亥革命义旗的猎猎飘扬呼风唤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暴动的成功预言祭奠。伫立于这些英烈的遗像前,我们的心胸似岩石压顶堵得慌,我们的血液如火焰炙烤贲张澎湃,我们的心情像巨浪敲打无法平静。今天,当我们在平坦宽广的彭刘杨路散步观光休闲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和洒下的热血?除了敬仰与怀念,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来到第四展厅“创建共和”,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作为辛亥革命的政治领袖和民主共和理想的实践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史经历,以一块世界地图的电子屏幕示意图和场景复原的雕塑展示出来:孙中山曾经三次往返于美国檀香山从事求学与革命活动,他和母亲站立船舷眺望大海深处的一轮红日。这些生动逼真的形象描述,让我们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成长和成功的秘诀。一幅“黎元洪祭天”的油画,再现了成立鄂军都督府的一个瞬间;两幅“武昌起义地形图”和“全国起义形势图”,采用地板脚下触摸和平台手指感应的方式逐一展示;一处“阳夏保卫战即刘家庙之战”,在场景复制还原中依稀听见隆隆枪炮声的吼叫与浴血拼杀的悲壮……义举是艰难的,但是胜利果实的保卫更加艰苦。辛亥革命的价值与意义是前无古人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世纪之光的照耀,是热血之志、铁血之花和骨血之魂的集中凝聚,是中国历史上的完全为着民主共和理想而奋斗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正如著名作家任蒙先生所说,武昌起义的胜利,不是武力的胜利,不是个人野心家权欲的胜利,而是信仰的胜利,是人民意志的胜利!诚哉斯言!

第五展厅的内容,主要是百年来纪念、研究、宣传“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与进展情况。这部分以照片和实物为主,也是使我们为之感到欣慰的地方。近两个小时的观摩和拜谒,透过700余件文物和703张照片的再现、展示和倾诉,使我们用目光与红楼对话的同时,更是在用心灵捕捉和感受着历史的足音,熏陶和检验着我们的良知与理性。“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黄钟大吕般的伟人箴言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走出这座红楼的大门,站在广场上再一次回眸仰望,只见这只写意鲲鹏在阳光下扶摇直上,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先烈的遗志,回旋、翻转、腾空而去……

(写于)

阅读更多文化随笔,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