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办公室徐主任找到我,让我在今天的说课现场对青年教师作一个发言,说说自己成为省市学科带头人的体会和经验,并对文科组的说课作一个点评。要说经验谈不上,因为自己也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一份极平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能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我认为一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大家对我的帮助;二是学科带头人评选政策好,三是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克守着用心做人做事和永不满足、决不服输的处世之道。
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50年代出生,困难年代成长,文化大革命中读书,上山下乡时期插队,粉碎四人帮后读大学,改革开放年代参加工作,坎坷的成长过程,加上严厉、规矩的家教,磨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使自己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待人、严谨做事的作风,无论是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创作、指导学生还是处世做人,每样都追求尽善尽美、用心经营。正是因为这份执着,才奠定了我成功的基石,下面从3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一、积极的态度是成功的动力
记得还是在读高一的一次期中考试中,我数学考了57分(我向来理科不行)回家受到父母的斥责,我便暗下决心,下次非要考好不可,为此我制订了严格周密的学习计划,平时严格按计划执行。果然期未考试数学拿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满分。
有人说:如果我们一直有一个积极的成功心态,那么成功就会在我们面前出现。我十分同意这种说法。42年前的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上大学时,我是第一个报到的新生,我记得那天下着大雨,当我长途跋涉,满身湿透,被何启陶教授(全国著名的水彩画家)领到他家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我豁然开朗。墙上挂着一幅幅装饰十分考究的水彩画作品,窗户边垂下的浅兰色衬布下,摆放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石膏像;桌上茶几上整齐堆放着一本本精美的画册,笔筒中插着大小不同的各式画笔,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肃然起敬,心里默默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艺术家。当时的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自己。成为前进的动力。
要学好美术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我时刻牢记着老师的教诲,课堂内外加倍努力,唯恐落在别人后面,大学三年中我一直坚持写学习笔记,不断总结反思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为了磨练意志,冬天我坚持每天冷水浴。三年中两个暑假坚持留校,我常常花别人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看书、画画、写日记。就是凭着这样一股犟劲,在大学三年中两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二、迅速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行动着的人最接近名师,要想成功,就得付出行动,把规划付诸实施。这种付出不仅是脑力上的,还有体力上的,要吃得了亏,要有别人说你傻而不动摇的主见,有时该放弃的就得放弃。要脑勤、嘴勤、手勤、脚勤,每届市中学生艺术节,是我们脑力体力接受考验的时期,它并不像个别人想象的只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坐在办公室里收作品那么简单,那样是很难收到满意的好作品的,你必须一次一次的下到班上去,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和作者谈立意,谈构图、谈作品的表现形式,谈色彩处理等等。有时一天要上下楼跑好几趟,这样做,为得是什么?为得是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得是教师身上的这份责任。正是由于这份辛苦,才一次次换回我校在市中学生艺术节上的喜报频传。
03年我有幸接受了18中美术教研组长卢老师给的一个课题,《中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融合的研究》,从未搞过课题研究的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去。潜心研究,科学论证,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实例,走访了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校内外各科教师,并在学生中广泛模底,征询意见建议。经过与各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课题于05年12月圆满结题,研究结论的得出,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融通提供了可行性操作方法。07年元月,我被授予市“十?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如果没有创作的经历,那么他的人生是不丰满的,也是缺少品味的。几十年来,自己坚持业余美术创作。创作大部分安排在7-8月份的暑假进行。此时正是南昌最热的时候,我的住房坐东朝西,室内炙热难耐,画油画时怕颜料吹干,不敢开电风扇(那时还没有空调)。那份甘苦和辛劳,是需要意志和毅力的。
1995年暑假,我正创作宣传画《放飞》,画面上是由各学科课本及各种辅导资料构成的摩天大楼顶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鸟笼,一只鸽子在笼门打开的瞬间,震翅奋飞冲向蓝天。寓意要给学生减负,还他们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那天下午,我在家打着赤膊,用高压锅煮稀饭,由于急着作画,没等高压锅冷却就打开,结果整个前胸严重烫伤住院。为了不耽误交稿,我执意请求医师同意把没完成的画拿到病房来画。我的举动,令病友和医师、护士们感动。作品《放飞》被评为全省教师美展优秀作品奖并在中国微型小说期刊封3上发表。我业余创作的美术作品先后均入选省、市美展并大部分获奖,有的还在省市报刊上发表。97年被吸纳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三、不断反思是成功的保证
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追求“完美”的原故。过去总是对个别年青教师的做法看不顺眼,也不够宽容,不免关系搞得有些紧张。经过反思,我试着多与他们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果然关系融洽了不少,工作也舒畅起来。过去教学中经常抱怨学生不专心听课,不守纪律,一堂课下来,累得筋疲力尽。经过反思,我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动脑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需求,适时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确实效果不错。
搞课外美术活动最头痛的是学生在该活动的时间不能到齐。为此,我不知在领导面前抱怨过多少次,而对于这种顽症,学校也确实很难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怎么办,经过反思,我试着改变全体学员每次都必须集中活动的办法,而采取分期分批每天找一部分同学小规模多时段活动。这样做,老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天下午3-4节课都要呆在活动室里,但这样做不失为一种高效、可行的办法。4-5月份瓷板画兴趣小组就采用这种方法,先后画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瓷盘。为七楼校园艺术画廊增色不少。《南昌日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等先后对我校瓷版画活动进行了报道。
综上所述,用一段某杂志上的开篇语来结束我的讲话再合适不过。名师没有一蹴而就,也没有机缘巧合,名师成名,背后是艰辛,是十余年或数十年如一日不能像一般人那样的生活。有人说:行动着的人最接近名师,也有人说:教师需要贵人的引领方能成为名师。是的每位名师的成长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但对教育事业热爱、对教学工作执着,坚守课堂、勤于科研,对教育持有宗教般的情怀,应是名师们共同的操守,名师大都喜欢读书,善于笔耕,成名于八小时之外,真正地把职业当事业,在一次次成功的激励下,又在一个个新的起点上行走、奔跑,或心静身动,或以文载道。如果没有成长的理想,内心的责任,踏实的作风和开放的情怀,名师则离我们太远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