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进行第四讲,论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月亮围地球转即恒星行星在宇宙空间位置,与我国古代天文理论图像相互密切对应关系
茫茫宇宙,奥妙无穷,学习认识,永无止境。 由浅入深,步步高升。
天文威力,力大无穷,社会进步,紧密相通。始祖黄帝,我们祖先,
制定历法,天文精通。传统文化,我们继承,古今结合,加强易理,
三者合一,天文进步,攀登目标,世界顶峰。
首先演讲第一部分, 古代真人所绘制的【古太极图】与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相互之间的密切对应关系。
如果【古太极图】与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对应,即能象征地球自转前进时所生出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又能象征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所生出的四季冷暖气候阴阳消长运行规律。
下面进行古太极图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对应
太极图
如果我们把“古太极图”中的阴盛一阳生,阳长阴消,阳盛一阴生,阴长阳消一个圆的阴阳消长规律,与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对应,正是象征,由于地球由自身右西往左东自转前进一圈,使某时区看到上方不动的太阳向反方向运行,东出西落,在时空经度上转一个圆,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
古太极图中下北为“阴盛一阳盛”“阴盛”象征深夜,子时(23—1)点,“一阳生”说明以后满满天亮太阳出来,这一天象规律,正是地球上某时区地形地理的南方,由面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正中,由自身右西往左东向着太阳方向,自转前进所生出的景象;当地球向太阳一方自转前进6小时90度后,正是卯时 (5—7)点这一时区自身地形地理的南方就会由原来所面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正中,和太阳成180角,改为所面向太阳的右方,和上方太阳成90度角,这一时区自身地形地理的南方面向太阳的右方,自身的左东方必然是太阳一方,由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如果是春秋两季,正看到太阳从左东方地平线上升起,这时为 “阳长阴消”;地球继续向着太阳一方自转前进,当自转6小时90度后,这一时区地形地理上的南方正是太阳一方,午时(11—13)为“阳盛”“一阴生”是由于中午以后这一时区地形地理上的南方是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一方自转前进,使所看到上方的太阳在南方往西行;这一时区地形地理上的的南方由面向太阳一方,继续向着太阳照射地球阴影一方自转6小时前进90度后,就正面向太阳的左方,这一时区地形地理的南方面向太阳左东方,自身右西方视位置必然正是太阳一方,这时正是酉时,(17—19)点,由此,正看到太阳从右西方在地平线上落下。为“阴长阳消”地球继续自转前进6小时90度后,这一时区的南方就又面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正中,地球自转前进24小时360经度正是一昼夜时间。也正是【古太极图】中,所象征的阴盛一阳生,阳长阴消,阳盛一阴生,阴长阳消,时空的一个圆,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
同时,使我们懂得了,【古太极图】中一个圆,从下北阴盛一阳生,到左东阳长阴消再到上南阳盛一阴生,左东为“阳生阳长”正是地球上某时区地形地理的南方由面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正中,由自身右西往左东向着太阳自转前进所生出的景象;
从上南阳盛一阴生,到右西阴长阳消,在到下北阴盛一阳生, “右西为阴生阴长”,正是某时区地形地理上的的南方由正面向太阳,向着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方向自转前进所生出的景象。
如果古太极图与地球围太阳公转时对应,首先要对“下北、上南、左东、右西”有一个正确认识。
因为 时空是没有方位的,方位是人为能正确认识天象规律而确立。为什么说下北方呢?因为如果把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作为下、左、上、右的一个大圆去认识, “冬至日”地球就位于公转轨道的下方,如果作为一个东、西、南、北的大圆去认识,冬至日地球就位于公转轨道的北方。
如果把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作为下、左、上、右一个大圆去认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地球北极点指向的是北方,需要的是地球赤道两侧面向上方中央的太阳;如果作为东、西、南、北一个大圆去认识,地球北极点就指向上方,需要的是,地球赤道两侧面向前方中央的太阳。
(现在绘制地球上地形地理图像是北为上、南为下,就是依照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地球北极点指向上方,南极点指向下方为标准,关于绘制和认识地球上地形地理上的方位,与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的时空方位,要分辨开,如果混为一体去认识,必然会出现错误)
地球北极点无论指向上方或北方,同样都是北极星所在时空位置。当地球北极点指向北极星,由自身右西往左东自转前进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无论是位于以太阳为中心的下方或北方,面向正中央的太阳,地球自身的左东方都是太阳的左东方。
也就是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前进,位于下方或北方同样都应该往太阳左东方前进。这说明,北为下,南为上,左为东,右为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规律是相同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规律相同,四季冷暖气候运行规律也同样相同。因为四季冷暖气候性质是地球在公转轨道自转前进时太阳对地球纬度直射点所生出的。
在上一次演讲已经说明,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无论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下、左、上、右那个位置,都是中午正面向太阳时,北极点指向北极星,自身的左东方是前进的前方。
如果地球在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的方向认识错误,也就不符合每天所看到的太阳东出西落昼夜交替天象规律。比如,地球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下北方 “冬至日”时,往太阳的右西方自转前进,因为地球北极点指向北方北极星,正中午面向上方太阳时,太阳的右西方,同样也是地球自身的右西方,这样不是地球由自身右西向左东自转前进,而是由自身左东往右西自转前进,由此必然会看到是在西方在地平线上出太阳,东方地平线上落太阳。
【古太极图】如果与地球围太阳公转对应,“下北阴盛一阳生”正是象征“冬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下北方,天气寒冷,太阳对地球南纬23.26度直射,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向着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太阳对北纬23.26度直射的方向前进,使北半球的人看太阳一天比一天升高,同时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黑夜一天比一天短,气候性质由寒冷逐步变温暖的景象;“左东为阳长阴消”象征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左正东方时是“春分日”太阳正直射地球赤道,同时白天继续一天比一天长,气候由寒冷变为温暖,万物开始生长;上南为“阳盛一阴生”象征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南方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天气炎热,以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要向着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太阳照射地球南纬23.26度的方向前进,使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夜间一天比一天长,气候由炎热逐步变温暖的景象;右西为“阴长阳消”象征 地球位于右西公转轨道时是 “秋分日”太阳正直射地球赤道,同时白天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气候由温暖逐步变寒冷。
易经中天文理论提出:东、西为左、右为道;南、北为上、下。东、西为左、右为道,是因为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出西落,生出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南、北为上、下,是对全年时间,太阳由南纬23.26度运行到天赤道,在由天赤道运行到北纬23.26度,然后在由北纬23.26度返回天赤道,在由天赤道返回南纬23.26度,上下南北纬度回归线上转一圈,生出四季冷暖气候性质而言。
由于地球由自身右西往左东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所看到太阳向反方向运行,东出西落在经度上转一个圆的道理,上面已经讲的很多了。实际上太阳全年时间在天赤道两侧南北纬度回归线上转一圈,生出四季冷暖气候性质,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太阳东出西落有同样的道理,同样不是全年时间太阳在天赤道两侧南北纬度回归线上转一圈,而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前进一周,由于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不同,使上方正中央不动的太阳对地球南北纬度直射点不同,所看到的天象反映。
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为什么能够在公转轨道下北方,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冬至日的阴盛一阳生”通过自转前进小于三个月的时间,太阳正直射地球赤道后,是春分日“阳长阴消”气候性质;又自转前进大于三个月时间后,太阳正直射地球自身北纬23.26度, 夏至日的“阳盛一阴生”气候性质;又从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开始,继续自转前进大于三个月时间后,太阳又返回直射地球赤道度,秋分日“阴长阳消”气候性质,又继续前进小于三个月时间,就返回原来太阳直射地球自身南纬23.26度的起点呢?
我认为,并不是靠地球赤道对应天赤道进行自转每秒钟前进465米,地心在黄道上运行每秒钟前进大约30千米,通过地球自身倾角,使冬至日和夏至日是斜球,春分日和秋分日是正球,而形成的全年时间太阳对地球纬度的直射点。因为,一方面全年四季中每一节气的气候性质,都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一种自转运动前进时的位置,使太阳对地球南北纬度直射点不同所形成。同时,一太阳年时间,365又四分之一日,也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一种自转运动,前进365又四分之一圈的总和。
另一方面地球即沉重又庞大,自身即自转前进又公转前进和倾角运动是根本做不到的。(不但地球做不到,任何物体都不能做到,我这一观点可以做实验进行证明)
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要想到达自己预定目标,必须要根据自身性质、性能,修好行驶时所需要前进的“道”,飞机需要修好航道;火车需要修好铁道;汽车需要修好公路,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地球也不例外,首先必须把地球当作一个活的,有灵大整体去认识,因为只有活的有灵大整体才能化生养育出活的万物。因为动物有动物的灵,植物也有植物的灵。比如,大房后面阴影中的树,为寻找到阳光,占多数长的很高,不浇水的旱小麦为到深处寻找水源要比长浇水的小麦根系长的多。动物和植物都是根据自己生存和生长的需要,尽最大努力来满足自己需求。人是万物之灵,不同于其他动物,万物又归人所用,由此人能改造主客观世界,有让世界更美好的能力。 地球自身的灵,根据自身能有以南北极为轴进行自转的能力,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和太阳相互之间的引力和距离,太阳对自己直射点的温度,能适应自身所化生出的动植物生存生长。 然后在依照正中央太阳对地球南北纬度的直射点为标准,根据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的速度、规律,确立好相适应的围太阳公转轨道,这样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才能实现。
在上面我提出了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小于三个月的时间,是因为,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不是冬至日到夏至日总天数的正中间,而是提前两天太阳已到赤道度;提出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大于三个月时间是因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也不是夏至日到冬至日总天数的正中间,而是后两天太阳才到赤道度。这能说明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和夏至日到秋分日要比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和冬至日到春分日天数多,由此,哥白尼用平面几何中的定理,计算出冬至日为近日点,夏至日为远日点。以后开普勒由哥白尼的所提出的偏心圆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改为椭圆形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同样也是定为冬至日为近日点,夏至日为远日点,到现在天文学家同样按照开普勒的天文理论进行宣传。
首先提醒,地球无论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哪个方位,下、左、上、右,永远是地球北极点指向北方北极星,中午时间太阳一方为上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太阳照射地球阴影正中为正下方。
现在国际上把整个地球划分为,东、西各12时区一共24个时区,当地球上某时区由自身右西往左东自转前进时,无论位于公转轨道的下左上右那个方位,永远是面向太阳上方部分前进。也就是永远是南方面向太阳,中午时间的一个时区接一个时区的前进。比如:东西12区前进一个小时后,东11区接着前进一个小时,东10区、东9区等。一个接着一个前进,就向车轱辘前进是同样的道理,来带动整个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这样,一个时区前进一小时15经度,全球24个时区前进24小时,正是地球赤道一个圆360经度。地球用自身正面向太阳的时区,在时空公转轨道上前进,才更有益于永远保持和太阳一定的距离。
只是车轱辘前进的道路都是直的,下方是行走的道,而地球自转前进的公转轨道,是以太阳为中心下左上右的一个大圆,用旋转运动前进,而前进的时空轨道,是太阳一方,在自身的上方,就是永远是南方正面向太阳的一个时区前进。
车轱辘在道路上前进时,上方部分所面向的是前进的前方,下方部分,虽然随着车轱辘一起前进,而面向的是前进的后方。地球赤道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也是同样,中午时间,南方正面向太阳的一个时区,在公转轨道上前进的时,自身的左东方是前进的前方,地球自身南方面向太阳照射地球阴影一方的时区,自身的左东方都是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的后方。
如果依照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天象规律,应该把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当作一个下左上右的大圆去认识,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央,地球赤道永远前进在公转轨道上,并且地球赤道永远对应上方时空的天赤道,黄道对应于,太阳对地球纬度的直射点。地球自身北极点永远指向北方的北极星,地球南极点指向南方,面向着上方太阳,永远不停的由自身右西往左东自转前进。
如果地球围公转轨道,左右双方正和太阳平行,下方比左右双方往北倾斜23.26度,这样当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正中央太阳就必然正直射到地球自身南纬23.26度位置上,因为地球这一位置正和上方正中央的太阳直射平行。这时正是北半球的人,冬至日所看到的太阳高度。
人在地球上看太阳在时空纬度上的高度,和自己所在的地理纬度有密切关系。比如居住北纬40度的人,北纬40度就正是天顶,距地面90度,是所看到天空一个圆的最高点,地球赤道所对应的天赤道,要比北纬40度上空的天顶低40度,由此,如果北纬40度的人冬至日看太阳的高度,需要90度减去40度,因为太阳位于南纬23.26度,比天赤道又低于23.26度,必然还需要在减去23.26度,这样居住北纬40度的人,看太阳冬至日在时空纬度的高度就是,90度减去40度再减去23.26度,正是26.34度。
因为公转轨道是由北往南的坡度,同样是向太阳位置一方的坡度,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由于是向正中央的太阳方向前进,由此对地球纬度的直射点必然会由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向地球赤道方向移动,由此在北半球看太阳就会一天比一天升高,同时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间一天比一天短,正符合【古太极图】中的“下北为阴盛一阳生”。
地球位于下方公转轨道时,北极点指向北方北极星,面向上方太阳,地球自身的左东方正是太阳的左东方,由此, 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应向太阳的左东方前进,当前进到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左面正东方时,公转轨道正与太阳平行,因为地球赤道前进在公转轨道上,由此地球赤道也正与太阳平行,太阳必然正直射地球赤道,这时正是“春分日”人在地球上所看到太阳高度;同时这一天当人随地球自转前进时,所看到的是太阳东出西落行走天赤道。春分日以后,由于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继续有由北往南的坡度,由此在北半球看太阳,同样一天比一天升高,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气候一天比一天暖,正符合【古太极图】中的左东为“阳长阴消”
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因为地球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左东方位置时,北极点指向北方北极星,侧身面向正中央的太阳时,自身的左东方,正是太阳上南方,由此就往太阳上南方自转前进。 而到上南方的公转轨道又比左、右,双方公转轨道往南倾斜23.26度,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前进,到正上南方时,下方正中央的太阳必然和地球上北纬23.26度平行,同时也就直射到这一位置上,这时正是“夏至日”北半球的人所看到的太阳在时空高度。
因为依照北纬40度为上方天顶,北纬23.26度要比地球赤道所对应的天赤道高23.26度,由此居住北纬40度的的人,看到太阳高度就是90度减去40度,在加上23.26度,为73.26度。
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前进,地球北极点指向北极星,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以太阳为中心上南方时,要俯卧面向着下方的太阳,也就知道地球自身的左东方,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右西方,由此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应往太阳右西方前进。由于夏至日到冬至日时,公转轨道是由南往北的坡度,由此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时,太阳对地球的直射点就会由北纬23.26度慢慢往地球赤道方向移动,由此在北半球上看太阳,会一天比一天低,同时白天一天比一天时间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正适合【古太极图】中的上南为“阳盛一阴生”。
当前进到公转轨道正右西方时,地球公转轨道和太阳平行,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太阳也就正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正是秋分日所看到太阳的高度,同时当人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所看到的正是太阳东出西落行走天赤道。秋分日以后,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前进,因为地球位于公转轨道右西方时,地球北极点指向北极星侧身面向正中央太阳,也就知道地球自身的左东方正是正中央太阳的下北方,由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继续往太阳下北方自转前进,同时继续白天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气候由温暖逐步变寒冷,正适合【古太极图】中的“阴长阳消”,地球一直自转前进到公转轨道下北方的冬至日位置和起点相切后,又重新开始。而形成天天月月年年世世代代昼夜交替,四季冷暖气候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
通过【古太极图】一个圆,一阴一阳之为道的阴阳消长规律与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一周对应,使我们懂得了,古太极图中的“下北为阴盛一阳生,左东为阳长阴消,上南为阳盛一阴盛”左为阳生阳长,正是地球位于以太阳为中心公转轨道下北方时,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天气最寒冷,向着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天气炎热方向前进的景象。
上南为阳盛一阴生,右西为阴长阳消,下北为阴盛一阳生,右为阴生阴长,正是地球位于上南方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天气炎热,白天时间最长,向着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北半球离太阳最远的方向前进的景象。
同时使我们能够懂得,冬至日以后,看太阳在时空一天比一天升高,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黑夜一天比一天短,同时由寒冷逐步变温暖,是由于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是由北往南的坡度,使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能由北半球离太阳最远向着北半球离太阳近的方向前进而形成。
夏至日以后,看太阳在时空高度一天比一天低,白天一天比一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气候由炎热逐步变温暖,是由于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是由南往北的坡度,使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由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向着北半球离太阳远的方向前进而形成。
同时也就懂得,全年时间太阳在上方时空由南纬23.26度行走到天赤道,由天赤道行走到北纬23.26度,再由北纬23.26度返回赤道度和南纬23.26度,在时空南北回归线上转一圈所形成的黄赤交角,是由于坡形的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负面投影所形成。(也就是如果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的下北方,比左右双方,向北有23.26度的坡度,正中央的太阳必然会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如果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上南方,比左右双方有向南23.26度的坡度,正中央的太阳必然会正直射到北纬23.26度)
确立坡形的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不但符合地球上各时区所在不同地理纬度,所看到的太阳高度,也符合各时区中午时间面向太阳时,地球赤道在公转轨道上前进,正对应上方天赤道,和太阳对地球纬度的直射点。因为太阳直射地球南纬时,天赤道位于黄道北面,同时地球赤道也位于自身南纬的北面;当太阳直射地球北纬时,天赤道位于黄道的南面,同时地球赤道也位于自身北纬的南面。
关于现在天文学家认为冬至日为近日点,夏至日为远日点的问题,当然秋分日到冬至日和冬至日到春分日,要比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和夏至日到秋分日所用天数少,必然弧度短,如果不顾一年四季冷暖气候的形成,只是用平面几何原理计算,太阳在中央的位置会偏于冬至日一方。
可是这样计算只是从单方面考虑,没有对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所在公转轨道位置整体研究。因为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所在公转轨道位置,是上下对称;左右平衡的,这能说明太阳就位于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一个圆的正中心。
因为地球位于公转轨道正上方夏至日时,正中央的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地球位于正下方公转轨道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夏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方和冬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下方,正中央太阳直射地球南北纬度相同,就能说明夏至日和冬至日到正中央太阳的距离是相同的。因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26度到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和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26度,白天增加时间长度是相同的。由此不但距离相同,并且上下对称;地球春分日位于公转轨道太阳的左方,秋分日位于公转轨道太阳的右方,都是正中央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能说两者都与太阳平行,太阳也就正位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正中间,使左右平衡。
为什么,天数不相等呢?我认为是因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公转轨道和冬至日到春分日的公转轨道弧度小,前进的距离必然会减少,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和夏至日到秋分日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弧度大距离必然会增加,而形成的春分日正中央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不是冬至日到夏至日总天数的正中间,秋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也不是夏至日到冬至日的正中间。
如果定为冬至日为近日点,夏至日为远日点,即不符合全年四季冷暖气候阴阳消长规律,也不符合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上下对称左右平衡的实际位置。
只有依照太阳对地球纬度的直射点,确立远日点和近日点,也就是冬至日是北半球的远日点,南半球的近日点;夏至日是北半球的近日点,南半球的远日点,才能即符合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四季冷暖气候阴阳消长的运行规律,又符合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上下对称,左右平衡的实际位置。
以上通过【古太极图】中,所含有的一阴一阳之为道化生养育万物,与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规律的对应,使我们懂得了,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和四季冷暖气候阴阳消长运行规律所生出的道理,如果依照我们所提出的 “古今结合新天文理论知识”,绘出的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月亮围地球转,即恒星行星所在宇宙空间位置和运行规律的图象,即能符合古代圣贤所提出的,用天干地支八卦做符号象征时间所在时空方位所含阴阳五行性质运行规律,又能符合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物理学知识,就一定能得到世界天文组织认可正确。
可能会有人认为,按现在天文理论观点,太阳比地球大一万三千多倍,太阳这样大,地球坡形轨道是不太适合的。关于太阳的体积从古至今众说不一,我在《天文学史》一书中看到,在古希腊天文学高峰时,提出太阳比大地球近300倍;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比地球大161倍多。可是以前所提出太阳体积时,都没有用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进行详细说明每天所看到的真实昼夜交替天象变化规律和四季冷暖气候运行规律所生出的道理。也就不懂得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在时空中的的正确位置,即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时的正确规律,同时也就不懂得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实际距离,不懂得相互之间实际距离,也就不懂得太阳的实际体积。
由此我认为,应该首先确立好,地球围太阳公转轨道在时空的正确位置,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的正确运行规律,能懂得地球和太阳实际距离后在确立太阳的体积。
因为天地光明,要靠日月穿梭照明,在地球上看太阳和看月亮,大小又有些相似,看远处物体的缩小,又与距离的远近有密切关系,由此,最好用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离月亮距离远的倍数,来作为太阳比月亮大的倍数,为太阳的体积。
在用地球直径千万分之一直径的球体做地球,用太阳直径千万分之一直径球体为光源体做太阳,用地球与太阳相互之间千万分之一的距离,确立好地球围太阳公转时的坡形轨道,地球在围太阳公转轨道上自转前进时,太阳位于公转轨道一个大圆中的正中心,做模型进行实验,如果能符合每天所看到的实际天象规律,就是够90度角后,太阳正从左东方地平线升起,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围太阳自转前进运行一周,太阳为一个光源体,直射点全年时间切实在地球南纬23.26度运行到地球赤道,在从地球赤道运行到北纬23.26度,又从北纬23.26度返回赤道度和南纬23.26度转一圈的规律,这样进行确立太阳的体积就是正确的。 (在此提出我不是物理学家,对几何学、物理学、运动学、动力学、光学都是外行,我提出这一建议,让内行人参考,在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决定,最后一定能实验成功)。今天先演讲到这里,
下次进行第四讲的第二部分,我国第一圣人伏羲和中华民族始祖黄帝时期天文理论图像与地球自转并一起围太阳公转,月亮围地球转,即行星恒星在宇宙空间位置和运行规律相互密切对应关系。希望大家能认真收听。
2018年2月8日 农历12月23日 薛晓兰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