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发布时间:2022-10-16 20:23:16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是一部由Richard Roxburgh执导,艾瑞克·巴纳 / 弗朗卡·波滕特 / 马尔顿·索克斯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一):这个妈,没有更好!

  电影首尾呼应,父亲救活濒死的蜜蜂,蜜蜂振翅飞向远空,似乎预示希望的永在,但又或者只是在说,某人重生。

  黑暗中,父亲晃动灯火为伏在手心的蜜蜂取暖。天亮放飞,并祝好运。父与子面对面坐在餐桌的两头。儿子显然并不喜欢牛奶,可是,在父亲目光的注视下,一口喝完,满足的样子,喝完又一杯,然后踩着脚踏车去学堂。原来,没有母亲,这个家也可以很温馨。

  真的怀疑,导演极度地仇视女性。电影塑造了一个生性放荡、不负责任的母亲形象。只懂生不懂养,刚出生的小女儿在哭闹,她可以躺在床上目光呆滞一动不动;不勾搭男人就没法过日子,跟丈夫好友生下的女儿嗷嗷待哺,她已迫不及待跟着又一个他潜入废弃仓库;大手大脚乱花钱,同居男人月入八钱,她可以花二十钱买条漂亮裙子……最后,那个同居男人被逼自杀。这样一个母亲,真的,不如没有。

  .S.电影原声很不错。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二):上半部有點悶 下半部催淚

  星期六看了澳洲電影節的"Romulus, My Father". 由Eric Bana主演. 一個兒子筆下的故事, 真人真事改編. 筆者就是Raimond Gaita, 一個六十年代移民到澳洲的家庭的悲傷故事.

  父親Romulus是羅馬尼亞人, 母親Christina是德國人. Raimond和母親聚少離多, 日子都是和父親一起過. 電影的序幕, 父親把蜜蜂放在雙手中, 叫Raimond祝福牠們, 然後給牠們自由. 他們老遠來到異地, 都是為了自由吧.

  電影上半部有點悶. 或許人物不多, 就是他們一家三口和另外三兩個角色. 節奏不算太慢, 窮鄉僻壤色彩單調, 是簡樸亦是好景不常.

  Raimond 的不快樂童年或多或少都是不負責任的母親所致. 電影介紹中一句: "Love and madness lie in the same bed." 可愛的Raimond對老人家說, 母親回來便會和爸同床, 不過她不久又要走了. 老人對他說: "Sometimes what you reckon and what you get ain’t the same thing."

  看了多次Eric Bana的演出, 這次也保持水準, 不過給飾演兒子Raimond的男孩Kodi Smit-McPhee搶了不少風頭. 帶給觀眾歡笑和淚水.

  飾演母親的Franka Potente大家都應該認識, 曾擔演的電影有: "The Bourne Supremacy"(2004), "The Bourne Identity"(2002),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2: Vaux to the Sea"(2004)及"Run, Lola, Run"(1998). 不太喜歡她的面孔, 飾演Christina這個角色蠻稱職. 和Eric Bana的對手戲都具說服力.

  電影下半部是催淚的, 成年人一次又一次令孩子傷心及失望, 好一個不一樣的童年.

  人物不多, 場景變化也不多, 攝影或因而受限制. 不過都有一些令人欣賞的鏡頭. 記得Raimond和Hora在大樹下的小艇上, 樹和小艇倒影在湖水上, 視覺效果極佳.

  電影在澳洲獲多個獎項.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三):上乘表演讲述淡淡乡愁

  伤感但不悲情,缓慢却不拖沓,一部纯粹的澳大利亚电影,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爱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觉得影片的主人公父子命运太过悲惨,简直有些不可信,但事实上,这就是本片原著散文作者的真实生活。看来,男人也有太过专情的,哪怕是他爱的那个女人根本不配做妻子和母亲。虽然片中的父子俩频繁遭受打击,但其实影片向我们讲述的是爱的故事,诠释真正的爱是怎样的。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学会爱,那就千万不要组建家庭,因为你会伤害你的家人,很深很深,无法重头再来,一辈子也不能抹去。

  影片的风格是我喜欢的那种,缓缓地,细腻地传递出主人公的每一寸心绪。这是演员出身的Richard Roxburgh第一部导演作品,拥有着多数处女作的共同特点——情感丰沛。好在并没有溢满之感,光影自然,布景朴素,台词简单,将更多的情感孕育于无声之中。除了少数地方的剪辑楞了一些,整部影片都掌握得恰到好处,这对一位首执导筒的导演来说很不简单。

  同样是第一次,首次出演电影的小雷蒙的扮演者,10岁的Kodi Smit-McPhee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怪不得拍摄时Viggo Mortensen和Robert Duvall都盛赞这位小朋友,原来他两年前出演的影片里就已经体现出非常成熟的演技。Kodi让我想起了出演《第六感》的海利乔奥斯蒙特,一直觉得没有童星可以与海利比肩,如今似乎真的找到了。

  相比之下,Eric Bana在本片中的表演虽谈不上惊艳,但仍可以说是高水准。巴纳饰演这种深沉内敛,内心痛苦的角色一向是很有心得的,不同的是,这部片子里的角色情绪随情节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巴纳的表演既富有层次性,又不缺乏连贯性,演绎出一位善良、忠厚,对家庭满怀无限深情,遭受一再打击后终于不堪重负的父亲形象,令人为之动容。07年澳大利亚电影学会奖将最佳男主角荣誉颁给巴纳,正是对这位好莱坞影星洗尽铅华,以最朴素的形象和表演方式出演家乡电影的最高褒奖。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四):一首忧郁的散文诗

  第一次看澳大利亚的电影,和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本以为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诞生的电影,应该有浓重的英伦味道,也许是“隐忍的”、“控制的”、“严肃而又乏味的”,又或者是“癫狂得超乎想象”,总之看过的英国电影不多,仅就看过的几部而言,我能想到是形容词不外乎这几个。可整个电影看下来,我能够给这部电影的形容就是这样:一首忧郁的散文诗,一直沉浸在淡淡的忧伤之中,感情充沛却并非煽情。

  据说片子是根据一位作家的自传体散文改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影片没有完整的描述发生在这对父子身上的任何一件事,包括母亲的外遇、情夫的死、母亲的死,以及父亲被一个只在照片上见过的女人欺骗等等。几乎每一个关键事件的发生,都是通过没有对白的画面,或者时空的切换完成。电影在这些关键点上表现给我们的是母亲对孩子冷漠的眼神,父亲在情敌屋外痛苦的脸,在得知母亲死讯后公路边颤抖的背影,以及被骗后歇斯底里的癫狂……这些镜头不仅让我们对故事的结局一目了然,更让我们对影片中人物的心理感同身受。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往的电影都是花心或者酗酒的父亲和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可这次,除了母亲以外,影片中每个角色,甚至包括那个情夫都是让人喜爱和同情的。

  而这个毁了身边所有人的生活的母亲,则是一个永远生活在爱情中的女人,在她的生命中激情是最重要的,她缺乏责任感对孩子也没有爱心。当激情褪去,生活归于平淡的时候,她只能另寻新欢,这样的女人简直太可怕了……

  说起来要不是因为eric bana 我也不会好端端去看一个澳大利亚影片,果然他的表现非常精彩,其实整个电影的表演水平都很高,尤其是小男孩的表现可圈可点,自然不做作,将来前途无量啊!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五):For the Luck

  特别特别特别爱的一部电影,爱到看了一遍又一遍,爱到向每一个人推荐,因为实在不忍心它就这样被埋没。

  一个男孩和父亲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农村,生活贫困而平静,每天两人面对面吃着简单的三餐,毫无波澜地上学,偶尔去附近和善的老太太家喝茶,去山上找流浪汉一起吃用尿煮的鸡蛋。父亲有个朋友叫赫拉,来前从不打招呼,和父亲沉默地坐在灯下抽烟看报纸,带他划船,帮他们干活,几天后又说我没钱了,于是离开。哦,对了,他还有一个同样来来去去的母亲。

  孩子眼中的母亲总是漂亮的,穿着贵价买来的连衣裙,涂口红,喷香水,在屋檐下放音乐跳舞,过生日时会给他唱好听的生日歌。只是漂亮的母亲也有着潘金莲一样巨大的破坏力,她没法好好照顾自己,没法老老实实地呆在一个男人身边,也没法忍受贫困而琐碎的生活。她和父亲的朋友出轨,还生了个女儿。

  然而母亲的情人看起来也并不太可恨,在他家吃饭时礼貌而客气,陪他坐在屋檐下看星空,母亲对女儿不闻不问,全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照顾孩子。他在男孩面前总是笑眯眯的,然而终究还是被生活压垮。他在一个清晨爬上高塔跳了下去,而上塔之前,他在地上埋了把刀,刀尖朝上,“Just in case”。

  而父亲,唉,父亲。父亲强壮而能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又当爸又当妈。母亲回家时父亲脸上会升起阴霾,然而在她跳舞时,在她唱歌时,在她沉默地躺在床上时,他看她的眼神会让你明白,他还是无可救药地爱她,哪怕她和他最好的朋友同居,哪怕她和别的男人生下了孩子,哪怕她依然不停地勾引男人。父亲大部分的生活和母亲无关,他养鸡,做家具,勤奋工作,攒钱送儿子去好学校。只是当母亲死后,父亲失魂落魄地去学校接儿子,把摩托车停在路边无力地跪在田里,你就知道,这个男人的支柱没了,他垮了,他日复一日呆滞地坐在门口,不再照顾孩子,不再工作。然而他还是想站起来,他想着可以为孩子再找一个妈妈,然后收养妻子的女儿,修理房屋,再次开始生活,他甚至还打起精神为那个孩子做了个摇篮。然而那个跟他通信的女人又欺骗了他。因为这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父亲住进了精神病院。男孩去看他,他披着睡衣,头发被剪得乱七八糟,呆呆地看着电视,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把男孩吓得哭着跑回了家。可是他还是站了起来,他从精神病院回家,对儿子说,我们离开这个鬼地方。他沿着路一直开一直开,直到开到悬崖边才停下。第二天一早男孩醒来不见父亲,吓坏了,跑到悬崖边大喊爸爸,他在背后轻轻地说,在这里。男孩回头,看到父亲抓了一手的蜜蜂,对他笑着说,For the luck,然后对着天空张开双手。

  镜头下的澳大利亚让人无法移开眼珠。父亲带着儿子开着卡车,穿过一片片的农田,长着低矮树木的草原,和农田里孤零零的破败铁皮房子。南半球的夜晚,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抬头只见满天繁星。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六):She's never here,but you are,always,and always will be。

  最后,Raimond醒来,发现父亲已经不在,刚刚听过Mitru自杀的故事,他小心翼翼地向山崖下方看,拼命地大声喊,Pappy。寂静之中忽然有了回应,说“I’m here”。他回过头,看到熟悉的疲惫的身影,那是他的父亲,Romulus,不管发生什么,永远都陪在他身边的人。

  在香港的时候,有一次偶然看到了教授我们词汇学的Marc许先生的blogspot。他的个人资料里写了两部他最爱的电影,一部是Shawshank,一步就是《Romulus,My Father》。从前没有听说过这部电影,于是非常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能让他列为最爱。可惜在香港因为授权问题很少能有看在线的长片,于是只能等到时隔很久以后,眼前短时间里已没有机会再见到Marc的时候,断断续续地把它看完了。

  看完了整个故事,差不多理解了他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情有独钟。

  大概因为他有深厚的Australia情结,他常常跟我们提起他以前在澳洲的事。

  他在Perth曾经有一个家,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充满幸福的小院子。那时候他和妻子还有女儿天天在一起。

  院子里种着一棵丁香树。每到春天来到,花开以后,他就会带着Mary一起在院子里仔细地寻找有五个花瓣的丁香,因为人们常说,找到五瓣的丁香花,就能找到幸福。有一天他和女儿真的找到了一朵,然后他抱着Mary跑到屋子里对妈妈说,我们找到幸福了。

  三个人一起在澳大利亚的家度过的几年也许是他最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他常常在部落格里回忆那里的人、事情还有其他一切的曾经。

  然后,也许是因为,后来和妻子女儿的分隔让他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Romulus的心情。

  后来因为工作还有其他原因,他一个人搬到了香港,买了一间apartment,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有一次他写了他离开Australia的最后一天的回忆。

  他的班机在早晨出发,但妻子还需要上班,不能到机场送他。在他临走之前,妻子送给了他一大盒巧克力,打电话给前往机场路上的他。他说不出其他,只是觉得难过,只是说,我走了。然后挂掉电话,泪如雨下。

  从那以后,他们分隔了两个半球。

  他会在女儿要挂电话的时候突然说,“Wait,Mary!”小女儿问怎么了,他说:“I just want to tell you, I love you, Mary”。

  他还会在文章的最后写下“MMM”——他们三个人的名字。

  最后,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他也是一位父亲。

  Raimond的妈妈似乎天生就不应该扮演妻子的角色,更不应该成为一名母亲。她背叛自己的丈夫甚至跟丈夫的朋友生下孩子,可是Romulus没有怪她,哪怕一次。他只是用他沉默的方式继续爱她,一直一直。

  虽然整个故事看完,Romulus似乎没有太多的戏份太多的话语,可是没有人会忘记他。我们从Raimond的眼里看到这个一直爱他的人,不幸的孤独的男人,如何一直坚持,坚持爱下去,坚持活下去。

  Raimond需要妈妈,他爱她,可是她几乎从来都不在。只有Romulus,他的父亲,默默地守在他身边,给他一对宽厚而坚实的臂膀,一个可以躲避风雨的家。

  最后,他又一次放飞手中的蜜蜂,像开始那样,期待阳光。

  Mom’s never here,but you are,always are,and always will be。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七):爸爸,我和你在路边撒尿

  我每天都从钱塘大桥来往,上下班的路必定要经过,虽然大桥已经不算大的,在杭城的朋友们口中已经改口叫一桥了。

  今天,豆瓣上的片约,想起来很久没去了,换了一条班车线,上了四桥,钱塘江不会因为我路过的桥不一样,而改变自己的形态,还是那般的静若处子,那般的安详美丽。

  南半球的澳洲,空旷而静隘,没有城市,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农场的稻草,广袤的庄园,天空低矮而蓝得纯粹。

  我们生活在城市,再过一年,距杭城不远的上海滩要举办世博会,口号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城市我常常没有了自己的方向,因为,人群所到之处,如洪水猛兽,我只其中一滴,随着洪水的方向,生老病死,追逐五子(房车妻儿票)登科。

  他仅是个孩子,却很自然地,真真我我,原原本本。在父亲迷惘的时候,知道给父亲一个热烈的拥抱,当母亲在餐厅换上偷情时听过的唱片后,他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师长,以后不再见她了。

  在孤独的地方,谁又能影响谁?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甚至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才是真自我的人。我没有从眼神,从言谈中找寻到他们一丝城市的雷同习惯和世俗秉性。

  多年前有人告诉我,去澳洲吧,那里的溪水可以直接对着嘴喝。那是一个纯粹无暇的大陆

  干净整洁的套装,白色衬衫和黑色小领带,小Raymond 秀气的像个小姑娘。而当发现偷情,发现家庭暴力后,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揣得很紧的小拳头,是愤怒,和控诉。

  军绿色的哈雷摩托飞驰,歇下来,我和爸爸站在路边草地,一起撒尿。

  城市是个巨大的容器,或许真的让生产效率提高,但真的更美好么?有几个都市少年和自己的父亲在路边撒过尿?被教导,要懂事。

  懂自己,懂真实,比懂事好。

  曾经有个朋友来自内蒙的大草原,在一望无垠的草场上,无邪的童年时光在与马匹和羊群的追逐中度过。萨日娜,是山丹花的意思,娇艳盛开的是她的名字。若干年后来到都会里,成年的做着空中飞人,告诉我说,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张永远刷不完的银行卡。

  或许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我们物质了。

  Raymond的衣服破了个很大的洞,白天和叔叔一起去干活,还不忘夸奖一番叔叔的驾驶技术。当想起美丽的校园,他要求进去看看。可校园已经变成了疯人院,惊讶之余更发现父亲在其中。眼神中没有突兀,只是在瞬间的波动后平静了。

  父亲最终没有把自己钉到十字架,而另外的人抱定了终结生命之念。

  对生命,小Raymond透彻的心灵,不会撒谎,就像直白的告诉妈妈,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就像直白的告诉奶奶,你把我的名字拼错了。

  爸爸,离开洪水的城市,真真实实的活着,带上自己的儿子一起在路边撒尿吧。

  《我的父亲,罗穆卢斯》影评(八):营火闪光

  没有落入俗套,过多的去描述父子间的误会及谅解,而是父子间共同去面对一些难以启齿的辛酸,相互扶持与支撑,互相给予力量,共同成长.澳大利亚大农场上,一间小屋,透亮的天,随四季星辰变换着颜色,充分的利用了长镜头,以极其柔和的黄色为主色,透亮的白色点点,画面感极强.运用了一些吸引人的元素,麦田里骑着飞奔的老式自行车,哈雷式摩托呼啸而过成为夜间道路上唯一一束光芒,农场中的湖泊,湖泊上飘荡着的小船,湖心可以坐人的枯木树桩,以及可以诉说秘密的树洞.当雷门母亲临死前,无尽的诉说时,仿佛看到了彼时的周慕云,而小雷蒙是永远都无法寻找的到那些不可企及的秘密.他始终都体会着父亲的辛酸,那个深爱着母亲却永远都无法掌控母亲无力的样子,在他心理拧成了一道疤,他因着父亲而恨母亲.母亲几次服毒而死,母亲的第二个丈夫爬上高高的塔楼然后跳死并以防万一在地面插了跟小刀,父亲再次开始有点喜欢并写了十几封信的女人竟然是已婚,父亲绝望而不得不去精神疗养.如此种种…当父亲再次归来时,要带雷蒙离开这个伤心地,车沿着山路一直开,一直开,一直开到一个无人山坡,睡去.第二天醒来,雷蒙呆了,父亲,第一反映就是悬崖.其实没有.那个很懂感情的真汉子,正抓着一把营火虫,Make a wish . 然后一起展开放飞.一如影片的开头,拿着昏黄的手电在空中闪过,看着小小火虫,慢慢展开翅膀,迎风起飞,仿佛依稀听到振翅的声音.

  于是,飞儿,无论遇到什么的坎儿,大步迈开来,希望总在后头。父亲在关灯前的一句话,至今在响起,无论什么时候爸永远都不会遗弃你.是的,人生是如此,充满希望,只要自己不放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构建,生活永远不会放弃你.

阅读更多电影影评,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杂文频道。
喜欢杂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