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针对依法逐级走访工作表示,对于上级机关不予受理的越级访,基层特别是有权处理的部门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卸责。(2014年06月15日来源:新京报)
一直以来,对于基层政府来说,信访不但是一个比“蜀道难”更难的“老大难”问题,重中之重的主要工作,而且是令人头疼,令人提心吊胆的工作。中央取消信访排名通报和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之后,一些基层干部本来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信访依然“亚历山大”,维稳工作仍然是很多基层政府的“必修课”,不少干部基本上天天在“做作业”,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没有从根本上减少。
今天的信访难题为什么会“难于上青天”,除了较长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干群对立,工作不负责任,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对于群众的事情漠然置之,没有及时处理,小事拖大,酿成上访、缠访、闹访事件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比较多。
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极少数上访者对基层干部缺乏信任,始终认为基层干部没有公平解决他们的问题,需要上一级部门解决才服。所以要往上跑。这就要求基层干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关心群众疾苦,重视群众反映诉求问题,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解释,心理沟通。
过高的心理预期。特别是工作辞退、劳务工资纠纷、经济补偿方面的上访问题,一些上访者用过去的补偿金额来套现在的标准,认为过去吃亏了,应该按照现行的标准补偿以前的亏损。而基层政府既没有制定政策标准的权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寄希望于上级调整政策达到他们企望的目的,走上越级访的路。
还有基层政府无能为力,资金薄弱,无法解决上访人过高要求;信访成本低,不愿意走司法程序打行政官司;上级信访部门仅仅以“越级访不受理”,其实是“踢皮球”,“打太极”,把问题推给基层,给基层施加压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造成一些上访人三番五次,或者长期越级访。
为了化解上访人只相信上级信访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越级上访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加强地方配套政策,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进度进一步落实,基层和有权处理信访事项部门应该切实负责任。对基层政府敷衍塞责酿成极端事件,严格追究基层政府的责任;二是应该像改革重建纪委机关那样,加强县以上信访部门力量,从基层选拔有群众工作经验的精兵强将充实县以上信访部门;同时,各级信访局仿效纪委巡视组到基层发现问题,关口前移,进行下访,接受信访,不要继续“衙门”作风,坐等信访群众上门,指导、协助基层政府解决问题,决不能把问题推给基层就万事大吉。必须上下联动,互相配合,“不予受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