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翰
如果需要一种意向的精神支撑,无疑诗歌是最好的桥梁工具。因为在内心的世界里,永远捆绑不了诗歌理想和追求。除非把诗歌当成一种框架,一种固定模式,但谁也做不到。或者说,做到了,那意义又会在什么地方。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体,即使某些意识形态,或者说规范性的把握诗歌的重心,那也只能在一些边缘上找到某种契合。比如报刊、杂志,或者说主流媒体,依然只是站在一种时代的大环境下,但总体要找到符合每位诗人的立足点,同样是做不到的事情。
诗人就是作品说话,诗人就是一种时代的影响力。专注于属于自己圈子,也依然把诗歌当成了一种信仰或者偏性。其实,真正的诗歌,一定需要时代的沉淀,就像矿层,时代给予的风雨,岁月增添的磨砺,也才能蕴含出耐人品读的好诗。
但从文化的角度,需要把诗歌理解简单一些。不能说,没有好诗,就不能算是一个时代的诗人。因为诗歌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符合一个时代的心跳,能够温暖一群诗歌爱好者,同样也是诗歌美好的集大成。
很多年来,笔者对诗歌没有一种深层的理解,其实如今也只是走走风景,看是热热闹闹,真正理解内涵,估计还有很多路需要跋涉。但单单从学习的视角,也是一点自己的浅薄理解,不能深究,只要能够让内心多一些能量,能够在时代的进步中感受一段美好,也同样是一种诗歌的魅力赠与。
记得之前有人告诉笔者,说如今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听到这话,笔者思考了很多。首先,武断的把诗歌未来和现在联系,这是没有远见的行为。其次,谁也不是评判者,更不是未来历史的“审判官”。相对于之前的比如很多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之类大诗人,确实现在看不了太多的前景。
然而,一个时代过去,物是人非,但诗歌的力量一定永远存在,或许我们自己也无法知道,这是一个诗歌的伟大时代,还是一个诗歌沉渣泛滥的开始,可以说,都姑且不论。然而,说这话的人,又有谁担负起了责任心。因为过多的担心,恰恰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时代的不信任。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其他可能。
诗歌是一种自然,诗歌是一种友谊,诗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责任。任何一个大诗人,也不能说在诗歌的世界里,就是“最高峰”。因为这个衡量标准,永远不能朦朦胧胧。一定要相信人民大众,相信时光沉淀。
诗歌的虚无性,恰恰都有一个生活的影子,这些通过诗人的大脑,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一种智慧,然后进行折射,于是好诗歌的标准,也就有了一定的量尺。
好诗歌暖心,好诗歌启迪人性。这是哲学的厚度,也是美学的感知。不管诗人的视角,是大爱、大美,疑惑是大智慧。回归到个人的世界里来,也依然是一种活生生的现实需求,然后让更多人激发生存的力量。
换句话说,诗歌是通灵性,有感知,那就是能在人们心里形成一股燃烧的火力。这种能量,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四季更替,依然如春风一样,沐浴更多的温馨。反映到人们的世界里,同样引起一股温暖的真性情。
因此,诗歌暖心,不能过于放大,只要能让生活鲜活起来,能让思想哲思照人,就应该算是诗歌最大的功劳。至于此时,还是过去,无数人能够明白这样一种诗意,诗歌都会是最大的赢家。
(郭翰,贵州大方人,现居贵州贵阳,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时评人。大学期间开始写作,曾在《散文诗》《星星诗刊》《贵州日报》《校园诗刊》《贵州民族报》《贵州交通报》《贵阳学院报》《毕节日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上百篇。文章获得省内外征文奖20余次,文章选入《中国地理贵阳九人诗选》《贵州建省600年》《中国梦,我的梦》、《大道向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