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创作应当改革

发布时间:2022-09-10 19:06:31

中国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第一大国,也是一个诗歌文化的起源宗国。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律绝,从词赋到现代诗歌,足可以说明中国人有喜爱舞文弄墨,追求完美的韵致情怀。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世界文坛丰富多彩,充分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

中国诗坛众多种类的诗歌体裁,均各有特色,它们都代表着中华文化不断演进的历史印记和发展脉络。《诗经》主要是言情诗,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珍品,既经典又通俗,感情真实、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它的每一首诗,就是一个爱情故事,一副情感交流的画面,一段底层人民劳动的场景;《楚辞》是出自上层仕大夫的手笔,属骚体,其艺术成就达到了极致,它那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为后世的诗歌创作艺术提供了沿袭的洞门,楚辞揭露的是官场的险恶和当权者的昏庸和诸多的不公,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诗坛南北的两大开山流派,风格却完全有别,一个展现的是民情,既有欢乐和喜悦情感流露,也有有愁苦和哀怨的情绪渲泄;一个反映的是国运,传递的是愤世忌俗和对现实不满的灰暗色调,最后作者以自溺而成就其名,成全其节。

要说我国最昌盛,最具大众性写作的诗歌,当然是唐诗宋词了,据说唐代最著名的诗人达五千多,诗作达五万多首,诗仙李白浪漫飘逸,诗圣杜甫现实写真,他们均继承了《诗经》、《楚辞》中的写作特点,又赋予了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所以他们才成为了中国诗坛最顶端准的代表人物。宋词的写法很象是今人填歌词,也类似于和诗,这本来不是那么具有创意的事情,但由于宋人能填写出超过前人艺术成就的经典篇章,所以才让宋词在中国文坛上有了上等的座次。

至于现代自由体诗歌,它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由于自由体诗歌是一个泊来品,所以它只能代表当代一部分人的写作需求,可以承认它是中华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本来内质。如果把自由体诗歌与中国诗词对比一下,虽然它同样具有很高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但是它的晦涩程度并不比中国古典诗词逊色,甚至有过之不及之处,特别象那些蒙胧诗作,有如天书的一般,让人难以理解,这主要是作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向,不象是诗词那样的写作风格,具有约定共成的格式化和大众化的特点;再从形式上看,它没有诗词那样整齐抢眼,韵律上也显得特别的杂乱无章。

当然,时下的年轻写手和读者钟情于自由体诗歌的,比热爱古体诗词的多,徐志摩的一首《再别康》,有如魔力的一般地风行于中华大地,其实这并不是诗歌本身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而是长期封闭的中国,一旦被人打开大门之后,外面新奇的东西都是很时髦的缘故。还由于自由体诗歌的写作风格,似乎显得比中国的古典诗词简便通俗,有的几乎是一些散文的堆积,一些短句的排列,不象中国古典诗词遣词用句,是那样的严谨玩味,是那样的难以掌握,但是诗歌作为文学殿堂里最具写作水准制高点的文种,是完全有必要去追求高雅的,不然何以能负名为诗呢。

虽然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写作难度,但是细心回味,在那繁如星海的众多诗词作品中,能流传千古而不衰,让老少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名诗却是那些大众化语言,且又符合韵律的妙句,如:《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无不说明写诗不可追求晦涩高深,只要求运用大众化的语言,符合韵律,朗朗上口的就是精品。

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如果它永远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势必会被历史所淘汰,那么中国的律诗写作同样到了这样的境地,如果我们还是用旧的眼光去摩仿古典诗词,非要去照搬印拓旧的模式,那么这朵中华文化的奇葩,终将会被国人所摈弃。改革是任何事物的唯一出路,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不让古典诗词的写作断代和失传,必须将某些必要的地方进行适应性的改革,以便让当代的一些年轻写手,能够轻易地掌握住它的写作要领。一是要修改韵脚,律诗中的韵脚一般都是采用唐朝时的平水韵,可是平水韵与现代的汉语的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完全按照平水韵写的诗词,让现在的年轻人读起来,有的地方是很拗口的,因此,应该改成用现代汉语拼音的韵脚。平仄也要修改,不能按古格律,同样应该改为用汉语拼音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其它的格式可以不变,这样就与现代接上轨了,不然写律诗时还要去学古文的读法,很不方便,有谁还愿意去下那样的苦工呢,过去我为了学写律诗,还专门购置了一本《中华诗词曲古韵简编》的书,经过反复研究,觉得完全是多余之举,没有采用的必要。

客观事实证明,流传千古的当然是中华诗词,它精短凝炼,赋有音乐美,便于记忆,自由体诗由于受自身缺陷的制约,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生命力,为了推动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有作为的文学爱好者有责任去为之探索,约定俗成一种最佳的写作格式,从而与时代同步,适合于大多数人的口味和心理需求,共同去迎接诗歌创作又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阅读更多经典诗歌,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诗歌频道。
喜欢诗歌,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