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白茅根散文

发布时间:2022-04-02 14:52:36

  中药课上,老师突然出了一个语文题:“打断骨头连着筋”,找一个意义相仿的成语。

记忆深处白茅根散文

  老师突然发问,同学们有点蒙。不过,几分钟后像死鱼翻身,活泛了起来,一扫课堂的沉闷。有的说“骨肉相连”,有的说“唇齿相依”,有的说“牵藤挂角”,还有的说“蛇鼠一窝”“狼狈为奸”……说的老师也笑了起来。

  等同学们笑够,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拔茅连茹”。所有人都惊异地望着老师,不知老师口中说的是哪几个字。看着同学们疑惑的目光,老师转过身,坚韧地在黑板上写了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拔茅连茹”这个词。它的生僻让我感觉到在汉字的博大精深中,即使我穷经皓首也难窥门径。老师接着解释,“茅”是茅草,就是山上、田埂长的那种草。“茹”,根之相连者。这儿指茅草根相互勾连的状态。老师说,自然界是奇异的世界,花草树木各有秉性,有的喜欢孑然独行,有的愿意抱团奇暖,有的则若即若离,彼此眺望。而茅草,就是拔起一棵带出一团来。古人将这个情状叫做“拔茅连茹”。老师还说了一句现在也算“鸡汤”的话:“当医生和做人一样,千万不能一根筋。拔茅连茹,生活远比故事复杂。”

  “生活远比故事复杂”。老师将“拔茅连茹”转换另一种意义,真是金玉之言。老师后来还说了啥,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是知道当年老师讲中药课,喜欢从故事生发,让枯燥的中药也充满性灵。

  那天,老师因为要讲“白茅根”而作了上面一段开场白。现在,我回述当年的情景,仿佛发生在昨天。昨天,我们多年轻。

  在中药这个大家族中,白茅根并不高大上!当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并学会采摘了。当年,我所成长的乡村,垅头上,渠道边,水沟,河堤,只要是稍微爽水的地方,都有这寻常物,只是土话并不叫白茅根,而是叫“沙根”。白白的,脆脆的,水灵灵的。那是埋在黄土中的微型“甘蔗”,方寸一节,搓去薄衣,柔白似,嚼在口中,甘甜清滑,津汁如饴。相信每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记忆中都有它。在它的上面,就是一蓬蓬葳蕤的草,白茅。白茅不止根可食,苗还可啜。早春时节,嫩叶破土而出,布地如针,针心茸白如絮,嚼在口中,鲜嫩绵柔,俗呼“抽茅针”。春天茅针,秋天沙根,在遥远的从前,在漫长的日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温暖了我们童年的单调和冷色。

  中药教科书讲,白茅根性味甘、寒,归心、肺、胃、膀胱经。主要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凡是因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证包括吐血、咯血、尿血、女子妇科出血、皮肤肌肉出血(紫癜)都可以用,它还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对泌尿系感染效果特别好。前人总结,白茅根味甘不碍胃,性寒能养阴,利水不伤津。基本没有毒副作用,如果可能用鲜品最好,量还要大(30克以上)。古人说,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物薄”则力小,量大才有劲道。

  张锡纯(1860年-1933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中医泰斗,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我国第一家中医医院就是他1916年在沈阳创办的。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以说是最早的中西医结合著作,在近现代影响深远。主席1956年提出“中西结合”的口号,多少受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启发。张是河北盐山县人,早年在家乡行医,民间有个他用白茅根治病的传说故事,很有见地:话说有一年冬天,邻村一个二十来岁的后生得了水肿病,肚子肿的像抱了一个大瓦罐,不仅不能躺下,还影响呼吸,难受得要死。家里找了很多名医都摆手。那时张还不出名,最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请他上门。张问小伙子最不舒服的是什么,小伙子说,又热又尿不出来,越是尿不出来越气短。张看了以前医生开的方子,都是利水药。仔细把脉,发现病人六脉细而数(中医认为,细为阴虚,数为有热),心想这是久病阴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上呀?急忙叫其家人,到野外刨开冻地,找出新鲜的白茅根,加水三大碗,煎为两碗做一天量,徐徐当茶饮,又用车前子数两,炒至微熟,当瓜子嚼。晚上醒了也不间断。这小伙子就这样搞了一夜,喝了两碗药,吃了车前子七八钱(一钱等于三克),感觉小便通畅,能尿出来了。可腹部按着还是硬而胀,他又找来葱白三斤,切成细丝,醋炒至微熟,趁热用布裹在肚脐上热熨。如果凉了,再加醋炒热,就这样熨了一晚上,一夜小便十余次,病情转危为安。

  故事在流传中可能不断添油加醋,让神奇变得更神奇,但白茅根清热利尿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然,白茅根中空有节,与尿管的形状相仿,符合中医的取类比象逻辑思维,历代本草将其列为利水要药。葛洪《肘后方》说,虚后水肿,白茅根合赤小豆,“赤小豆主肾水之心谷,藉茅根之明丽,釜底燃薪,吸呼肺气,营卫乃将,水道乃行也。”张锡纯这个案例基本也是这个道理。焦树德先生在《用药心得十讲》中对白茅根家族作了个总结,大意是生茅根偏于清热、凉血、利尿(鲜用更好);炭茅根止血效果好(炭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方法,简单说药物炒黑为炭);茅针偏用于外科,能溃破疮疡脓肿(那个“针”是不是很尖啰?);白茅花治吐血衄血优于白茅根(花类药物轻,主要作用在人体上部。也是一种取类比象)。甚至,茅草叶也有治疗作用,古书记载屋上败茅,苦平无毒,治痘疮溃烂,难靥不干,择洗焙干,为末掺之(撒在疮面上);妇人阴痒,与荆芥、牙皂等分,煎水熏洗等等。不夸张“茅”全身都是宝,至少并非一无用处。

  晚年的杜甫,寄居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茅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顿足嚎啕中有个心愿,生得广厦千万间,让天下寒士都有落脚处。杜甫的心愿很实在,茅虽贱物,能遮风挡。看来住房问题,不仅现在是问题,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问题。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