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黄河大铁牛经典散文

发布时间:2022-09-19 11:11:09

  趁着三月的风渐暖、柳渐绿、花初开,吆喝几个朋友,一起去永济踏青。一路上互诉家中乐事,偶尔一个逗趣,也引得所有人开怀大笑,大概也是因为外面明媚的春天吧!我们一行五人来到永济的蒲津渡遗址,大名鼎鼎的黄河大铁牛就在此处。

初见黄河大铁牛经典散文

  黄河大铁牛,早闻其名,不知其详,它究竟如何能在历史的浓墨重彩中留下一笔呢?走过园子两旁栽满冬青长长的小径,抬头就看到铁牛矗立在高高的水泥台上,碧蓝的天空下,阳光紧紧包裹着四尊铁牛。我紧抬脚步,五步并三步,走上高台,来到铁牛的身旁。光秃秃的水泥地上就那样矗立着四尊铁牛、四个铁人还有一座铁山几根铁柱,没有花香草绿。它们在阳光下泛着铁的质地,岁月的沧桑透过铁锈激荡在阳光下。在这厚重质朴的铁牛前,我怔住了,那威武淳朴满面沧桑的铁牛征服了我这个浅薄的观赏者,如果不是亲见,我无法想象出曾经埋藏在深深黄河下的铁牛会有这样的韵味。

  我怀着无比憧憬,而又胆怯的心,有些颤巍巍地走进铁牛,伸出手小心的触碰着唐代的圣物。我的指尖划过铁牛浑圆饱满的腹部,初春的寒冷顺着我战栗的指尖,在我周身传递,我颤抖着,伏在那健硕的铁牛身上亲吻,想让我无法言说的激动和崇敬透过我温润的嘴唇传递给这千年的圣物,也想让它身上的坚毅和沧桑传递到我的灵魂里。我仿佛触摸到了滚烫,铁牛的腹部似要一起一伏。我抚摸过铁牛灵巧的耳朵、坚毅的犄角,那耳朵似要“扑棱”一下,然后打个响鼻,我开心地笑了,觉得它又是如此可爱。铁牛睁着圆嘟嘟的眼睛,朝着前方,使出周身的力气背负起横跨黄河的蒲津桥。我摸着它的笼绳,它又是如此乖巧,身有拔山力,也始终听从身边主人的召唤。手指轻滑过它的嘴唇,指尖战栗又有些痒,它的鼻孔要喷出一股股热气,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指。我反复摩挲着,让那种感动传遍周身。我有种想哭的感觉,我用双手抱着铁牛的头,再次亲吻着铁牛。我把手掌紧紧贴着铁牛,顺着铁牛的头部摸着颈部、腹部、铁牛的尾巴。铁牛的尾部是一根横着的粗壮的铁柱,铁柱两段有着漂亮的花纹,河水和水的侵蚀,使其生满铁锈,有些模糊了,不过依然可以想象出当时蒲津桥的宏伟。八尊铁牛各立两岸,守着蒲津桥也守护着黄河两岸的生灵。

  蒲州,作为关中的侧门,位居潼关背后,被人称为“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中之第一锁钥”。于是,这座老城的存亡,命中注定与两个因素有关:黄河,战乱。城的荣辱,亦源自黄河与战乱。蒲津桥的存在,则直接连通了黄河与战乱。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中锁钥”的命运,直接系于蒲津桥之上。

  古蒲津桥,有1900多年的历史。时间虽久,却始终是动荡的浮桥。到了开元十三年,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直至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

  黄河铁牛的前世今生恰似一部传奇,记载了那段风烟历史,它的出现不能等同于些建筑优美、具有观赏价值的石桥、木桥相比,但它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赞铁牛、铁人说;“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有实际功能的艺术珍品,是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典型,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面对承载如此厚重历史的黄河大铁牛,我又怎么能不敬畏呢?铁牛的辉煌虽已远去,可我依旧看到了中国浩渺如烟深沉辉煌的过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今日的铁牛被陈列在古蒲津渡的遗址上,这里历史的天空里曾经回荡着金戈铁马、两岸商贸繁华。现如今的天空一览碧空、白云悠然,和平的脉搏强劲有力,这里面无不彰显着现如今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胸襟。

  绕着铁牛我走了一圈又一圈,心中如江河般翻滚,激荡着股股热浪,直逼胸口,手指更加颤抖,想把心中所有对生我养我这片热土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铁牛身上。昔日的开元盛世已经遗留在历史的烟尘里,今日的中国崛起在东方正朝着前方坚定快步走去。看着黄河大铁牛,民族的自豪感让我想大喊:“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