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过一个电影,黄勃苏有朋的杀生。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是一句格言"心由境生"。电影看过许久,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袋中不能释怀。虽然没有仔细学习瑜伽师地论,肯定连初地也不能算上,更谈不上解脱自由,但也把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分享给各位。
我们凡人,所以容易着相,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生累计的积累中建立了对自己的认识,人到接近中年如我更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朋友亲戚,客户,同事等等。他们眼中的我,自己心中的自己就构成了这个相或者是境。很难说你遇到一个借过他钱的人你的头还能抬高的。也很难说你作为国家干部贪污受贿而心安理得的。因为你自己骗不了那个真正的自己,所谓我们的识。
今天中午与同事在一起吃饭,她谈起中储粮的那些贪污官员,愤愤不平的样子。我就问她说,如果让你选择一份工作,做一个粮库干部。贪污坑蒙国家,中饱个人私囊,你喜欢这样么?她默然,虽然,在享受这些靠贪污获得的物质来说肉体的感觉能够舒适。如金刚经中的"福德性"但是在精神方面的匮乏与空虚却是难以弥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只老鼠在大街上能够对着阳光昂首阔步的,因为它也知道,这是靠偷和骗获得的生活。我想我们肯定不喜欢成为一只老鼠,但是如果是制度让我们成为一直老鼠呢,如果我们不变化就会被无名抛离原来的轨道成为一个被主流抛弃的呢?那么我们的眼睛就放的更加宽阔,是不是设计这个制度的出现了问题。[由www.telnote.cn整理]
早晨听TED的一个女演讲者讲述自己的故事,19岁的时候车祸,脑袋受创,智商下降2,7年上完大学,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在读之前有一个个人20分钟的访谈,她准备退却了,IDONNTBELONGHERE。给教授打电话,教授说你不能退出,因为我把宝押在你身上了。然后她就坚持,3年研究生毕业。又去了哈佛读博士,在入学博士的时候,听到一个舍友说自己,SHEDONNTBELONGHERE,她热泪盈眶,告诉舍友,其实她是应该BELONGHERE的。
学校,哪怕是哈佛,其实是个人修行个人学习成熟的一个工具,谁不值得拥有最好的教育环境呢?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DONNTBELONG这个教育环境的话,那么他或者她的谦卑正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那么这个环境正好是他或者她成长的阶段。而如果一个人这么说,我属于这里,我就在这里那么他或者她往往就变成了自己所做的壳子中的一份子,拒绝变化了。努力奋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