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公共场合,如公园、车站、公交车上,我们常常会看到青年人甚至小朋友给老人或者身体虚弱的人让座的现象,毫无疑问,这种现象应当推而广之,弘扬光大。这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流淌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管里。让座,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一件充满温情的小事。
最近从媒体上得知,今年2月,由北京市交通委、市运输局联合发起的“22日让座日”活动启动,北京市规定,每月22日都将是北京的“让座日”,在公交车上经常让座的乘客,将有机会获得奖励。这也是我国首个由政府层面推出的“让座日”。
由政府来推动在公交车上形成主动让座的社会风气,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但要想让这种良好的风气真正形成,更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的广大公民能把每天都当作让座日,让座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让座,是我们传递感恩之心的最简单的方式。做到这点并不难,不需要地位,不需要身价,不需要金钱,需要的只是一点爱心而已!
今天我坐公交车下班回家,抢着让座而没能成功的事情,令我非常欣慰。当公交车行驶到东大街的时候,车上的喇叭提示“请给孕妇让个座!”我觉得这个驾驶员真称职,开车最忙碌的时候,他没有忘记上来了一位孕妇并及时向其他乘客进行了提醒。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本能的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这个位子是空着的,坐这边吧!”然而我的让座动作还是慢了半拍,在这位孕妇刚上车的时候,车门跟前的一位大姐就直接扶着孕妇坐在了她原先的座位上了。我虽然让座没有成功,但那位孕妇、让座的大姐、还有其他的乘客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眼光,弄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经常听说公交车上正在遭遇“道德危机”,所谓道德危机具体说就是青壮健康者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甚至与他们抢座。当面对需要给别人让座的时候,有些人会视而不见或做闭目养神状。别的城市我不知道,但今天,作为一个小县城的市民,我可以肯定的说,不让座的“道德危机”在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为此我也由衷的感到自豪。在平时的乘车过程中,每次看到一些学生或者青壮年者主动给人让座,接受让座者,不失时机地对让座者道一声“谢谢”,或者报以感激的微笑,我都会为我们这里淳朴的民风感到高兴。我知道,让座者并不是为了得到那一声“谢谢”或者微笑才主动起立让座的,那是他们的爱心和道德素养最本真的体现。
由乘车过程中的让座,我想到了一首老歌《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朴实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座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件小事,但从发扬我们民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来说却是件大事。我希望当有老人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能有很多人神出热情的手;我希望当有孩子需要别人关爱时,能有人伸出援助的手。当让座成为了我们更多人的自觉习惯时,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的文明和谐。(安徽郑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