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影黛姿潇湘月

发布时间:2022-10-19 14:08:27

能够体验到悲剧的美,我想在感情的路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

——题记

红学精深,人言:“治国齐家,以积极心态细究,皆可受益。”对于这些大学问,不敢妄论。人生是在矛盾中前进,以心照心,方能认人为准,所谓“攻心为上”。我想,面对一本好书亦是如此。书中一些人物的人性亮点,就像夜空中一颗颗星辰,照耀着人们的心房。在人际交往的角度上可以说是在进攻你的心房。个人所好,觉得林黛玉的品质折射出的光亮较为悦目!对红楼梦这本书无法释怀的情结亦非偶然,孩提的记忆里大概七八岁时,这部书名第一次进入耳中,那时邻家有个比我大四五岁的女孩跟奶奶作伴,有天晚上跟奶奶闲聊中说:“看了红楼梦,得了相思病”当时懵懂意识里闪过一丝惊恐、好奇。长大后因一次机缘亲身大观园游玩了一番。那虽是一个真假掺半的红尘一梦,但行走其间隐隐也有种空灵寻梦的感觉。十年前的一个暑期,跟姐去北京玩,走时妈妈嘱托去了找她一个好友秀云阿姨,好客的阿姨次日问我姐弟俩想去哪里玩,我脱口说:想去大观园,那天玩得非常开心,说来奇怪,游玩了那里,对其它地方也没兴趣,好像任务完成一样,一人就先回了,姐在那里住了一段,又玩了好多地方。

宝玉、黛玉二人所发生的爱情,我想宝玉在现代人的爱情观中,认同的人不多。因为他虽然目标是黛玉,却不是很专情,当然,社会与家庭环境起着决定因素,使得人们对他有着“可恕不可恕”的情结。正如书中说他“亦正亦邪”“……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虽然封建制度下男女不平等,曹芹还是在人性上为宝玉留了条后路。事物都有两面性,爱情是超越理性的,从古至今“唯一性”这三个字在人们爱情观的精神世界里构成了不可抗拒、不可替代、无以言传的美妙境界。男女之间有着太多的令人动心的情愫,使人们感动于千载之下且义无返顾。人们对爱情观产生的对比性也就成为了那些凄美爱情的痛苦根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书中黛玉的哭从侧面反映着那个时代女人对自尊、平等、自由的种子开始萌芽。

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排在首位,书中个性鲜明。曹雪芹喜爱她,揣想他定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前有朋友说:宝玉只是女娲补天时所剩一块石头,黛玉还错情了。真宝玉在南京甄府。这个倒不难验证,书中《枉凝眉》写到“……俺只念木石前盟”我以为甄宝玉作者隐指的是他自己,贾宝玉是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寄托延续,包勇投靠贾府时说:“就有什么来引诱他,他也不动心,如今渐渐能帮老爷料理家事了。”由此不禁令人揣想曹雪芹曾家遭变故,家道中落。(此为八十回以后的事,但也可能是作者有意流露曹雪芹的家境)从而体会到昔日恋情的真切感。纯情浸爱也就在黛玉身上被他刻画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发展以宝玉、黛玉不屑仕官,追求自由的叛逆个性,来渲泄对当时封建制度的不满也是情理中的动机了。不然是不可能把一个痴情女子的情丝细理刻化的淋漓尽致!她的爱情是个悲剧,但曹雪芹其实是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归宿,保留了她纯洁的理想主义爱情。坚强的活着有时确比死更需要勇气,但她的死我想:正因为她太有灵性了,她有感觉的“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她纯洁的爱情人格里的萌生的那种自尊令她接受不了无爱可活下去理由。同时她又明白自己的爱情希望没人会给她,既使宝玉也是有心无力,也给不了她希望。所以她宁可去死也不屑看俗世的不公浊气把自己包围。这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其实从爱情角度说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宝玉的钟爱,后人的认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品质也就得以顺理流芳。

林黛玉可贵在“情真意切”四个字上,也正是这四字牵引出一个女子面对爱情,真实性格的流露:多疑、多愁、多泪。但这并不能说明她就是心胸狭隘,难以相处。看一个人的真实性情,看她对她朋友的态度。书中第二十回,史湘云与黛玉玩笑:“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后黛玉与她追打嬉戏、玩笑风生。晚间“史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若是论常伦间亲情的疏远度,湘云跟惜、迎、探要近些。跟黛玉玩笑同寝,这说明史湘云在这群女子中还是较欣赏黛玉人品为人的。还有对宝钗的一段话:“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宝钗可说是她爱情路上的对手,对宝钗可见也是心不设防的去真诚交心了。有人说黛玉心眼小,黛玉的孑然身世使她在当时环境中显出的所谓“小心眼”其实是女人的天性在维护自己的自尊、维护着自己的爱情。我以为她的小心眼应以可爱率真的眼光去看。至于她的多疑,更是无理由可非议,完全正常。爱是不能分享的,所以也是自私的,“归自己私有”,她怕失去她的爱,自然有扞卫意识。当然如果她的多疑不理性,比如对袭人晴雯等也怀疑,那她就有些神经质了。对于爱情而言,她的这种多疑恰恰反映出了一个女人对意中人的“情真意切”。

再说黛玉喜散不喜聚,她认为:“聚时欢乐,散后尤为冷清”,反映出她不慕浮华的品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爱情要想稳固,我想这种品性应是每个人心灵所必需的一种责任。有人会说那宝钗就较为大度。这个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宝钗固然聪明圆滑,心地也善良。但在为人品性上她还是较黛玉少一份真。众所周知,宝钗是大商家出身,黛玉是离任盐官家庭出身,可想而知宝钗的大度是环境因素造就的,是种世故大度。在宝钗、黛玉二者当中,如果一个女人要为她儿子选媳妇,我想大多会选宝钗,于情不容,于理却合。因为一个大度圆滑,理性的女人会助一个男人成就事业少挫折,在物质上趋于安定。但是贤良的品格并不等同于爱情。其实真的才最可贵。黛玉以她的情真意切得到了宝玉的心。宝钗得到了宝玉的人,但最终的婚姻还是有名无实,令人婉惜又无柰。

书中黛玉的又一大靓点就是黛玉的才华!黛玉是个诗性的女子,她的诗词可说是:“以情为魂,以玉为骨”,题匾诗、海棠诗、咏菊、葬花吟等等,展现出她清奇脱俗的风格。黛玉的才华较宝钗的要稍胜一筹,书中第三十八回,宝钗将史湘云邀往蘅芜院安歇,帮湘云出主意,出题。她可说是比黛玉早一天知道菊花诗题材,但次日还是: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

黛玉对朋友也是很真诚的,临终时紫娟为她鸣不平,伤心哭泣,书中情节:“紫鹃已知八九,”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李纨忙问:“怎么样?”紫鹃欲说话时,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儿,却一字说不出。那眼泪一似断线珍珠一般,只将一只手回过去指着黛玉。李纨看了紫鹃这般光景,更觉心酸,也不再问,连忙走过来。“黛玉称她为妹妹,”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可见对于朋友她也是付出了真情!

黛玉在一个泱泱封建时代里是可悲的,但绝对是可贵的。虽然她有着绝代姿容,但她内在的才华美更令人敬重。就像万万年时间的无涯里,你偶然遇见的一棵不知名,开着纯洁花儿的小草,质朴但不张扬。那是一种红尘中难得的唯美。

“木秀与‘林风’必摧之”,一抔净士掩风流,她走了,带着痴情遗恨,远离了红尘幻影,远离了纷争,远离了偏见;再也不必劳心去写那些“燕妒莺惭,桃羞杏让”的诗词;鸟儿们也不必听到那悲切的哭声而满地惊飞;再也不必咳那“相思血”;也不用夜里痴魂惊恶梦;不用再受那杯弓蛇影卿绝粒的折磨;也不必再用无力的纤纤玉手去焚那痴情稿子了。

人活着总想证明点什么,林黛玉以她的执着去证明了爱情在生命中的价值。

阅读更多经典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