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外篇 第8篇 沧桑中李老三

发布时间:2024-08-01 12:04:05

现在大家都叫他李老,从前是叫他姓名,叫他老李,叫他李师傅。文化大革命中叫做老李头,落实政策后叫李处长,离休后叫李老。同一个李字,在时代风云中,后缀词不断的变化。

几十年前李师傅不过是个单位食堂管理员,掌管几十人的三顿饭而已。“以阶级斗争的纲,纲举目张”以来,竟然是三进三出、三任三免、三起三落。经历过好一段的沧桑风云。

李师傅原来是个大城市的小会计,为了谋生,年轻时在旧军队里服务过,不免有一些说不清楚的历史问题,别人随军去了那边,他没有去,后来就来了这个单位。

会计是掌管一个单位“经济大权”的人,当然不能让这样有历史问题的人掌着。于是政治运动时,在“群众”的呼声中,他从会计的岗位出来了。

出来以后让他做什么呢,总不能白拿工资不干活。有人说让他去打扫厕所,领导觉得要注意政策,这样一撸到底不好。

食堂是个琐碎麻烦而又很辛苦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去,李师傅是江浙人,听说还挺会做菜,为人还比较正派又很勤快,能吃苦耐劳。于是领导决定派他去管理食堂,还可以顶半个炊事员。

李师傅确实做得一手好菜,自从李师傅进食堂以后,食堂的伙食便马上大有起色,干的稀的,甜的酸的辣的,大家都连声叫好。

可是“肃反”运动一来,部分阶级觉悟高的人发现了问题,于是在院子的红砖墙上贴了指出领导政治上麻痹大意的大字报,批评领导轻敌,居然让一个“阶级敌人”掌管几十人的吃饭问题:“万一阶级敌人狗急跳墙下毒,革命同志岂不全军覆没?”

革命群众既然有了大字报贴出来,领导就顾不得是与非,这是历史教训,决不能给革命群众泼冷水,决不能当革命运动中的绊脚石。

于是领导班子严肃的作出决定,把李师傅调出来看管杂物仓库。食堂管理员则采取革命胜利初期那时的“轮流坐庄”的传统办法,由可靠的革命同志依次序轮流。

因为都不是固定人员,各个革命同志们了不起是“火烧三天热”“新官上任三把火”,后来一个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埋怨牢骚满肚子。

食堂人员没有连续性也确实不好搞,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交接也令人头痛,于是食堂的饭菜如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了。

熬过运动高潮,缓过气来以后,为了改善群众生活,领导一而再开会讨论,得到比较多的共识后,便集体决定李师傅再次进食堂,重新操起家什,和锅碗瓢盆打交道。

李师傅的嗓门宏亮,吃饭时间一到,在食堂门口吼着他的大嗓门喊一声“开饭咯!”院子的人全能听见,一个个敲打着碗碟叮叮当当来了,连开饭铃也不需要。

他的手相当准确,一勺下去,要几块肉就几块肉,要几块骨头就几块骨头。一个卖肉师傅叫做“一刀准”,他的勺运行自如,可称之为“一勺准”。

柴米油盐酱醋茶,土豆萝卜鸡毛菜,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确实也不容易,而且众口难调,甜酸苦辣各有所好,这个满意那个不满意,那人满意这人又不满意。

而且别人休息放假,食堂人员照样要干活,夏日烘烘热,冬天水冰凉,是十分辛苦又琐碎的事,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或者没有点“把柄”抓在别人家手里,谁也不乐意长期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于是由李师傅进食堂重新操办,便不再有人吭声了。

不可能没有政治运动了,过了不是很久便又轰轰烈烈起来了。开会时又有人提出意见,慷慨激昂的高喊: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千万要绷紧阶级斗争的弦。于是就有了李师傅二次出食堂的事。

如从前人说的,久分必合、久合必分。政治运动也是这样,即便一次次开展政治运动,也总有停歇的时候,于是李师傅三进食堂成了必然趋势——当然又不必说,李师傅三进食堂是必然趋势,三出食堂同样也是必然趋势。

果然,文化大革命前他第三次进食堂,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一开始他便又一次出食堂。

院子的红墙上的大字报,比从前更加墨迹淋漓。为什么吗?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声势比以前任何一次政治运动都要轰轰烈烈,这是一次对所有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号召所有的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在游泳中学游泳”,革命同志的阶级觉悟也更加提高了。

圆圆地像地雷一样的句号,一长串近似链条的省略号,弯弯如同铁钩的问号,长长和炸弹样子差不多的惊叹号,一个连一个,一串连一串,一堆连一堆,墨迹酣畅的画在大字报上。

不仅仅食堂管理员,许多工作人员都惊惧的看着那些朝自己扔来的“地雷”、“铁链”、“铁钩”、“炸弹”,今天是这些人,明天又是那些人。

李师傅不仅仅被揪出食堂,还揪去检查交代,批够批臭,挨斗、弯腰、坐飞机、挂牌子、戴高帽子,敲着破脸盆走街串巷、游街示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阵春风吹来,绵绵细中,三中全会,落实政策,改革开放……,一步一步走下来。李师傅的命运忽然急转弯,他接到通知去上级有关部门开会。他十分惊惧,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战战兢兢。

原来上级组织确认他在旧军队里服务,是组织的战略性安排,他自己虽然并不知道。李师傅摇身一变当了官,大家改叫他李处长。

李处长退下以后享受离休待遇,常常来院子里和一些老同事聊天下棋,晚年的日子幸福,儿女成群、子孙满堂,肚子渐渐地隆起,心宽体胖,变得十分富态,后来大家便又改叫他李老。

从叫姓名,到叫老李,后又叫李师傅,文化大革命中叫老李头,落实政策后叫李处长,离休后叫李老,时代风云沧桑,人情变幻,颇一番感慨。

阅读更多写人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