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报7月21日曾刊登3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期义务支教巴东县的报道。时隔一个多月,当这群“老师”已回到各自的学校,开始忙碌自己的学业时,一封封信件将爱和感恩从恩施州巴东传到了荆州。
近日,曾参加支教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兰福临,收到了来自巴东的学生的祝福。
大山“飞”来千纸鹤谢师恩(主)
本报记者叶小玲覃章莲实习生肖山钱秋菊文/图【图在综合部图库】
小标一)迟到的礼物
山村孩子寄来“千纸鹤”
“尊敬的兰老师:您好!我是四年级班长邓阿敏,或许您已经忘记了我这个小不点,但是您给我们的教诲,我们永远牢记在心中:好好学习,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勤劳创造人生。教师节即将来临,接着便是中秋节和元旦节,今天我们四年级33名学生相聚在一起,共同执笔来抒发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一晃,我们离开补习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读着信件,这位暑期支教巴东的“学生老师”兰福临内心微微颤抖起来。
“兰老师,祝您学习进步,永远年轻!期待着您明年还会回来教我们语文。”“老师,或许这封礼物会迟到,请接收这份迟来的爱!”33只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上赫然写有孩子们的祝福。
就像学生们预计的那样,礼物迟到了,然而在兰福临看来,这些礼物的保质期是永远。他深知大山孩子们眼里的渴望,也深知孩子们寄来“手工礼物”涵盖着多么深厚感情。
当记者拿起信件,看到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触,记录着暑期和“老师”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着当初的苦与乐。这些情景,被勾勒成一幅幅醇美的画面,朴实无华。
小标二)暑期忙支教
关爱大山里的留守儿童
今年7月10日至8月10日,长江大学学生牵头组建的“鑫愿爱心辅导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开展了一次大学生的农村义务支教活动,30多名在荆州歌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兰福临就是其中的一位。
兰福临回忆,在巴东的一个月,每天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辅导班的“老师们”每天都会在一起讨论该怎样把学生教好,怎样让家长更放心,那段日子大家都过得特别充实,心里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兰福临介绍道,年轻的老师们还设计了两种竞赛:记忆竞赛和作文竞赛,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随机数字、英语单词、文章的考察,让老师们了解学生学习的成果,也强化学生对知识地掌握。
而作文竞赛的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此之外,老师们觉得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够的,于是还利用余外时间进行家访。
说起这些时,兰福临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但当说到离别时,兰福临的眼神立马变得忧伤,他记得离别的那天早上,当他们照样八点半赶到学校时,学生们都早到了,而且家长也来了。在车站,学生们追着车大喊“老师,记得明年还回来给我们补课”,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
小标三)再赴支教点
把爱撒播在那深山之中
记者在兰福临的支教总结里看到这样一段话:有几个人问我“你放弃了一个暑假赚钱的机会,得到了什么,这样做值得吗?”我总是坦然答道:“我不后悔这样做,我是放弃了一个暑假的休息,但是我所得到的却将成为一辈子的美丽回忆。”
“我很感谢长江大学的那帮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也很感谢家乡的那群孩子,他们的信任与努力让我坚定了继续支教的信念。明年我还会回去,还会和那帮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兰福临说。
30多名入巴东支教的老师们,已开始新的学期的学习,那帮可爱的孩子深深地留在了他们心里。中秋节时,这些曾经一起在巴东支教的老师们相聚到了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日子,也商议着十一再次回到大山里去看看曾经的学生们。
长江大学外语系大二学生陈小敏称,十一她会去看望大山里曾经教过的学生们,还将去其他需要支教的地方看看,明年有机会还将会义无反顾参加支教。
余德鹏,是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大三学生,他也是“鑫愿爱心辅导班”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十一他也准备去看看那些学生,最近支教的老师们在策划为孩子们带去一些他们平日里比较缺乏的学习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