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楼

发布时间:2021-09-05 05:43:29

这位少年才子,曾十八岁便中了进士,一生备受君王冷漠,几度赴京,几度归隐,最终还是呼吁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题记

多少年前,多少时光,冲淡了年少时幼稚的冲动!

一场冷,淋湿多少双激动的双眸?当如画如镜的美景饶你身旁,当绿水悠悠拂逆脚丫,当清泉石上流水潺潺悦你耳畔,当滚滚浪涛汪洋四海唤你灵魂,那么此刻,世界如画,生命如话!

记忆里青涩的味道仍然十足,幼稚的身影丝毫未去,假若,你说我是幼稚的,那但愿吧!。

喜欢亭台楼阁的优雅吴建,喜欢江南水乡的木船撸声。喜欢舞榭歌台一池荷花的众荷喧哗里的空灵,喜欢登高望远江水悠悠风声四起里的豪放。记忆里第一次登黄鹤楼是在中学生涯末期,当时年少,意气风发,总想一口气,踏遍万水千山,何其幼稚呢!那是在仲夏的季节里,当谒过滕王阁等众多江南胜景之后才想起黄鹤楼。因为黄鹤楼在我的家乡才有这样的抵触的吧!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何以黄鹤为名, 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陆逊辑录在《古小说沟里》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的也有同样的说法。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楼阁”。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诗名。《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精粹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之首,可见世人对此诗的器重。元代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五月落梅,江城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

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据史料记载,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沉浮,终不得志。

这位少年才子,曾十八岁便中了进士,一生备受君王冷漠,几度赴京,几度归隐,最终还是呼吁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诗中第一句楚,指楚州。唐时楚州,治所在shan‘yang,即今江苏淮安县。故由淮安回开封,始有溯汴水而上之说。)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但作为开封人,在做大做好文化产业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对崔颢有一个全面、正确、恰当的认识,不应当因为其人格低下,就否定其成就。历史应给以适当评价的。

“一生重负何所寄?只应山水绕情怀。”崔颢终其一生,终于在晚年顿悟山水之道,当他明白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为时不晚,所以,苏子瞻后来不也到处明月几时圆,把酒问青天的醉态吗?醉品人生又何妨?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者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平地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江南第一楼,黄鹤楼锦色繁华,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二分楼阁!

岁月静好

2014年7月8日于武昌江夏

阅读更多精美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