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万年寺,走十几分钟,大约9:50左右到达山下的“彝家新寨”,这是一家彝族银饰品专卖店。
2008年大地震后,部分住在山上的凉山彝族人被政府迁移安置到峨眉山。这家彝银专卖店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办起来的。
导游把我们交给当地的彝族姑娘,我们被领到一间不大的休息室后,姑娘就指着墙上的宣传图片,开始向我们介绍彝族人的贫困生活状况、特色民俗文化以及彝族精湛的民间银饰制作工艺。当然,最后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贡献一份爱心,通过购买彝银支援彝族的家乡建设。
通过彝族姑娘的介绍,我们对居住在四川凉山的彝族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因为“夷”原意是外族。所以解放后毛主席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彝族姑娘介绍了许多她们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其中有,最有彝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彝族年”、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神奇的彝族火把节三部曲等等。让我们对这个神秘的民族充满了好奇。
彝族人喜爱打扮,以佩戴金银为时尚,特别是崇银尚银的情结最为突出,而且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这些传统的民风民俗不但使银器在广大彝族地区风靡,也造就了一大批手工艺者。经过历代手工艺人的积累,彝族民间银饰制作工艺日益精湛,目前这一制作技艺已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凉山彝族银器种类繁多,有众多的银质餐具、酒具、马具、刀具、宗教用具和佩饰等,有的则在漆器上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据悉,很早以前彝族地区就以银锭为货币,银子是身份、地位、富贵的标志。据考古发现,彝族是最早冶炼、铸造银器的民族之一。彝族早期的银器纹饰与漆器相同,信手刻画,原始朴实。
后来由原始图腾模拟纹饰发展到动植物全貌纹饰,进而升华到用点、线、圈组成的几何纹样,现在的纹样多由日月星辰、花鸟草鱼、山川树木等构成。这些纹样大多雕刻细腻、明暗对比强烈,直线弧线并用,图案变化无穷,动中有静、疏密有致,繁中有简、浓淡相宜。
当然,花纹的繁简疏密要根据不同器具而定。银器的纹饰手法采用阴刻、镂空、镶嵌等,较之漆器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精致的银器所体现的美,是彝族手工业的精髓。
走进店里,那些花样繁多的银制品让人目不暇接。银器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是佩饰,有美观漂亮的缀泡头饰,有独树一帜的镂花领饰,有精巧别致的耳坠,有做工精细的胸饰、背饰,有造型奇异的手镯、手链,还有极富民族风格的戒指。
这些银器大多构思巧妙奇异、造型传神美观、线条精美细腻。或厚实、或轻便、或繁琐、或简洁……它们与艳如山花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美妙无穷。
最后,我们选择了一款造型十分精美的莲花形戒指,也算是对凉山彝族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支援吧。
杨德友 3428169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