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后的第一任老师
(1950年秋,6岁多)
一九五〇年秋天,到该开学的时候,我要到家乡的三民初级小学读书了。
老家的小伙伴们带我一同去到学校。因为曾经来过,这里的环境并不陌生,其他各村的小朋友虽然不熟悉,但是也都很友善,所以并没有不适应的感觉;比较陌生的,还是老师。
去年来看升旗时的大人,都不见了,来过的是两位新人。一位是张炎华老师,另一位是吴可城老师。
那时的三民初级小学,生源不多,好像只有两个班四个年级。我一去报名,就被安排在二年级。(俗称“跳班”,大概是家里已经跟学校说过,我已经读完了一年级的书。)张炎华老师教国语(那时还不是称“语文”),吴可城老师教算术(那时还不是称“数学”)。
张炎华老师,本县金沙人,身材中等,脸色黝黑,嘴里镶着一颗金牙,身穿深蓝布衣服,说话声音挺严厉,学生们都很怕他。有一天下午,我们交椅山下的几个同班的学生背不出当天教的课文。放学了,他就叫我们留下来背书,说“谁先背出来就先回家”,说完,就去煮晚饭了。我们当中较大的就说:“不怕,他总会放我们回去的。”于是大家读书都不用心,有的声音故意读得挺大,有的捂着嘴“吃吃”地偷笑。当张老师回来让我们一个一个地背书时,我们还是没背出来。于是,他又说了声“再读”,就转身走了。这样搞了两遍,天色已近黄昏。一些家长见我们还没有回家,急了,问先回去的学生,得知情形,赶到学校来,见我们还在背书,等背完了,对张老师说:“好,就要这样,他们才会用心读书!”这一回,我也在其中,虽然妈妈很忙,没来接我,但是我知道妈妈也肯定会这样说的,因为我在爸爸教我读书时就是这样。尽管这样,张老师有时还会被一些较大的调皮的学生捉弄。
吴可城老师,广东人,瘦高个儿,常穿灰布衣服,看起来比较年轻,说一口广东话,很好听。他喜欢唱歌,下课时,常常能听到他的歌声。他也教我们唱歌,记得他教我们唱第一支歌时,第一句是“涯唔嫁奔满人,唔嫁奔懒尸人(我不嫁给谁,不嫁给懒惰人)……”,这支歌好像还有三四段,内容都不记得了。吴老师也是用客家话来教唱歌的,觉得特别亲切。以后,他还教我们唱过开头是“嘿啦啦”、“雄赳赳,气昂昂”等抗美援朝的歌曲,很雄壮,至今歌词都还记得。
到了第二年,张老师和吴老师都一起调走了,换来的是范月珊老师(峰市河头城人)和曾斐明老师(本县下洋人),他们一直教我读完了初小(四年级)。
20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