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前颂

发布时间:2024-07-03 22:47:48

丁字说故事系列之

——谭亚红

作者题记,2014年湘钢以铁产量稳定为标志迎来了首季开门红,的确为公司生产开了个好头,让广大的公司员工们在经历了一场钢铁严冬之后,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声音,春天的来临!然而,5月份以后铁系统生产出现波动,在叙述完《春天的故事》后,在火红的炉台上,我亲身经历,并用笔记录下了2#高炉这股持续至今的寒流中,那些炉前的扮儿在奔腾的铁流里是如何轮番戏说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来。

春天的故事

1992年,那个春天的故事曾犹如中华大地的一场惊雷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确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曾见过严冬的万物凋零,又怎会有看到春天蓓蕾绽放时的惊喜呢?

远不说钢铁行业的寒冬,就说2013年湘钢主体单位的炼铁厂吧!

湘钢(公司)炼铁厂高炉大多仍是上代炉龄时期利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渣系统管道锈蚀开裂、冷却壁疲劳破损等设备突发事故,造成一系列非正常作业,严重影响高炉的正常运行和指标改善。另外,外购焦库存量和使用量上的不匹配,使高炉经常发生频繁倒换外购焦,还因不同品种的外购焦其性能差异大,从而导致每次倒换时高炉煤气流的变化,致使值班室热制度波动很大,造成风量的波动,从而影响炉况稳定性。等等这些问题,以致炼铁厂产量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业绩低迷加上成本的拖累,让炼铁厂的薪点值步步走低,加入到湘钢主体单位“低薪区”的行列。

炼铁的产量上不去,成本完不成,湘钢的寒冬又如何度过。华菱集团和华菱钢铁董事长曹慧泉当年在湘钢,从湘钢华光线材公司生产部部长一路擢升至湘钢总经理;他曾带领湘钢在湖南省率先登上300万吨台阶,一举成为省内销售收入过100亿的五强企业之一。如今站在华菱集团的大厦上指点江山,他要寻找打开华菱集团湘钢生产经营春天大门的钥匙,寻找扭转炼铁厂生产被动局面的突破点。听完湘钢关于炼铁厂情况的汇报之后,眼下,对于这个“空降”重新兼任湘钢(公司)掌门人之位的他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带领湘钢走出困境,在自己曾经打开的局面之上,再掀开华菱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一页。华菱集团决定任命湘钢生产副总经理唐卫红兼任炼铁厂厂长。这项决定意味着湘钢生产重心的调整,意味湘钢走出困境要从占生产成本一半以上的炼铁厂杀出一条生存之路来。随后的日子,公司的决策者们和炼铁厂全厂职工们的心就不断地被“稳产降耗”这句话猛烈地撞击着。

“4#、2#炉是红旗炉,装料要稳定,按标准来。”

无论是在那座高炉生产现场,当你去了解生产的情况时,员工们的确谈论的更多仍然是标准的执行。在炉前、炉内的操作人员时时不停的在岗位上关注着风量、压差、炉温的变化。炉台前,戴上面罩、手套,两手握住勺杆,箭步走到炉口,掏出一勺暖流(铁水),稳步,缓缓倒入模锭内。我们眼前这位钢铁汉子的身影是多么的熟悉而标准啊!

“5#冷却壁焊缝开裂了。”“在线焊补。”一阵紧张的准备之后,人员依次进入现场。煤气区域检修便这样繁忙、有序、安全地进行着。

“部长,这个月生产,外购焦要稳定!”“曙光,先发一个列!”“好!”若不是那天我亲眼瞧见,想不到刘厂长抓生产还这般事无巨细呢!

“12#仓焦(外购)已近半。”“启动皮带,进焦曙光A(外购)。”“已满。”“进11#。”这看似简单的作业流程,其实之中倾注了更多的是汗水和心血。

“纽曼粉卸完。”“翻板对直达线,南非块。”“1#机停。”“翻板到位。”“皮带已启,可以卸船上料。”

“一原水运船卸情况怎么样。”“白班最多5900吨,夜班最多达到了8100多吨。”“好啊!靠水(湘江)吃水,这可是我们(湘钢)降成本的好戏!”

三月春风暖江南,寒冬过去春又还。

继2013年12月日产铁稳定在19500吨之上后,湘钢炼铁厂4#高炉又在华菱集团10座高炉“流动红旗竞赛”活动中夺取得了第一名,紧接着炼铁厂元月份生产再创历史佳绩,月产铁60.18万吨,实现成本38.42元/t,双双完成公司下达的月计划进度目标。2月份生产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月产铁59.1万吨。3月份又实现月产铁60.17万吨。

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2014年炼铁厂的生产开局确实不同。我们走在湘钢的钢城大道上,去追踪着湘钢奋斗者们的脚步,脑子里总是盈荡着他们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画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着春天的声音,春天的来临!

寒流

冬天没有来临之前,我又踏上了火红的炉台,有缘结识喜子、大奎、细罗、小阳、小方、迷胡、浩子他们。

“丁哥,你来了!”

“正式上岗。”

我们的炉前跟其他高炉比,除了炉子的容量大小有些不同,从外观上看,没什么不一样。3个铁口,几十步范围,工作操作的方法也相同。

他们的交接班检查必不可少。紧接着,拿工具、运黄沙、和坝泥、上钻杆,出铁准备工作也是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当铁水越过铁口,出铁生产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我穿上崭新的阻燃服,来回穿梭于2#、3#铁口,这样当然是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呗。

“怎么,刚开的铁口,又重开。”

“炉子不稳!”

不管怎样,堵口、做沙坝、继续开口,这些不过是再辛苦一趟罢了。

“不是在调吗?”“计划赶不上变化!”

“也是。那年,氯化钙未定量配置喷洒,最后盘底尽然多了60吨,影响炉子,还不是没有人知道?”

但这股寒流打破了气候常规,实在是来得太早。还是在撰写《春天的故事》的那个晚上,我平身第一次走上了这火红的炉台,出铁、看渣、取样、测温等等,还是这些熟悉的身影。

“这个月产量怎么样?”“没问题!”

“你们是怎样做的?”“执行标准呗!”

仅仅三天之后,这炉子的产量就一蹶不振,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难道还是那两万吨混料在作祟?不可能啊!这已经5个多月了。”

铃声响了,我、喜子、大奎、迷胡各就各位。挥手之间,驶向铁口的钻头,点、锤,振动、钻击。顷刻,铁花飞溅,火红火红的铁口朝着主沟迎面开来。

出渣出铁,堵封铁口,铁水保温,等等,不断重演着这部钢铁生产的经典哑剧。

“几罐。”“7罐。”

“会好的!会好的!”喜子仍然是这样说着。他们早已无暇顾及背后的那些糗事,还是这样按部就班地做着。

此时,炉台上吹过一丝的凉风,确实能让喜子他们和我能感受到这不同的寒意,而瞬间即被炉前腾起的热浪融化了。

面对这火热的炉台,大伙的衣衫依旧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喜子、大奎、细罗、迷胡、浩子他们和我的目光齐聚在这汹涌的铁口洪流,颇有感慨:根深者枝茂,源远者流长。呵呵!即便冬天来临,这温暖、奔腾的铁流一定会,抵挡住那袭人的寒流!

沸腾的群英

到火花中去!

吾85年毕业便去了市里,86年年初就回到阔别数月之久的钢铁厂。那时候吾虽然也在属铁前系统的焦化厂炼焦车间工作,且每每只有遥望巍然耸立的高炉,联想起炼铁炉台上那灿若星辰的火花。那年昌喜他们有的还未出世,有的才6、7岁,还刚刚念书。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吾毅然加入了2#高炉炉前丁班。至此,吾才正式走近铁流奔放时的高炉炉台,走近那绚丽多彩的火花。昌喜就是我的班头。

陈昌喜,技校毕业,虽然只有37岁,进厂便从事炉前工作16个年头,如今却早已是十多年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兵头将尾了。

阳荣、冯杰、罗韦、方兵、李浩这些咱当兵的人,无论是在下渣、看罐岗位,还是铁口助理,瞧一瞧他们从单兵作业到整体配合的技术技能,就能看的他们退伍不退色的军人风采。

唐奎,胡少华,谭水平从他们甜酸苦辣的幸福家庭生活和火热的工作热情中便可以看到他们热血沸腾、埋头苦干的奋斗者足迹。

在这里,没有未接电话的捉“丁”见肘;在这里,没有人浮于事和卧榻之下的酣虎;在这里,没有生产、安全排名不服的《呐喊》。

看!挥一挥手,转机开铁口,风、水、油的开闭,泥炮堵口,转炮、打泥、退炮等等这些没有停留的轮番作业,都是无声的战斗。出铁,出渣,装罐,就连捅、烧铁口,居然一切尽在不言中,你说这怎一个《缘》字了得。

在这里,即便是四十好几的老工人,新进上岗,仍旧是娃娃学步。工具准备,黄沙、焦粉、保温材料到位,排渣砂坝制作,铁沟残铁清理,样样从头开始。

在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当中,他们普普通通,的确没啥不一样,都是穿着朴实的工装。在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当中,炉前工他们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然而,他们生活战斗在钢铁生产的最前线,在这里,他们哼的虽然同样是哪首《我们是光荣的湘钢人》厂歌,但曲悠调正,属主流。他们都在渴望辉煌,都在努力赢得荣光。可以坚信,他们的风采将在十里钢城飞扬。他们的故事会随着我们的笔迹载入钢铁工人奋斗的历史。

自从融入这火热的工作、生活,我的心就与陈昌喜、阳荣、冯杰、罗韦、方兵、李浩、唐奎,胡少华,谭水平他们这些年轻的后生一起在铁口打开的瞬间便随着那股股喷涌的铁流和光芒四射的火花一起沸腾了!

小角唱戏

炉台看罐之人,在钢铁生产这出大戏里他们只不过算是个跑堂、玩杂耍的小角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角色扮儿每天都在轮番戏说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他们任凭钢铁生产大戏里的那些腕儿指引着汹涌的铁流越过铁口,伴着忽忽的节奏,流经主沟,一路奔腾穿过沙坝,冲向聚宝罐中。

瞧瞧这些小角们,他们的戏份不过是确认罐线,摆准沟罐位置,记录好时间、罐数、重量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可他们仍是那么细致、认真,因为他们干的也是不能有半点闪失的活儿。即便是备配上几袋保温剂,也都是动作标准安全地做着。虽然总是重复同样的戏码,但他们信息传递必须准确无误,但他们记录必然详实。的确,没有他们这些小角完美的演技,这一集集反映钢铁生产火红岁月的连续剧又如何完整落幕。

与钢铁企业那些《千古绝唱》的编导们相比,他们不可能自编自导那人世间的悲剧,但小角同样也可以唱出自己人生奋斗的戏来。

他们虽然没有韩寒、郭敬明那样的才气,也没有韩寒、郭敬明那样的财力,更不具备李幼斌、孙红雷那样的表演才能,但平凡的工作角色却让他们演绎出别样不同的人生来。

当激情的暖流不断坠入钢铁恋情的蜜月罐中,一个又一个的铁娃宝宝便从此诞生。他们作业的时间不容随意更改,他们记录的数据不会掐头去尾,他们的工作真真切切,他们的劳动孰能窃取。

“开口了!”

在那耀眼的火花中,他们和着炉前的班头、铁口的助理和看下渣的角儿一起上演着一幕一幕钢铁生产大戏里那出高炉炉台上的经典哑剧。平凡的劳动创造最伟大的艺术,奋斗的精神在他们同声合唱《我们是光荣的湘钢人》的厂歌声中永远传扬!

师傅

人吗!活到老,学到老。

不管你过去在那条战线上工作,也不管你当年工作技能如何如何。即便你也曾带过徒,教过艺;即便你也曾在厂子里工作叱咤风云了几十年。可如今在这里,新进上岗,仍得学。

上岗第二天,喜子安排了大奎给俺当师傅。

大奎,二十多年的高炉工作经历便已有十七、八年在炉前。

那年,妻子由于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伤残了。别看这样,作为炉前的副班长,奎师傅那厂子里的事儿一点都没少干。可家住在湘潭县,每天下班还要来回几十里路赶回家照顾妻儿老小,忙得是不可开交。当年实在没办法,奎师傅才不得不忍痛离开了自己奋斗N多年的炉前。

这不,现在奎师傅刚把家里的事稍做安顿,便又回到了心爱的炉前岗位。

瞧!奎师傅那闸坝做得可谓是滴铁不漏。下渣口清理,也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只要摸上操纵阀,开口机就会随着他的心驶向铁口,顺顺利利去打开他那心中又将喷涌的暖流。

“开铁口时正面不要站人!”

“铁沟浇水冷却一定要适量,以免水过多造成放炮伤人!”

基本的安全常识以及9条岗位禁令时时都有师傅在叮嘱。

炉前虽然只有下渣、看罐、铁口助理三个岗位,可做沙坝、换炮头,堵口开口,装炮压泥这些等等的活儿,要想个把月学会,不容易!就算6个月内全数学完,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军人出身的细罗,进厂只有5、6年的功夫,就已经成为班组骨干,无论是铁前操作,还是生产指挥,早就样样精通。吊车工小方的炉前操作技术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来更是游刃有余。另外,就连咪胡那麻溜的看罐活儿就够你来学呗!

看看!他们已经个个是师傅,正无时无刻带领着我们学习工作。

要尽快学有所成。吾与浩子的方法一样,听、看、学、问、做。可这些,只是当徒儿的本份。尽管高炉炉况已经连续几个月不好,可这些师傅们还没有一个因为收入低低而工作推三阻四,更没有一个因为频频的铁口重开累倒趴下,反而从风口抢修齐声的号子里,让我们听到了炉前工那些纯爷们共同奋勇战斗的号角。

不论过去,还是将来。这些师傅,他们才是我们钢铁企业的脊梁。只要拥有他们这样的师傅,我们就能看到钢铁企业的未来和希望!

(本文另题为《炉前的师傅》已于2014年11月21日刊发在《湖南工人报》六版上。)

小阳演绎劳动最美

小阳,姓阳名荣。个子虽然不高,但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人老实敦厚。说他工作专一,的确他进厂就在高炉炉前工作至今。作为班组骨干,年纪不大,可如今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二个青春岁月。

“小阳这人不错!”“我知道,进厂实习他就是我师傅!”

接班了,小阳检查完现场和设备,便扛上几米长的钻杆,装上开口机,拧上钻头。此时,我和同事们把其他岗位出铁前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

开铁口,小阳无论是铁前指挥,还是开口机操作技艺都是绝顶精湛。

光说钢铁生产炉前那经典独特的指挥手语,张开、握紧、翘起小指,挥、摆、点击等等。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的确很精妙,准确无误。

回头再出铁,去瞧瞧小阳的开口机操作。启动油泵,操纵换向阀将开口机旋转至铁口,再根据炉前指挥手语调整钻冲小车、钻头位置。确定后,钻通铁口,快速返退钻冲小车,转臂反向使开口机回到休止位,这些工作绝对是熟练老到。

用餐的时间到了,我走了过去:“小阳去吃饭吧?”“我不饿!”

他那里是不饿,其实是眼瞅着炉子生产的不顺在焦急。炉前工虽然不能最终决定炉子的产量,可每次开口出铁如炉前操作不当都将直接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别是短时间出铁铁口更换频率以及二次堵口重开的劳动强度则加大了大伙们的体力消耗,而近期频繁的劳累奔波也让他那次工伤的脚部伤口再次沉痛复发。

这些日子里,炉子一直不稳定。他凝望着光芒四射的铁花,凝望着铁口喷出来的暖流,他在思索:那年,由于吊车工操作违章失误,酿成了一起工亡事故。他虽然避开了那次生死劫难,却造成了他脚部关节严重骨折。工伤住院期间,领导根据伤情,特意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可以调换一个工作岗位。可他怎能割舍深爱着的几十年工作战斗的炉台岗位和在他自己心田里流淌的,那生生不息的铁流。正是这样,如今他仍担当着2#高炉炉前丁班副班长的重要角色。

看,铁口堵塞,他抡起圆钢,忍着脚部剧烈的伤痛,对准铁口,勇敢向着他心中燃烧着的,那如生命的火花冲去。在这里,小阳所演绎的,也正是几代钢铁炉前工人们劳动最美的一出人生舞台剧!

炉台当歌

我不是保尔,不知道他那个年代真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保尔?柯察金这个史诗般的英雄却用他那执着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影响,曾震动着我们数代人的心弦。

有人说:“炉前工是在透支生命。”也有人说:“非也,那是爷们干的事儿!”

的确,高炉炉前除拥有常人难以承受的高温作业环境外,便是及其繁重的体力作业活动,其作业安全的危险程度在钢铁生产整个铁前生产过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无巧不成书,2014年9月6日,吾再次与“丁”字结缘。曾经两次在钢铁公司“捞取”科版功名,刚刚愤然卸下班头,已然四十有六高龄的我,尽然在当日加入了炉前丁班的行列。不容置疑的是,炼铁2#高炉炉前丁班也确是清一色的爷们。第一天的工作,在班前会务之后,这些年纪青青的爷们就忙着点检交接,打开库房,拿上工具,再回到各自岗位上作业。干脆,明了,没有那么多言语的纠葛,没有那么多无聊的所以。我也毫不例外地照例立马进入了现场工作熟悉了解的进程。出铁前清除主沟、下渣沟内的残余渣铁,筑好上下沙坝,弄好下渣沟积铁坑,将铁水罐对好位,检查好泥炮,开口机,确认冲渣水水压及流量是否正常。完成等等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按照出铁指令,在炉前助手们的配合下,使用开口机开口。陈昌喜、阳荣、唐奎、谭水平、罗韦、方兵、李浩、胡少华、冯杰这些钢铁汉子们,熟练的工作技能,熟悉的工作背影,和谐的信号指挥协调,一切都是那么的紧凑、默契、有序地进行着。自此那一股股热情奔放的暖流便从这里开始,冲破世俗的阻拦,涌向转炉,涌向轧机,去铸就那艘艘东方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航空母舰,驶向我们祖国的海疆。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部小说后来虽然较以往在我国所出版的译本增加了近四万字篇幅,均因为历史原因而一直难见天日的内容,包括少年保尔与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与丽达、保尔与达雅几对年轻人的友谊爱情,红军的故事,小市民的心态等等,可谓要还名着以本来面目。此时,我们无须去充分了解原作的全貌,只须去深刻理解其作品的人生价值。

只有这样,那个由《千古绝唱》、《悲惨世界》塑造出的历史主人公便会悄然逝去,如今他才会站在这高高的炉台上,与那些铮铮铁骨的钢铁汉子们在奔腾的铁流和飞溅的铁花中获得重生。

阅读更多抒情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