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阿Q
王根生
读了本栏目一首诗歌,让我想起了阿Q。
人们一直对鲁迅这个儿子横加指责,麻木不足喻其性。可静思起来,阿Q的处事,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人生哲学教材。
对力挽狂澜的精英,我不敢褒贬。但对一介草民,如阿Q,你要清醒吗?你清醒会遇到什么呢?你的清醒会让你活的更痛苦。不必用残酷的言辞来批判这样的人,毕竟只知道关心自己的柴米油盐,并没有犯什么错。你不用这样的方式生存,你还能怎么生存?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做精英吧。我只怕是这些人做不了精英,倒成了一介莽夫,一个许褚一样的莽夫。那才真正可悲呀。
人,要学会韬光养晦,要学会糊涂,在必要的时候,不管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总比聪明要好。当你无力反抗的时候,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敬上;当别人慷慨陈词抓住你的缺点不放手,赞美对方文笔优美言辞犀利,切中要害,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锋芒外露,肇祸者多多,这一点只要翻翻中国历史,就会明白,不用我多举例了。
第一个聪明的人,往往给自己找来灾祸;第一个下蛋的公鸡,必将难在鸡群中混下去。社会需要先驱,需要大量的木柴,成就那么一小块煤炭。但我觉得,环境还没有成熟,普通百姓的麻木,毕竟是一种比清醒更明智的活法。至少死的时候,没有痛苦,会激昂地唱着“二十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二慷慨就义。
不切实际,一味的鼓动阿Q觉醒,到底是政客的精明之举还是新式的荼毒苍生?阿Q的父亲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时,还提倡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当他的学生走向刑场的时候,他藏到了英租界。自己的孩子再丑,总是自己的孩子,我想,鲁迅先生,对阿Q也应该怀有复杂的情感。还不至于为了成全自己那首“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而欲擒故纵吧。
明智的活法与傻瓜的活法其实从外部表现形态看,往往难见分晓,群众的眼睛并非时时都是雪亮的。智者千虑,也存在一失的可能性。有时候,最明智的活法也许是最糊涂的活法。嘲笑别人,实际上在嘲笑自己。而糊涂,对阿Q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最明智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