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肥体健,体型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的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的高亢的嘶鸣声。”依稀记得小学之际学了一篇《马踏飞燕》,话说这“铜奔马”来历不小!出土在丝路重镇的西凉姑臧之地。
不少优秀旅游城市,都有这样的标志性雕塑:以长城烽火台为底座,一匹西凉汉代骏马踏着地球向前奔腾翻滚。追本溯源,1969年,甘肃武威市出土了一批汉代的文物。1971年,郭沫若老先生陪同柬埔寨王国访问甘肃。在兰州,据说郭老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看到了一组铜车马仪仗队,对其中的“马踏飞燕”(其实非燕,实乃游隼)做出了很高的评价。郭老回京,向国家文物局推荐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出土文物展览”中去。
不久,郭老又向周总理介绍了铜奔马和雷台汉墓之事。后来,铜奔马和车马组以及其他文物的展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匹铜奔马无疑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高峰”,它正是匠心独运,镂云裁月的艺术体现。“马踏飞燕”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武威市故而也成为了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秦时关山月,戎马长嘶。醉卧沙场笑,马革裹尸。戍死守轮台,西凉飔萧。自汉西凉“飞将军‘李广后裔李暠,于公元400年建立了西凉王朝。西凉几度靡声四起。西凉,凉州是也!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此所谓西凉(凉州)之名之始也。公元前106年,天下分13州,西凉便是其中之一,着名的河西四郡,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彰显着西凉曾经的辉煌。西凉繁华强大的时期包括了今甘肃大部,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小部。
西凉州,陇西郡,陇右道,虽然他们已然不复存在,但是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依稀照灼云霞,弊亏日月矣,《凉州词》(又名:凉州歌)版本之诸多,其情之真切,文化之厚重是其他诗歌不能媲美的。西凉作为古都长安安定繁荣的有力屏障,更是西去波斯,天竺,地中海的必经之地,地位可见一斑。西凉董卓,马腾,以及后来的李傕,郭汜,西凉铁骑可谓踏遍玄阙,征战丹薂,骁勇善战。西凉军,真天之骄子也!
然而西凉今虽少有耳闻,但当我们谈及古代的诗词文化,边塞诗“三王”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王维孟浩然,张籍,韩徖,薛隆等文人志士,挥毫多赞凉州,触景多有豪情。“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自古以来,文人志士多有爱国的情意,而边塞凉州就是他们的天堂,因为凉州地处边塞,经常于突厥,匈奴,胡人,大辽等少数民族接壤,虽然凄凉,但是却是关乎社稷山河宁定,故而成了热血男儿报国,展示自我的好舞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多少的词赋,也不能道尽西凉的沧桑与伟大。我赞美他—西凉。
追溯文明,凄述乡愁,故而獂道散人作《忆西凉》一曲,廖寄衷肠:忆西凉,狼烟顿起。驭风者,策马轮台。春风不度泪一痕,再饮琵琶怀远人。尔来西凉甚去矣!昨日胡旋犹谁舞?大河去,断愁绪。粗悉书,不知所云,寄微情,托苍穹。沾繁霜,风似刀,心泪两三行。
每读诗书,西凉萦绕心间。忆西凉,狼烟顿起。旧山河,铮铮琴弦。凉州词,含情悠远。(麦积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