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水

发布时间:2022-12-03 12:02:20

记得好多年前,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做起了作家梦。毕业后当了教师,边工作,边读书,边读书,边写作。为了磨砺自己的笔头,我曾经写过几十万字的日记,尝试过好几种体裁,写过大量习作,近二百首诗歌,也写过散文诗,写过杂文,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写过两个半中篇小说,写过百十篇散文(后来搬家过程中遗失了所有的日记本,一本散文册子,一本短篇小说册子)。这中间,我挑自己满意的小稿向外寄过不少。起初,总是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后来,门似乎撞开了,散文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2002年进城以后,工作之余,孤寂之时,也乘兴写了一些,但却从来没有向外寄过一回。我只是把写作当作一种自娱自乐,或者一种精神修养而已。

九四年暑假,陕西省作协在建国路小学举办了为期十天的业余作者培训,我亲耳聆听了许多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报告文学大家和资深编辑精彩的讲课。当时,陈忠实老师主讲了《白鹿原》的创作经历,赵熙老师主讲了《女儿河》的创作经历,京夫老师主讲了《八里情仇》的创作经历,刘成章老师主讲的是散文创作,毛琦老师主讲的是杂文创作,王愚、李星老师主讲的是小说评论……那时,正值盛夏酷暑,教室没有空调,热得许多老师汗流浃背,尤其李星老师整个衬衫都湿透了,但他们仍然讲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这些朝圣的业余作者们听得如痴如醉。可以说,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以忘怀。就在那时,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文学的殿堂并非那么神圣。正如评论家王愚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文学是一次漫长而艰辛的思想苦旅。如果注定选择了文学,就必须具备精卫填海的决心,拥有夸父逐日的顽劲,必须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最后,大师们也劝我们这些业余作者要处理好写作与工作、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最让我难忘的是培训结束那天,《延河》杂志编辑苑湖专门讲评了我的中篇小说《回头无岸》。开始,他问我发表了多少作品,我很惭愧地说目前一篇都没有发表过。课后,他把我叫到《延河》编辑部,了解了我的一些情况,鼓励我说,像这样的水平,如果一年能写五个中篇,我保证三年把你推出去。说真的,当时我心热了好一阵子。理想突然间变得丰满起来,我天真地以为成功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于是,我兴冲冲地开始了我的第三个中篇小说的写作。

可惜的是,现实毕竟骨感得很。那年秋季开学,我带了初一两个班近八十个学生的语文课,还兼一个班的班主任,连同其他副课、早读自习跟班,每周要上二十多节课,怎么也腾不出时间。第三个中篇小说也就跟着不幸夭折了。特别是那几年,乡镇的工资老是发不下来,日常生活老犯作难。我和妻子不得不务果树,不得不种烤烟,以贴补家用。当时,我才恍然大悟,对于一个没有名气的人来说,文学毕竟不能当饭吃,吃喝拉撒远比文学重要得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只能选择工作,选择生活,选择生存。

后来,大概正由于我经常在报纸上发文章吧,我被轻而易举地调到了县政府办公室,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地干起了公文材料,就再也没有多少时间写文学作品了。虽然如此,但我总觉得文学是自己宿命中一个难以割断的情结,那上面毕竟耗掉了我的青春年华。去年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翻检出了一些散文旧作,便忙里偷闲,把它们一篇一篇,敲了出来,发到了自己的空间和博客里,竟然达到了十几万字。有同学、朋友、同事、熟人看到了,说写得蛮好。就鼓励我抽空多写些,以后出本书。我苦笑着摇摇头,说等机会吧。

没有料想到,机会却真的不期然降临了。而且来得这么快,快得简直让我猝不及防。

一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戴莉给我打电话,让我到她的办公室去。一进门,她就快言快语地说:“把你写的那些作品好好整理一下,出本书。”我两手一摊,苦笑着说:“我没有能力啊。”她说:“这事你先不管,赶紧把作品归集到一块,拟个书名,发给我。”过了几天,宣传部的王高锋常委部长,有一次在吃饭时对我说:“军平,你有喜事了。”我搔着脑勺,怎么也想不出,到底是什么喜事。他接着说:“戴部长都给我说了,你要出书了。”我这才想起了前几天戴部长给我说的出书一事。

当时,我想,八字还没一撇呢,咋会这么快?

事实上是,我真的想错了。原来,戴部长真是一个敢想敢为、说到做到、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人。第二天下午,见到她的时候,她刚从省上回来,顺手就拿出了大作家陈忠实题写的三部书名让我看,这三部书名分别是:张美峰的长篇小说《四季风》,我的散文集《生命之花》,安斌的《回味岁月》。看着陈忠实亲笔题写的这一张张书名,欣赏着那刚劲、飘逸、秀美的名人墨宝,我真是激动不已。她说,她到省文联、省作协已经跑了几回,陈老师题写的书名终于搞到了,出版社已经联系好了,能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能减免的费用都尽量减免了,出书的赞助费用也拉到了。在目前出书形势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她却在短短几天就达到这个地步,相当不容易。我深深地明白,这其中,她一定找过不少人,跑了许多路,做了大量工作。

她叮嘱我说,这次能出书,多亏一个人,陕文投·陕西金色西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杰先生,你要好好感谢他。提起赵先生,我忽然想起了今年8月20日,作为爱心企业代表的他,在我县贫困大学生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上讲的几句话:“作为永寿人,我有责任帮助家乡的孩子们。”“不要哭,困难只是暂时的。”“家乡的孩子们经过10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却要因为学费而被拒之校门外,作为一个永寿人,觉得心里很难过。”就在当天的仪式上,赵先生他们公司,以企业的义务、责任和良知,回报社会,慷慨解囊,一举捐出10万元救助金,做了一件惊天立地的大事情,实在功德无量。我相信,当天在县城中心广场的永寿父老乡亲们都看到了,也被实实在在地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也一定记住了他。

——这是爱心的力量!这是有识之士情系桑梓、回馈母土、支持永寿发展的力量!

如今,我的乡党赵杰先生再度伸出援助之手,向我们三人提供了出书的赞助费,确实让我刮目相看,顶礼膜拜。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传承的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精神。赵先生之所以能这么做,我猜想,首要的原因还是,他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播撒一种人间大爱;其次,他忘不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希望自己家乡的文化事业能尽快发展繁荣起来,他在用自己的努力传承着一种精神。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能遇到这样的人,也真是我的幸运和福气。因此,我默默地记住了他。

写到这里,我也要感谢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感谢在我写作、出书的过程中,所有鼓励过、帮助过、支持过我的领导、朋友、同事以及一切善良的人们。你们的大恩大德,我默默地记住了。这里,我给你们打躬作揖了。

我常常想,人的生命就像一棵树,我写的这些文字就像树上开出的花朵。正因为这样,我给这本散文集取名为《生命之花》。如果这么想的时候,这篇后记的标题“生命之水”,就顺理成章,很好理解了。
阅读更多优美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