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正月

发布时间:2021-12-27 17:03:57

小时候,我们全村住在沟边的土崖下,三十几户人家,沿着簸箕似的村形,依崖蜗居,家家住的都是烟熏火燎的土窑洞。门前,土崖纵切,深不见底。人们祖辈隔沟相望,临沟而居。不论谁站在沟边喊一声,家家就可以听到回声。

我的祖母是个聋哑人,一字不识,但是她心灵手巧,想象丰富,悟性极好。看什么,懂什么;学什么,会什么。多少年来,她纺纱织布、扎花刺绣、剪裁缝补等针功女红,乃至腌菜、酿酒、剺面等精工厨艺,一直在村里都是呱呱叫的。虽然没有什么人给她赐以第一刀、第一针、第一剪的美名,但大家却公认她是村里的巧娘娘。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她似乎整天被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团团围住。有时候,点上煤油灯,教她们熏窗花,然后手把手剪窗花;有时候,教她们给小孩扎着猫娃枕套、狮子裹肚,或者虎头鞋之类;有时候,教大姑娘们扎个绣花鞋,或者鸳鸯戏水的花手绢……总之,她常常忙得像陀螺一样,有时就耽误了做饭时间,使我们上学迟到了,哥哥和我没有少抱怨她。

腊月和正月是比较消停的农闲季节,人们大都把相亲、订婚、娶媳妇、嫁姑娘这样的人生大喜事放在那时候。所以,一进入腊月,我们这个小村子里各种喜事就纷至沓来,祖母也就跟着忙得像个“吹鼓手”。如果有人嫁女,祖母便被提前好几天请去,吃在他家,住在他家,起早贪黑,帮着他家闺女赶制嫁妆,比如,缝制几件新衣服,刺绣精致的绣花鞋,绣个门帘、枕套、手帕之类,帮出嫁的姑娘挦脸,梳妆打扮一番,等等。倘使娶媳妇,祖母便被请去,铰窗花,布置洞房。只见她将一张四四方方的红帖子,对折,对折,再对折;右手拿起一把小小的剪子,不假思索地就剪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撕开来,一个脸盆似的,轮廓圆圆的双喜字,就赫然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孩子们拥来挤去争着看,啧啧赞叹,不绝于耳。接着,她又望着眼前的各色彩纸,琢磨着,琢磨着,先后剪出了童子戏莲、喜鹊闹梅、鹿鹤同春、欢天喜地、五谷丰登等一系列窗花。这些窗花象征着早生贵子、连年有余、喜上眉梢、延年益寿、白头偕老等内容,可谓把最美好、最甜蜜的祝福都献给了一对新人。最后,按照她的想法,孩子们帮忙把这些精美的窗花一一贴到了窑洞墙壁上、窗户纸上、门板上、箱子盖上……

和关中许多农村一样,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也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人们蒸年馍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白馒头、包子和花馍,堆得满簸箕、满筛子都是。花馍是一种礼馍,主要是给年内出嫁的姑娘或近三年出生的小孩子送灯笼时,作为礼馍来送的。祖母是村里做花馍的高手。每年到了那几天,她就东家出来,西家进去,人红得像灯笼一样,香得像饽饽一样。不论走进谁家,灶上都热气腾腾,正等着她呢。她做花馍的工具很简单,只有一把洗净的木梳,一把剪刀。她漫不经心地拿起一疙瘩面团,时而搓着,时而揉着,时而捏着,时而拽着,时而压着,时而用剪刀,时而用木梳,红萝卜丝做成的是舌头,黑豆点上的是眼睛……眨眼间,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了。有小鸟、蝌蚪、小鱼、壁虎、刺猬、老鼠、猪头、牛驮小鸡、蛇吐芯子等各种动物,动作逼真,情态传神,非常可爱。这些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总体来说,象征的是丰衣足食,连年有余,是吉祥如意,平安幸福。而我的祖母,一个不会言语的人,却通过她的面食绝活,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正月里,总是要来客的。我们家肉菜不多,往往到了初五六就基本上吃完了。待客时的主食,除了喝烙面,就是吃剺面。剺面主要靠祖母来做。因为她的手艺最好。早饭不久,她便开始和面、揉面,揉好后,把面盆放到锅盖上,再用碗扣上,慢慢饧面。等面饧好变软了,还是翻来覆去地狠劲揉,揉到了,就一擀杖一擀杖地往薄里擀,一直擀到黄表纸一样薄。如此这番,再擀一张或两张,才把它们摞起来,对折,再对折,最后才一刀一刀细细密密地剺下去。祖母的刀功在村里是响当当的,她剺的面很精细,如一根根蚕丝,像一条条白线。煮熟了,满满浇上热乎乎、红艳艳的油泼辣子臊子汤,吸溜上一碗又一碗,那个香啊,多少年来,总是让我回味不已。

眼看着正月十五就要到了。挑灯笼,这可是我们这群孩子日思夜想,做梦也盼着的事情。从正月初八开始,一些婶婶们、媳妇们便纷纷拿着白纸和彩纸,找祖母做灯笼。一般先是用光滑的高粱穗杆儿,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六边形,八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有机结合,绑成灯笼架子;然后,糊上白纸,贴上五颜六色的窗花,镶上锯刺状的边框,每个顶角挂上一串精美的缨络,朴素、结实、漂亮的斗子形灯笼就做成了。当然也有锣鼓形的、西瓜形的、兔子形、马头形的。后来的几年里,每到正月初八,村心的老槐树下总有人扛着灯笼柜子,声嘶力竭地喊着卖灯笼,有牛屎扑塌灯笼,有火罐灯笼,有脸盆灯笼。那时,正月走亲戚送灯笼很流行。一种情况是,为年前或年后出嫁的姑娘送灯笼,追往的亲戚约好同一天去送,每家去两个人,送两个灯笼,灯笼都是气派、豪华的脸盆灯笼,来客一坐就是几桌子,大家热热闹闹,共同祝福新人日子红红火火;另一种情况是,为重要亲戚最近三年出生的孩子送灯笼,灯笼成双成对,都是鲜红圆满的火罐灯笼,主要是祝福孩子,福星高照,健康成长。

元宵夜终于来了。门前沟壑里刮来一阵阵山风,料峭春寒,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挑灯笼了——!挑灯笼了——!”不知是谁在村中大喊起来。听到喊声,孩子们就挑着灯笼一个个从屋里出来了。隔着深邃漆黑的沟壑远望,对岸的灯笼如同一星星萤火,正向村心的老槐树方向移动。孩子们喊着,叫着,嚷着,笑着,一起聚拢到了树下。伙伴们把灯笼凑到一块,相互比较着,你一言,我一语,品评着看谁的灯笼最漂亮。不用说,祖母为哥哥和我精心创做的灯笼,往往总是独占鳌头,让他们侧目咋舌惊叹艳羡不已。随后,大一点的孩子雄纠纠气昂昂地走在前边,领着我们这浩浩荡荡的队伍,或嘈嘈嚷嚷,或嘻嘻哈哈,挨家挨户地转完了每一家。夜深了,才悻悻地散去。

就这样,年总是穿过腊月和正月,让我们增加了一岁又一岁,但记忆中的东西,总是魂牵梦绕,难以磨灭。
阅读更多节日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