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忽略了的小世界——读柴静的《看见·双城的创伤》有感

发布时间:2024-07-03 09:30:03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手机的凤凰读书软件上,只节选了一部分,但作者以一个记者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视角吸引了我,后来就买了这本书。之后就看到很多对该书的评价,刚刚还看到说这本书在《中国企业家》年度好书(人文类)排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邓小平时代》。

刚刚看完《双城的创伤》一章,然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了这期《新闻调查》的视频,最后发现这件事情发生在2003年,也就是说我和这些孩子一样大,13岁那年我上初一,5月19日刚是“五一”长假结束后的几天,印象中“非典”在那时依旧让人惶惶不安,当时有位老师笑着说:

别害怕,世界末日到不了,你们好好念书。

这话是没错的,还记得那一学期开设了《几何》这门课,我学的是一塌糊涂,《代数》依旧对我而言很难,不等式的变换常常让我头昏脑胀,然而美术课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老师会带我们校园里写生,那时操场周围都是柳树,看着我的画本他告诉我不要老是画树叶,还可以花一些树芽,他还教我们怎样随意画一些想象的,天马行空的画,当我画出来时,他拿过画本让其他同学参考。

然而,美术是没用的,因为班主任老师说了,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当然学习的东西只有所有课程中的几门而已,或许只因为它们要考试。后来又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你好好念书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吗?难道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吗?

是啊,或许是吧,我想书中死去的苗苗如果还活着,或许她也会考上大学的,现在或者在念着研究生,或者和我一样刚开始工作没有多久。当然那些死里逃生的小伙伴现在也长大了,或许他们应该有人已经为人父母,开始抚养自己的下一代了。

在《王贵与安娜》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安娜对王贵的弟弟说:记住嫂子的话,回去之后少生孩子多种树。那弟弟咧着嘴笑了笑说:没事,我们生那孩子好养着呢,就像西瓜长在地里,只要浇足水上够肥料,他自己就长大了……

而这与书中苗苗的父亲所说:

给她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啥?

亦如我的母亲所说:

给你吃得饱,穿的暖,你不好好念书,你想干啥?

这三个场景都忽视了主体的感受,就像采访中苗苗的同学小杨的父亲所说,平时和孩子聊得不多,没啥聊的,他也不太清楚孩子平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之前在一个综艺节目中有一位母亲这样说道自己与孩子的沟通:

我尽量地做到让我的孩子自愿并且及时地告诉我他遇到的事情,特别是他的困惑,因为我害怕我的孩子对这件事情一知半解,然后他又告诉另一个一知半解的孩子,两个一知半解的孩子凑到一起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一直很敬佩这位母亲,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做到这样,苗苗的死以及其它小伙伴的服毒或许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我很早就认为父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职业,或许我们的社会应该对想要做父母的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有能力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后来我发现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因为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类似的观点,而最近网上也报道说,法律可以剥夺不称职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因为有人将自己的孩子饿死在了房间。

去年见到一位阿姨在逗自己的小孙子玩耍,小孩在躺在婴儿车里面,睁着明亮的眼睛,举着四肢,张着嘴,欢快地笑着。阿姨笑着说,真不知道这小小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小小的心里也有着成年人没法理解的世界,而我一直在思考着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这个国家自成立以来,用了六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国家发展的太快了,上世纪60年之后的出生的人已经不能用他们的童年去理解自己8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童年了,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社会了,这个社会需要的知识也不是他们所能应付得了的。

80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因为这一代人太不像自己的父辈了,他们的想法,行为,在父辈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找不出问题所在,就干脆定义为“垮掉的一代”,然而时至今日80后正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我在想,如果我们都不是生活在共和国成长的时期,而是生活在她的鼎盛时期,百年之间社会稳定,父辈的童年时期与孩子的童年时期没有两样,那么还会有“垮掉的一代”一说吗?

也许这样说是没有道理的,那么如果父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应对孩子的不可思议,那么结果是否会好一些呢?

母亲经常会用她的童年来比照我的童年,结果是她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想法与行为,而且她没有时间去耐心体味,因为她要为我吃得饱,穿的暖而费神。环境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模式,而更可怕的是人们在后期的生活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反思与完善自己,就如采访中小杨父亲的无奈。

苗苗的死,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只有一个词,那就是“隔阂”,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无法与成年人进行良好交流的孩子,他们内心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在无法自我消解时,死亡或许就成了另外一种消解的方式了。苗苗的其他小伙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另外一个更好的消解方式

阅读更多伤感散文,请访问生活日记网 用日志记录点滴生活!散文频道。
喜欢散文,那就经常来哦

该内容由生活日记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