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骈文”,大家一般都会想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对联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景名句人人皆知。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
说起“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大家会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绝句。还会想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五律。诗歌的一种。
骈文和近体诗这两种体裁,为何会在中国出现呢?思考这个问题,还需要从中国方块汉字入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而西方印欧语系诸语言是典型的曲折型语言,也就是说,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 而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语言则属于孤立型语言,没有这种词的变化。这说明西方是一阿拉伯字母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个单词或复合词。汉字则不同,在形体上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简单说每个字都有音、形、义。这就决定了汉字可单独使用,可自由排列组合。为中国各种文学体裁提供了物质基础。比如近体诗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格律诗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等虽然雅韵,不会平仄交替的,而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除外,它的文字和语法都是有中国传过去的,自己加了修改而已。现在很多日本文字和中国相同而读音不同。骈文属于偶体体裁,多属四六对仗,外国文字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汉字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好的享受。
综上所述,独特的汉字为骈文和近体诗提供了物质基础,使这种体裁承载了巨大的社会内容。在中国千年传承,成为中国的国粹,在世界文华熠熠发光。并将永远传承下去。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在全球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兴起汉字热。外国人也能背诵中国诗词,甚至也会作了。写文章有感并赋诗一首:
字形方块妙无穷,近体骈文承继中。
独秀全球外夷觉,恋之学习也身躬。